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七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七

[原文]归依三宝佛为三界大师,法是群生眼目,僧乃六和上士;并为真净福田。背之则邪,顺之则正,神功莫并,圣力难思。除苦如药鼓落镞,脱难若霜剑突围。变苦为乐而刹那,革凡成圣而顷刻。是以火车相现,归依而便获清凉;地狱将临,称念而悉皆离苦。普明与诸王免难,空定功焉;帝释却顶生之威,般若力也。所以,信心佛子归依三宝,真慈香花供养于佛僧,读诵流通于法宝,集兹善利回向菩提,普及众生同生净土。不见道:频伽鹦鹉称念,而得生西方;诸天帝王钦敬,而誓求圣道。皆能上成佛果,下脱苦轮。可谓:“禅是大沩诗是朴,大唐天子只三人”。[消文]归依三宝佛宝是三界六道的大导师,法宝是众生修行的航标灯,僧宝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出尘上士;佛法僧三宝是真正清净的福德之田。不依自性三宝的便是魔子邪众,归依自性三宝的就是正法眷属。三宝神奇的功德世间无可比拟,三宝神圣的力量不可思议。若能自行归依三宝,想远离苦海就象药杵落臼一样迅速,想摆脱困境就象宝刃突围一样容易。归依三宝,可以在刹那间变苦为乐,可以在瞬时间超凡成圣。因此,地狱将堕之际,刑具加身之时,若能归依三宝,称念三宝之力,顿时可以免堕无间。当初普明王面对斑足王的头祭,以三宝的威神之力,令千王免难,那是空定的力量啊;顶生王想争帝释之位,帝释天最终能够抵御顶生的争夺,靠的也是般若的力量啊。因此,具备信心的佛子们应该归依三宝,以真慈香花供佛及僧,读诵流通法宝,广集善利回向无上菩提,推己及人,劝进众生同生净土。没见有这样的说法吗:即使是频伽鹦鹉,只要能够称念三宝之力,也可以得生西方;即使是诸天帝王也同样钦敬三宝,而誓求圣道啊!上至天王人王,下至畜道含灵,若能依三宝之力,都可以上成佛果,下脱轮回正所谓:“禅法大沩为最,诗词周朴为最,人贵天子为最,望眼天下,仅三人而已”,同理,世出世间凡所有法,佛宝、法宝、僧宝为最,一切功德中最胜。[附]:佛经典故 普明与诸王免难据《仁王般若经》卷下说天罗国斑足王之出家因缘,谓王为太子时,曾从一外道受邪教,欲取千王之头祭象神。登王位后,已得九九九王,又北行得普明王,普明王请百法师为己讲说般若经而悟解,还至天罗国,为九九九王诵般若经偈,斑足王亦闻此法,得空三昧,遂出家而证无生法忍。斑足王是古印度强大的波罗奈国的国王,因为受了外道的蛊惑,准备杀一千个国王的头来祭祀象神。经过大肆的战争,终于凑足了九百九十九个国王,就差一个就可以满额了,可是却已经无王可捉了。最后听说北印有一个小国,国王叫普明王,是一位虔诚佛教徒。因此斑足王为了凑足千王之头,就发动了战争。普明王为了避免生灵涂炭,又因为国力微弱,根本无法抵御波罗奈国强大的军队。于是,普明王决定主动送头上门,以避免无谓的争杀。斑足王对普明王的决定感到非常不解,他认为身为一国之君,竟然能够为避免战乱自动放弃生命,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普明王深知斑足王是受了外道邪术的危害,因此也想通过佛法扭转斑足王的思想。见面后,普明王向斑足王承诺,一定会献头上来。可是有个要求,希望斑足王能够满足。就是请斑足王宽限几天,允许他回国去再次向佛陀及僧团进行最后一次供养礼拜,然后就来献头。斑足王起初怀疑普明王有诈,普明王就说:“我是世尊的学生,佛陀教育我们不打妄语的。因此我一定会履行我的诺言。”斑足王犹豫过后就同意了。几天后,普明王果然如期而至,脸上没有一丝的遗憾和对死亡的畏惧。相比之下,虽然是个胜利者,斑足王却显得浮躁不安、心境晦暗。斑足王很羡慕普明王的修为。就说:“我的婆罗门老师也曾经教我很多道理,可是我却不如你洒脱自在。你的老师究竟教你一些什么道法呢?为什么你会对死亡没有一点的恐惧呢?”于是普明王就向斑足王介绍少欲知足、涅槃寂静的佛法道理。并说以杀生来祭神是在造业,只能招来恶果,并不能因此而解脱。斑足王听后非常受用,感到佛法与外道教义上的不同。普明王看到斑足王善根萌生,于是就希望斑足王能够亲近世尊,听闻佛法。普明王至佛陀处,请百法师来为斑足王说般若,斑足王最终证到了无生法忍。于是放弃了千王头祭祀的杀戮行为,并出家作了沙门。普明王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是释迦牟尼的前身。 帝释却顶生之威古代有个国王,叫作顶生,他是当时一个非常有势力的国王,东南西北各方都臣服于他。顶生王拥有七种世上罕有的宝贝--飞行的金轮;白色的大象;青色的骏马;明月珠;仙女一般貌美的妻子;文官、武将才华出众;此外还有一千个儿子,个个聪明博学,智勇双全,相貌英俊。国王常以此自豪。有一天,顶生王心想:我这块土地,纵横三十二万里五谷丰登、百姓富庶,我所有的财富,都是世上稀有的。虽然这样,我仍然希望上天能赐福给我,下一场金银钱雨,持续七天七夜;若能给我这样的恩赐,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天帝释果然使他如愿以偿,下了金钱、银钱雨,全国境内,到处是金光、银光,遍地生辉。顶生王笑逐颜开,百姓们奔走相庆,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欢乐。过了几天,顶生王又想:虽然我在西方之地,拥有纵横三十二万里的国土,又有七宝的荣耀、一千个能文善武的儿子,天帝释又赐给我世上从未有过的金银雨,但我听说南方有个地方叫'阎浮提'纵横二十八万里。那里的百姓缺衣少食,要是我能得到那块土地,不是很好吗?”想罢,顶生王便驾驶着飞行的金轮,飞到南方去了。他后面跟随着七宝和军队,风驰电掣一般地来到阎浮提。那里的王公大臣和老百姓早就听说过顶生王,他一来,全都臣服于他。顶生王花了几年时间,把这块地方治理得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顶生王又想:“我现在有了西方和南方的土地听说东方有块地方叫'弗于逮’,有三十六万里。那里的君民,个个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是个富饶的地方。要是我能得到这块土地,该有多好!”于是,他又驾驭着金轮飞向东方,七宝和军队也紧紧跟随着他飞往弗于逮。那里的国王和百姓很欢迎他来,顶生王在那里治理了几年,国家太平无事。顶生王又想了:“我现在有了东、西、南三方的大片土地听说北方有个地方叫'郁单',我也应该把它拿过来。”他脑袋里仅仅是这样念头一转,那金轮便带着他飞向北方,七宝和四部大军,也跟着去了郁单。刚飞入郁单国界,就见到大地一片青翠,遍地稻米;又见到各种宝树,各种华丽柔软舒适的衣服、名贵的臂钏及指环,各种奇珍异宝,都悬挂在宝树树枝上。顶生王和随从们吃着香喷喷的稻米、穿上华丽的衣裳、戴上各种名贵的装饰品,过得很愉快。过了一些年,顶生王又想:我过去获得了三方天下现在又得到北方的郁单,世上一切都归我了,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追求了。我应该去哪儿呢?应该升天去极乐世界!”他这样一想,金轮果然立即载着他升上天去,七宝和军队也都跟从他升天去了。天帝释见到顶生王,很高兴地走下台阶欢迎他,并说:久闻大名,很早就想见见您了。”说着,他?着顶生王的手让给他半个宝座。顶生王坐定后,仔细环顾四周,只见天帝释的宫殿是用黄金、白银、水晶、琉璃、珊瑚、琥珀、珍珠等贵重宝物筑成的,比自己所有的宫殿加起来,不知好过多少倍,心里真是无比羡慕。他想:“我已有四方的国土金银财宝不计其数这份荣耀已?是很难得的了。要是能让天帝释死掉,由我来继承他的宝座,这才是最让我高兴的事!”这恶念一生他顿时被天帝释遣送回到地上他的家中。接着,他患了重病,请来最好的医生也无能为力。大臣们来探望他问道:大王您的病已?十分危险了。假如有什么不测,请问您有什么遗嘱呢?”顶生王心里明白,便回答说:若今后有人问起:‘顶生王是怎么死的?’你们就说是因为得了‘贪婪’这种不治之症而丧了命的。以我的教训来告诫我的后代--'贪是烧身之火',切切不可贪心哪!”这位顶生王是谁呢?就是我们释迦牟尼的前身啊。(据《六度集经》卷四《顶生圣生经》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21页)[附]:妙心批曰:释迦前身顶生王,得寸进尺不自量。果觉因地示三毒,吾等善会细思量。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