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其祯居士: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第328期明觉文:关其祯

「信者得救」的弥陀净土法门

追随了释尊的教化已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接触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尤其是净土宗的「弘愿门」,我旋即有一种类似天主教、基督教等「信者得救」的想法。学佛以来,我常常与一神教、创造论、神权主义等划清界綫,声称佛教是无神教,人人应以释尊为榜样,在人间八相成道,凭自力断惑、消业、解脱,出离生死,故我不屑借助他力救度,神也好,佛也好,我都一概拒之。

我甚至认为「心外求法」是「外道」、「行邪道」,想不到原来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中,也有一个「以信方便」、「他力救度」,类似「信者得救」的「方便」法门――净土宗。论到「信仰」的程度,净土宗的「弘愿门」比一般其他宗教有过之而无不及!回想起来,释尊开种种法门,以种种言辞,种种譬喻,为了度脱种种众生,又怎会独缺此契机契理,殊胜易行、圆中圆、顿中顿的弥陀净土法门呢?

释迦牟尼佛在《妙法莲华经》说:「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离诸著」者,即离一切世间相,不执一世间法,皆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唯我等处於杂业世界众生,偏起妄想分别,苦乐万品,故以「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欲求解脱。於是,释尊又云:「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终究言之,无非欲令众生悟佛知见,入佛境界,此乃我等娑婆世界的凡夫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世亲菩萨造《往生论》开偈自督言:「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净土宗的开宗祖师善导大师在立宗经典的《观经四帖疏》,先「劝大众发愿三宝」,亦以一句「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作为开场白,为一切有缘人确立学佛的正确态度,是一切修习净土法门者必须踏出的第一步!学佛不是为了求知,满足好奇心,而是为了离苦得乐,出离生死,究竟解脱,因为生死是诸苦的根本。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其智慧和德相是至极圆满,堪为我们的天人师、依止师。

所谓「一心」,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解释:「言念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即称念名号回向发愿,信心相续,心无他想,无余间修,无杂乱修。要专一,无二心、无后心。昙鸾大师也提出「信心三不」――信心不淳 (在佛力和自力之间,若存若亡)、信心不一 (在弥陀和化佛之间,无决定)、信心不相续 (在专修和杂修之间,有余念间),皆与「我一心」相违背也。「归命」,即归向、归顺、归化,把自己的生命不顾一切地豁出去,而且是「尽十方」,尽十方法界及其众生。此愿极深极重,绝非儿戏!

佛意弘深,教门难晓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的第一句云:「窃以真如广大。五乘不测其边。法性深高。十圣莫穷其际。」真如法性,是宇宙的本体、万法的本源,广大高深;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及十圣(初地至十地菩萨)都没法测量其边际,唯佛能知。我等凡夫不知天高地厚,实是极为渺小、卑微、贫贱。

续云:「恒沙功德,寂用湛然。但以垢障覆深。净体无由显照。」真如法性本是清净、本是具足,能生万法,但我等凡夫障深慧浅,以致自性真心被覆盖,而没法观照和显现出来。我等凡夫有八十八品见惑未破,因而不能从性起修,只有福德,而无功德可言。当今学佛能见性开悟者有几许,但人云亦云、拾人牙慧、高谈阔论佛法者却大不乏人,只叹自误误他。

续云:「门余八万四千。渐顿则各称所宜。随缘者则皆蒙解脱。」释迦世尊以大悲心出兴於世,随机说法,广开八万四千法门,有渐教或顿教等。当时的常随弟子们皆能随缘得解,共沾法益,度脱生死。

续云:「然众生障重。取悟之者难明。虽可教益多门。凡惑无由遍揽。」反观当今学佛众生无自知之明,尚求深入经藏,欲饱览群书,或杂修多门,欲多取教益,结果一事无成,仍然不生惭愧,抱惑自迷。

续云:「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弗测所闚。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善导大师再一次指出,诸佛隐密的心意广大深远,我等凡夫难以明白诸佛所开示的多种教门。就算是三贤 (十住、十行、十迥向菩萨)及十圣,都不能测计思量,何况我等在初信菩萨以外的凡夫,轻如鹅毛,岂敢说自己知道诸佛的旨意和趣向。

生大惭愧心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向佛表白和忏悔,第一句即云:「敬白一切往生知识等:大须惭愧!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又说种种方便,教门非一,但为我等,倒见凡夫;若能依教修行者,则门门见佛,得生净土。」我等倒见凡夫真要好好反省,并应生大惭愧心,只怪自以为学佛资历较深、或读过一点经书,刚愎自用,竟敢任意曲解佛意,令人不寒而栗!又不知自己障深慧浅,卑下微贱,心想羸弱,还以为有点禅定工夫,或曾护持三宝,做了一些功德,就起我慢心,以为高人一等。殊不知佛陀的用心,也不觉佛陀的苦心,没有好好地信受佛陀的教化,随顺佛陀的意愿。

释迦牟尼佛在「净土三经」( 《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告诉我们:净土法门是弥陀佛以大悲心,经五劫思惟,精心策划,成就四十八大愿,为了主动地救度十方众生到其净土。佛意弘深,佛力不可思议,我等凡夫岂敢拉扯胡说「佛救不了我」,或「佛力不能消业」,「单是专念佛号不能往生」等等,妄自诠释,标奇立异,越格发挥。

我们应真真正正地放下一切自以为是、自我中心的思想,老老实实地正依净土三经,及传承祖师们的注疏,尤其是净土宗的立宗典籍《观经四帖疏》。总而言之,常行惭愧,柔和谦下,是净土行者所应持有的态度。唯是深信佛在净土三经的说话,依从佛在净土三经的教导,顺应佛在净土三经的意愿,才是真正的净土行者,真正的佛弟子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1我们念佛、诵经、放生、供斋或做任何善事,都需要做回向,回向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是完整修法或善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修完法或做完善事后不回向,功德白白流失,实在是可..

在色达境内一个叫霍西的地方,于1969年(十六绕迥火鸡年)9月22日(佛陀天降日),格花堪布诞生在一个父母亲家族都辈出大成就者的家中。小时候父母带他到色达洛若寺住持罗珠..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