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谕法师:夏雨清凉解要 二


夏雨清凉解要 二

佛法有教理行果。或者你们认为名言相,可以了解到教。不是的!教不离理,理不离教,仅仅知道名言相,不知道道理、不知道佛法。因为教理是体用之别。理无以明,因教而显;教无以立,因理而立。如果教没有理,不成立;理没有教,众生不知道。教者俗谛,理者真谛,这是二谛。 我们真是大幸,得闻净土法门,净土念佛法门就是行法,直入无为。 所以希望大家以后看经的时候,要注意到清净心。不要说甚深佛法,小孩读书也是一样,心不清净,光看书本没有用。大家如果不相信,深深去体会。 ******* △看经时,不要思索,一直看去。虔诚相信,才能和佛相应;绝对相信,信为道元 功德母。明白后,法自然现出。佛法是不思议法,总在虔诚恭敬中求。 △佛法深到不可思议。要深深求佛法,不以少为足;要时刻求进步;要究竟觉。 △演教,不要死于教下,是要起修。古德云:大开圆解,不了生死。修一分,是一分。 根本智与后得智 莲池会时,居士问:「何谓根本智?何谓后得智?」 如实知实相无相,无相是根本智;实相一切相,一切相是后得智。知实相无相,是一法,一生万法,能生万法,是根本智。万法由一生,是后得智。华严经云,一即一切,一是根本智;一切即一,一切是后得智。 根本智又称总相智,一切法皆以总相为相,由总相生出无量差别相,差别相为后得智。 所以根本智、后得智有很多名,根本智又名之为实智,后得智又名之为权智。根本智是无性,无性随缘才能生一切法,所以是一切法的根本,名为根本智。一切法性相,皆以无性而生,所以称为根本智。根本智、后得智,没有先后差别。如果有先后差别,不叫二谛融通。 无性就是随缘,随缘就是无性,所以说根本智就是后得智,后得智即根本智。好比人照镜,人的形状是根本智,镜子里照出的影子是后得智,可是人的形相,和镜子里影像同时,没有先后差别。 根本智又名之为实智,后得智又名之为方便智。在般若里头,根本智叫般若,后得智名之为沤和。实在说起来一句话,即是二谛。无性是根本智,随缘是后得智。无性能随缘,根本智即后得智;随缘故无性,后得智即根本智。 在摄大乘论中,有五种后得智,都是方便智。其实要如实知,方便有无量无边。法门无量誓愿学,即后得智。 名相了解不在重要,希望大家确实修行,才得实际受用。 最后谈净土法门的根本智和后得智。心中没有一丝一毫杂妄想,才单提一句佛号。没有丝毫杂念是根本智,单提一声佛号是后得智。所以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是后得智,无念是根本智。正因为无念而念,才叫根本,所以念是后得。念而无念,后得智即根本智;无念而念,根本智即后得智。 以菩萨修行和佛的境界而言,菩萨修行,不变,是根本智,随缘,是后得智。不变才能随缘,随缘才能不变。在佛的果地上讲,根本智是寂,后得智是照。寂而照,根本智即后得智;照而寂,后得智即根本智。 虽然介绍名相,重点在于修行,不要光求名相。 《二、入正知见》 学佛贵在正 末法时期学佛贵在正,不在多。佛法有两方面──性、相。相的方面名之为教 ,性之方面名之为理。 如果教以显理,理以成教,名之为正。如果有教无理,名为戏论,那是不正。你们学佛要注意到,不要光追求名相,认为那是佛法。 如果教以显理,理以成教,是正法,没有错;如果有教无理,不是正法。希望 大家注意到。 由教理而立修行,由修行逐渐证果位。在佛法中有四种,称之为教、理、行、果。唯识宗把性相(理、教)合为一说,称之为境,根据境起行叫行,以行证果。其实他把教理行果,合并说为境行果而已。 所以大家修学佛道,有教有理是正法,是佛法。有教无理不是佛法。要有择法觉分。 有教有理,能做到这一步,是你用名相;有教无理,是名相用你。要注意到。 学佛要有诚直心 学佛要有诚直心,诚直心就是光明之心。使你的心光明好比日月,没有丝毫委曲之心,委曲之心就是弄小心眼。如果心诚直,才能感佛加被,使你得定力,开智慧,破惑业苦。这是很重要的,这是不思议法。希望大家千万要相信。 什么是惑,什是业,什么是苦呢?所谓惑,就是贪瞋痴。贪瞋,在见思惑;痴这一项,通于无明见思。贪瞋痴不起,一切惑没有。什么是业呢?就是杀、盗、淫、恶口、妄语、绮语、两舌。大家时时刻刻检讨,十项恶业不犯,就没有惑没有业。无惑无业,称之为断集。断集者不过是断惑断业。什么是苦呢?苦,总说就是识、名色、六入、触、受、生、死,见思惑造成生死,无明惑造成识名色六入触受。 如果诚直心一发,蒙佛加被,你渐渐会感觉自己平安,定力智慧皆增加。千万不可动心机,一动心机,障住了,一被障住,恐怕你无量劫难以超脱。所以,大家记住,诚直心为道场,可以成佛,希望各自勉励。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我动心机别人不知道。不是这样的,你一动心机,诸佛菩萨皆知道,天地鬼神皆知道,阎王那儿早有登记了。 起正见正思惟 末法时期,魔障纷起,我们大家,不管出家在家,要同心协力,保护正法船,不要在魔海里翻了。 所谓人间佛教,要把三界火宅变成清凉池,而不要把巍巍三宝,葬身于人间火窟。大家认清方向,把稳舵,保护正法船。现在惊涛骇浪大得很,如果不留神,这正法船不知什么时候覆没,希望大家提高警觉。 记住,以正见、正思惟,确定我们的方针,起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以佛法领导世间法,以佛法觉悟世间,把人间火宅,化为清凉池。 基本上,人间佛教,是让佛法成为一枝火中莲,这一点,大家要确实认清。 先深而后广 今天跟大家讲学佛之道。 学佛好比入海行舟,先深而后广。一定先入,然后自然就广了。深即是广,广即是深。 现在一般学佛的人,受到社会一种思想的感染,总喜欢「多」,流于「杂」。其实,学佛最忌讳的是一个「杂」字。过去章回小说总喜欢讲「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就等于说十八般兵器样样稀松。他不知道先精。现在的博士是在精不在广啊! 有一些人,他喜欢把各宗各派一切佛法都引进来,这不是学佛。这怎么能深入呢?要知道,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信就是深,智就是广啊! 因为这个先深后广的原则,所以自然地形成各宗各派。在中国这八宗里头,天台、华严、三论这几宗,重于性理,深入性理,深得其大益处。唯识宗重于法相,也得益处。其余的,禅宗净土宗密宗律宗,重于行。不过在这里边,禅宗、净土宗、密宗,偏重于法性方面,律宗有一点点偏重法相方面。这个我们大家要了解。学佛千万记住──不要杂。好像包袱一样,一切我都包含容纳,那是种错误的观念。 你深入以后,自然就广了。得其门而入,自然就广了。 勇猛精进 逐渐入大乘,要记住,危险时是在将入未入之间,一定魔来扰。在将入未入时,一定勇猛精进,突破这一关,魔扰是扰,没办法了。 慢慢入了以后,有个感觉,对佛法如饥如渴,那称之为餐法味。 入大乘,入深的话,渐渐得受用。 入大乘,方便就是二谛,二谛就是教理,就是法和义。入二谛可以慢慢得法无碍,至于词无碍、乐说无碍,更深。 入二谛可得一点味道,再说法,很少阻碍;有人请法,不假思惟。 法和义在性里,不在识里。思惟在第六识,若问难,答出来往往不对。性里出来的东西,横说也对,竖说也对。 开发二谛 二谛,在唯识论、瑜伽论称世俗谛、胜义谛:法华玄义云,二谛之名,见于各经。 其理甚深难测,正待开发,各宗没有发挥彻底。希望你们发挥力量,开发二谛理。天台、华严,我们没看到整体叙述。三论宗吉藏大师二谛义不太完整。二谛义初初发现,上卷、下卷,吉藏大师向来著作很严密,可是二谛义不太严密,可以说不太成熟。以后又发现中卷,证明这部著作不很完善。以前二谛义祇有上下卷,后来改为上中下三卷,引叙道理很深,可是不太成熟。 希望大家大力发掘,可以说,二谛这个道理,还是处女地。大家注意到。 我忘了佛在那本经,云无论弟子说、菩萨说、天说、化人说,祇要合乎二谛,皆是佛说。大家切实觉悟,不要光贪著名相,不是佛法。自古以来,大德们都说,不可入海算沙。智者大师说,应该去丈就尺,去尺就寸,舍掉铜钱换银子,舍掉银子换金子,舍掉金子换珍珠。有多少潜力,大家要发挥出来。 元旦修学会,要讲「唯识与二谛」,唯识三性遍、依、圆。遍计执不入二谛;于遍计执知道虚妄即依他起,就是俗谛;于依他起知道世俗谛如幻,如幻无性,即圆成实。 入二谛后,先得总相智,逐渐得别相智。 实相 不取著名相,叫念佛,怎么知道呢?佛本是无,清净则有,佛是实相。入实相者念法,法是实相。入实相叫念僧,和合众,无诤是实相,僧是无诤,实相是清净、寂静、平等、无诤。什么是戒?实相。六祖不是说「自心清净自性戒」吗?那是实相戒,大乘戒。 我问你们一句话,你们怎么知道自己?要是所知道的是自己,能知道的是谁?要是你知道这个道理的是你自己,能知道的又是谁?如果你说,能知道的是我自己,那所知道的是谁?都不是。你不求不知不闻不问,原来就是自己! 不可住着有为法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什么是有为法呢?凡是有生灭相的,都是有为法。有为法是生灭无常的。 举例子说,名闻利养,皆是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兴衰、毁誉、称讥、苦乐,皆是有为法。大家不要随着有为法转。 如果广说的话,凡是世间事相,皆是有为法。我们对有为法,可以知道,不可以住着。因为有为法是缘起的,缘起无性,住着就是遍计执。 所谓「知法不住法」,就是对有为法应该知而不住。 什么是知法不住法呢?就是──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分别一切法,就是知法。不作分别想,就是不住。 希望大家勤加观察。不可住着有为法。 一切法不可得 今天和你们讲,一切法不可得,你们不可生有所得心。 世间人认为,名利可得,妻财子禄可得,天天争名夺利,以致于沈醉在烦恼之中。若人起有所得心,一定有贪;贪就生出瞋;一切法本不可得,他起心要想得,就是痴。贪瞋痴生一切烦恼,造一切恶业。 你们要知道,一切法不可得。有为法无为法不可得,有漏法无漏法不可得,世间法出世间法不可得,声闻法菩萨法不可得,佛法外道法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你们为什么还起有所得心,起烦恼呢? 四谛法苦集灭道不可得,十二因缘法不可得,六度万行不可得,甚而言之,佛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甚至无上菩提,不可得。 要是知道一切法不可得,就可以破无明了。心经上说,无苦集灭道,无十二因缘,无智亦无得,那有法可得呢? 或者大家迷惑,认为:无上菩提怎么不可得?不可得大家为什么修佛道呢? 佛说的不可得嘛!佛在经上说,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这不就是告诉大家无上菩提不可得吗?不可得正是无上菩提。不得一切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间人愚痴,总在无所得当中起有所得心,实可怜愍。 龙树菩萨有一句偈,我时常和大家讲:「若人见般若,是人被法缚;若不见般若,是亦被法缚。」下面又说:「若人见般若,是人得解脱;若不见般若,是亦得解脱。」 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见般若、不见般若,都被法缚?又说见般若、不见般若,都得解脱,什么原因呢? 若以有所得心,见般若、不见般若,皆被法缚。若以无所得心,见般若、不见般若,皆得解脱。 般若经说,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为方便,修习一切法。简单说,以无所得为方便,知苦;以无所得为方便,断集;以无所得为方便,修道;以无所得为方便,证灭。 什么原因都无所得呢?一切法缘起性空,故不可得;一切法本来毕竟空,故不可得;一切法一相,故不可得;一切法无相,故不可得;一切法无生,故不可得。 希望大家不要再迷惑。在名利当中生有所得心,是愚痴人的行为。 踏实 观世音菩萨,还是求你的心。问观世音菩萨要如法正问。佛法讲正法,不讲神神鬼鬼。一切因果都是业力。 善恶皆是业,行善善报,行恶得恶报。众生有所问时,我们是凡夫,要以道理答之。不以事答之。小孩信佛心清净,自然用功,一定考上。观音菩萨是寻声救苦,不是管家婆,信佛要信正法。 末法魔很多。说凶说吉,都是魔。这些邪法不离贪淫。 邪魔侵犯当如何?正念现前。念佛是正念,念佛最好。念佛念到五阴皆空。正如光,魔如风,风吹不动光。一心念弥陀佛,魔就不能转你。我没神通,就坚决念阿弥陀佛,能把你怎么样? 邪魔想侵犯你,一心念阿弥陀佛,把身心皆空。 凡夫都执着身心。佛能入一切无碍。众生被心心所障住。但不障于佛,佛心无所住。众生所执不外我人众寿相。无我人众寿相就无所障碍。凡夫在善恶有漏之中,造恶业运气自然不好,造善业运气自然好。 佛与众生业不同,佛没烦恼故不受报,众生有烦恼故受报。  一切法毕竟空,五阴皆空。 庙里看地理是使众生欢喜(顺众生心,度众生)才看地理。度众生最要紧的一点,使众生欢喜。若出家人窝窝囊囊、鬼鬼祟祟,不能度众生。出家本来放舍一切,穿的服装仪容是为度众生故。为什么出家人要穿长衫,令众生欢喜故。 问地理,要先问自己心。佛告持地菩萨,欲平大地,先平自心。世间法如幻如化,出家人为度迷惑人故。 从道理说,只要心善,一定可以改变。心恶,好地理对你没用,是唯心造。毛病出在心,不在地理,心不够才会问神、问菩萨。 一切法本来毕竟空,心不空,一切法就不空。心是法。行善得善报,善报从行善来,心不善没善报。行恶得恶报,恶报从行恶来,心不恶没恶报。 要想求解脱,先求你的心。先解脱心,再求解脱智慧。阿罗汉得心解脱,不受后有。凡夫心天天有所住。居士住家庭、钱财、事业、淫欲。淫欲念断就不受他限制。 学佛不求神通、福报。学佛在求不受阎王限制。唯一办法增进道德。唯有烦恼断、道德高,阎王才不能奈你何。 不受世间法限制可以离开世间法。离开五欲、五盖、十恶。如果还在欲盖中怎能不受限制。修学佛道就要离五欲五盖十恶。 地理没有,在地理中怎不被地理限制?淫欲没有,在淫欲之中,怎不被限制?抽签没有,落在签中,怎不受限制?在业力当中,不受业力限制不可能。 拜佛、拜菩萨可以消业,不敢说一拜佛业全消尽。要长期念佛、拜佛,业自然消。三世诸佛以三大阿僧祇劫消业成佛。 ******* △说十分,不如作一分,身体力行。 △你们把笔记影印,那是别人的血肉,得不到益处。所以,学佛要踏实,不要怕头疼。

要付出相当的耐心、相当的代价,才能得到法。以后学佛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行;不可以飘飘浮浮,投机取巧,学不到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智谕法师

智谕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智谕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智谕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智谕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