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需觉醒


诸葛亮说:“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又有人说,人生犹如梦一场。人生若梦吗?之前,我感触不深。总以为,这种表达是世外之人的清高姿态,或者是文艺青年笔下的情绪感言。

最近在学习《略论》下士道“念死无常”的部分。通过三根本、九因相和三决定的学习,我越来越清晰地了解、感受到死亡的迫近,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认真修法的紧迫感。

导师说,我们要去除对世间的黏著,去除各种贪嗔痴欲望。因为世间所经历的一切,在死亡时不过是残留在脑海中的一些意境。

之前我就说过,我是怕死的。

先是怕必须和亲人们离开。但现在想来,怕离开也得离开,不会因为我的不舍之心强烈而会在世间多做停留。

再是怕轮回中不知会如何沉沦、流转,何时能再拥有暇满人身?

而现在,随着学习的推进,这两种恐惧开始减弱。

先说我对亲人、世间的不舍。这样的一种感受来自于对情感的执著。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啊,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不过是感受更真实的梦幻。这让我想起自己在夜晚入睡时,常常会陷入一个又一个的梦境中,甚至有时几晚连续做同一个梦。在梦中,我仿佛是我,仿佛又不是我,经历着很多或有趣或奇异或惊吓的情景。而且,即使醒来,很多细节也仍然记得很清楚,特别逼真,和自己在现实中的状态没有区别。

梦醒了,纵然它的感觉非常真实,但我仍能起身潇洒,毫不黏着。原因是什么?因为我真切地知道,这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那现而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间,又怎能知道不是另外一场梦境呢?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而言的。黄粱梦的故事中,郁郁不得志的卢生,枕上入睡时,店主正在蒸黍。等到卢生在梦中经历了娶妻、高中、出征、升迁、到位高权重,再到锒铛入狱,复又沉冤得雪,得圣眷隆宠,儿孙满堂,直至寿终正寝时,忽自梦中醒来,店主的黍还没有蒸熟。于卢生的梦里,那是一生的长度,而在梦醒后的时空里,不过是顿饭之机。我想,也许这就是在两个空间维度上发生的事。小时候,经常听老人们说,天上一日,世间数年。所以,哪个状态又是真实的呢?

也许,现在的我们,不过是另一个空间里自己的梦境,而我们黏着,是因为我们就在梦里,我们觉得它就是真实不虚的。但即使是这样的“真实不虚”,我们先不必谈死亡来临时的状态。就我自己而言,回望前尘走过的这小半生,无论是曾经开心的、痛苦的、紧张的、想要的、痛恨的,确实都已仅仅是脑海中的影像了。可能还能记得一些当时的感觉,但在我们死亡时,这些意境都无所助益,还会徒增自己和家人生离死别的痛苦。

几年前,我差点迎来自己的第二个小宝贝。不用说,在等待他出生的那一段时间,我自是充满了喜悦和期待。可却在某次产检时,发现他已经停止了发育。虽然不曾谋面,但是在我的很多次幻想中,他早已是个胖乎乎的小宝宝形象了,我们甚至为他取好了乳名。而我,在失去他的那一刻,巨大的痛苦铺天盖地地向我袭来,好像当时拥有的一切都比不过那一刻的失去。在这期间,我找到了自己很多不可原谅的错误,怪自己明明有小宝宝了,为什么还要强上班?怪自己没认识到年龄已大,应做特别的保护;怪自己……等等,等等。那段时间,简直就是黑暗的日子,我除了哭泣好像没有任何办法,不能原谅自己,痛苦就像鞭子时时抽打着我的心。家人也受我影响,深陷阴暗的桎梏。用了很久,我才从那段黑暗时光走出来。并且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再没想过要二宝,但却酷爱采购婴儿用的各类物品。

如今,已数年过去,那段时期的痛苦状态也已变成了一段影像留在了脑海里。如果,没有学习念死无常,可能我还会时不时地把这段影像在脑海里不断播放,加深痛苦的情绪。而现在,我却从这个记忆中感悟到了生死的无常,以及暇满人身的难得。“三根本”中,死是一定的,死期是不定的。即使宝贝能够出生,但其实死亡始终都环绕在我们左右,终其一生,也不过数十年而已。

人生总是在不断地上演着各种生离死别。此时,我更深地领悟到,认真、努力地修习佛法,多种善因,才能随时做好用正确的心念迎接死亡的准备,痛苦自然也就会消散于无形,甚至无从生起。世间种种,似梦境萦绕。若深陷,必是不能自拔,如坠深渊;若了然,则可以在有生之年更珍惜,付出更有意义的努力。

不断思惟之下,我决定要努力尝试着逐渐减轻,直至去除对亲人们的黏着。不是不爱了,而是要学会更智慧地爱他们。

接下来,再说说我对死亡后无从把握归处的恐惧也在减小,原因很简单。导师说,死亡时,除了佛法,世间的一切都毫无用处。用心思惟,确实如此。所以,虽然我不知道自己何时会被死神敲门,但是它一天没来敲门,我就要努力认真地修习佛法一天,多种善因,为自己也为他人,在死亡时能够多一些把握。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1我们念佛、诵经、放生、供斋或做任何善事,都需要做回向,回向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是完整修法或善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修完法或做完善事后不回向,功德白白流失,实在是可..

关于健康生死

健康生死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健康生死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健康生死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健康生死。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