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D 第460~463经:此四经为长者瞿师罗向阿难请教有关“界”的话题。


第460~463经:此四经为长者瞿师罗向阿难请教有关“界”的话题。

460经叙述眼界、色界乃分别存在,此二因缘而生识,三事和合乃生触。值得注意的是,此四经并非佛亲口说,而是由阿难代为宣说。有位名叫瞿师罗的长者造访阿难,向阿难请教一个问题:“所说种种界,云何为种种界?”看样子瞿师罗长者在别的地方听到过“界”这个名词,但是他搞不清楚什么叫“界”、“种种界”,于是来阿难尊者地方讨教。阿难告诉了我们前面所讲的“十八界”。此十八界分别为六根、六境与六识,所谓“眼界异、色界异喜处,二因缘生识”。阿难在这里不仅提到了十八界,也提到了“三事和合生触”的三种触、三种受,即喜触生乐受,苦触生苦受,不苦不乐触生不苦不乐受。

在461经中,阿难提到了三界,即欲界、色界与无色界。阿难在偈中说“舍一切有余,得无余寂灭。于身和合界,永尽无余证”,是说此三界皆不究竟,只有证得了无余涅槃,才是真正脱离了“界”的束缚。在462经中,阿难仍就三界之事而作偈,所谓“若色界众生,及住无色界,不识灭界者,还后受诸有。若断于色界,不住无色界,灭界心解脱,永离于生死”,其大意与461经总体相仿,也就是说三界并非安乐之所,欲界不用说,色界也有问题,就连很多人企盼终生的无色界,也是没必要去留恋的。只有出离三界(灭界),才能真正脱离于生死。因此在463经中,阿难进一步提出了“出三界”,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出离方法,即“断除一切爱,一切行灭尽,知一切有余,不复转还有”。断除贪爱,就不会造出种种恶业,这是灭除烦恼的根本方法。如果贪爱不除,烦恼将无从断起。这是常识,也是佛陀以及诸大弟子们反复强调的话题,也是原始佛教的根本要义所在。(9月12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佛教常说的四大皆空怎么讲?“四大皆空”,空去那四个大呢?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而出地告诉你:“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

经常听到某某师兄谈论,自己的多么多么不听话,忤逆父母,着实让人头痛~!当前社会如此,不孝父母的、不养父母的,甚至于长大之后父母仅有的财产完全夺去,把父母赶走,有!这些..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有一位师父在那儿参禅六年出家,是真空老和尚的徒弟,功夫很了得,比我大几岁,我就请教他:“您用功到什么程度,能否说一说?”他开始不肯讲,怕我们闹着玩,后来看我很有..

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第一个叫“忏悔”,这不只是宗教的,你对着太太忏悔、对你的小孩子忏悔,都可以改变命运。什么叫忏悔?就是承认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有很多的意..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