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师:远离恶友,常随佛学


远离恶友,常随佛学

问:释迦佛已经灭度,如何在生活当中“常随佛学”呢?

答:释迦灭度,佛不曾灭度。原因何在?佛本是圆满法身,非生非灭,具足常乐我净,怎会“灭度”呢。

问:可是,法身佛无相啊,纵然不曾灭度,又如何能够亲近呢?

答:法身无相,普现万相。识得者常与法身同在无别,不识得者也有办法,可以依照佛祖经论踏实学习,一样是常随佛学。

问:那太枯燥啦,可不可以找人多多交流呢?

答:可不可以在您自己,您说了算。不过,据个人二十多年的学佛经验,那显然是在自寻烦恼学佛应当远离恶友,才能够常随佛学。

问:嘿嘿,法师,您太虚妄分别了。我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哪来的恶友呢?

答:嗯,如是如是,您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有看法师,却是一只虚妄分别的业障鬼。

问:呵呵,抱歉,难得说句实话,您别当真。请问如何是“恶友”呢?

答:一切“虚妄分别”的人都是,一切“空喊口号”的人都是,也包括那些个所谓的“法师”、“上师”和“大师”们。

问:啊,这世界上还有不“分别”的人么?不说“空话”和“套话”的人也很少呀,那该咋办?

答:适度“分别”不要紧,只要不陷入“执着”就好。能够自在分别,又不会固执己见,这样的人不属于“虚妄分别”,他们是“善友”,而不是“恶友”。

问:可是,我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人,咋办呢?

答:可您却看一切人都是菩萨,菩萨的全称叫做“菩提萨埵”,《心经》云:“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只有那些心无所得,心无所住的人才是菩萨。可是,您却把一切苦恼众生都看做菩萨,这显然有违经教。

问:不会吧?是印光大师这样说的,人家可是祖师啊,还会错么?

答:未必是错,也或许是理解得不到位呢。印光大师极为谦恭,自号“常惭愧僧”,常云:“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等等,此乃大师教人断除“我慢习气”之方便,岂可执为定论。

我来问您,假如您确实看一切人都是菩萨,您是否应当谦虚受教于每一位菩萨呢?

彼答:按道理,应当。

我问:可是,世间人的说法千奇百怪,充斥着种种邪说与谬论,其中大多数不信因果,大多数崇拜金钱与物欲,那么,您是否也应当一一信受呢?

彼答:这个……好像不行。

我答:由此可见,您所谓“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完全是假的,是麻痹自己的“空话”和“口号”而已。

问:那法师您如何看待别人呢?

答:我不看别人,而是要求自己“远离恶友”,把向外攀缘的心收回来,依照经论“常随佛学”。

问:这么说,您看别人都是“恶友”咯?

答:这是您的看法,我只是时时告诫自己,一定要远离那些“虚妄分别”的人,好让自己不会陷入“虚妄分别”,不会随波逐流,而以纯粹且宁静的心接受诸佛菩萨们的教导。学佛,本该如此。

问:您这么说,我倒有点儿明白了,“如何看待别人”其实也是“虚妄分别”,对吗?

答:然也。总去看别人如何如何,那就是攀缘、分别与执着,那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大家相互看来看去,恰恰是互为“恶友”,都被卷入了“虚妄分别”当中,难免是非纷起,最终结果通常都是相互伤害,而少有法益。

问:难道“共修”就不需要了吗?

答:不是不需要,而是必须要有德高望重的“大德”带领,才能够进行比较如法的共修。

问:具体如何“共修”呢?

答:这您要去问那位德高望重的“大德”,他就是你们的善知识,所有参加者应当依教奉行。

问:哎呦,像这样的善知识,恐怕也很难找哦,咋办呢?

答:“远离恶友,常随佛学”嘛。

问:哦,法师您的意思是不用四处攀缘,首先应该专心静修是吧?

答:这可不是我的意思,而是我读经久了,体会到世尊就是如此提倡的。历代高僧大德们,也都是这样做的。况且,参学善知识是需要基础的,如果没有多年静修的基础,连几部常见的佛经也不曾深入学习,即便遇到了善知识,恐怕也不会受益。

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首先要读十年书,才有可能明白人家的那一席话。否则,幼儿园的小朋友去听大学专业课,意义何在呢。

问:噢,我有点儿明白如今学佛人的问题了,他们根本没有踏实的修学基础,却总想去寻找善知识,总想得到法益。这样看来,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呀,是吗?

答:不仅仅学佛人,而是如今的人都这样,他们只想要成果,而根本就不想付出辛勤劳动。因此,一点点小小困难就会让他们不知所措,甚至半途而废。

问:法师,今天收获不小,向您告辞,我也回去好好读经静修了。以后有问题多多向您请教,好吗?

答:不用啦,您好好请教佛陀吧。拜拜,恶友。

问:啊,烂和尚!你竟然把我当做是恶友?

答:呵呵,抱歉,难得说句实话,您别当真哦!您在我眼里也是菩萨——假大空菩萨。愿您早日超越“虚妄分别”,早日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修行人。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关于超然法师

超然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超然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超然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超然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