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灵魂一直在等你,不要说你从未为他想过


你看不见,有人能看见

有些人认为佛菩萨的存在是个神话,因为他并不能看到摸到,所以无法确信。可你是谁呢?你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就有了灵魂,你的灵魂在哪里?你从那么小就一直不停地,想要吸取母亲身上的养分,好让自己长大。一直到出生,再一步步成长,直至走向死亡,你可曾看清自己到底是谁?

你只看到了一个血肉之躯,一个壳,你的灵魂和思想,你见过摸过吗?唯一证明你活着的,就是鼻子和嘴巴里还有气在上上下下。这个气又不是你,可这个气断掉之后,你的尸体还在啊,你到底去了哪里?

如果认为摸不着看不见就不存在,那你的思想根本就不存在。你的思想不存在,如何证明你是存在的?你不能只说我是会动的,会动的东西太多了,机器也会动,但机器却没有思想。

空气、电波你都没有看过摸过,但是它们无处不在,你无法离开。干燥的秋冬季,静电到处都是,当因缘具足,你就能感到奇妙的电离你是如此近。

用内心去体会的部分,才是最细微奇妙的

所以,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你看不见,有人能看见。历代高僧大德已经告诉我们,他们看到的佛菩萨是这样的那样的。看不见的人,就如同一个盲人。正常视力的人告诉他,花有五颜六色,玫瑰花是怎样红,菊花是如何黄,可无论怎么讲都是白讲。

你看得见,不代表盲人看得见。他看不见,也许会认为你在说谎,因为盲人的视觉境界,没有达到你的高度。能够见到佛菩萨的时候,你不是菩萨应该也接近罗汉了吧。目前,不要太高估自己,当有一天你的智慧延伸拓展了,你自然而然就能看到佛菩萨。

平时,我们眼睛能看到的,手能触摸到的,多是太粗糙的东西。只有用内心去体会的部分,才是最细微奇妙的,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万事万物的存在。

当你用心去感受,心的力量非常巨大,佛菩萨的加持无处不在。我们还不如婴儿,婴儿反倒是都在用心观察世界,用心感应父母,用心与周边的环境和世界交流。

学会用心感受,你就能以生命的高度去重视信仰,真正感应到自己活着。你的灵魂会告诉你,你从何而来,将往哪儿去,因何而来,来的目的等等。不知道这些,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无法让生命获得平衡的支撑。

人在迷盲无助之时,内心极度脆弱,不堪一击。无论平时多么强壮与霸气的人,一旦遇到心灵的痛苦与身体上的疾病,连睁开双眼说一句话的力气都可能消失。真正有坚定信仰的人,在面对苦难挫折与痛苦之时,才能勇于承担。因为他的心无限广大,能容纳一切。

所有人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才想走进佛教,跟随具德上师闻思修佛法。你怎样才能更快乐呢?了解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无私付出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与心对话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你的灵魂一直在等你,不要说你从来没有为他想过。

如果只是考虑嘴巴要吃什么,身体要穿什么,衣食住行这些外在的因素,甚至卖掉了灵魂去满足一个空壳,这真是不值得。肉体会和你说再见,而灵魂不会。肉体只能陪你一世,而灵魂却一直伴你左右,时时相随。

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境地中,都应该先满足自己的灵魂,让灵魂先快乐起来。当你的灵魂快乐了,粗茶淡饭就能感到快乐,穿个破烂儿装你也会快乐,背个破麻袋你也会快乐。没有车,自己走路也会快乐,有个住的地方已经很满足了。

灵魂获得快乐之后,功名利禄真就成了身外之物。能有,可以去享受,这是福报。没有,不会去强求,因为那些是身外之物。

宗教就像超市,人们进去寻找他需要的东西

想要究竟解脱,必须忏悔这四种障蔽罪业

那么多佛菩萨,到底专修哪个的心咒好?

曾几何时,我们疯狂追求欲望

为什么说施者比受者有福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见地,即知见、认识,见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内在心灵及外在世界。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修的是一颗不污不垢、淡看浮华的平淡、平和、宁静之心。学会平淡,便会淡看荣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清淡的日子活出精彩;学..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