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


十几年前,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无间道》,说的是一名黑帮卧底和一名警察卧底的故事。

黑帮卧底年少时便被安排进入警校学习,而警察卧底也从年少起便被安插于黑帮之中。两名少年从接受命运安排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一生都必须为了生存而精心伪装,好骗过身边的所有人,甚至包括自己。这就是他们的宿命吧。

古往今来,宿命论一直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这种观点认为,人的命运存有必然法则的定数,也就是所谓的命中注定。之前,我也非常接受这种说法,认为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曾经有朋友听说我有过做医生的志愿,唏嘘不已,“还好你没做医生,不然病人找你看病,你肯定会劝他们说,不用治了,这都是命啊!”

以前觉得这仅仅是个玩笑。学佛之后才反省,原来自己在别人眼里是消极的。生活中有些不如意,就归究于命运而意志消沉;有点小成就,则归功于自己便沾沾自喜。到底有没有命运?如果有,又是由什么决定的?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性格决定命运。这个逻辑关系在法义中阐述得更为清晰。心行会形成习惯,并逐步固定为心态,进而发展成不同性格,最后形成不同人格。不同的性格和人格,又决定了命运的不同走向。心行程序被改变了,命运自然就会改变,这正是修行的意义所在。通过闻思佛法,不断在生活中观察修和安住修,以正见来指导自己的心行,从而改变自己的顽固串习,最终就能完成生命版本的升级。

再回到《无间道》的故事中。黑帮卧底逐渐成长为一名高级警司,而警察卧底最终也获得黑帮老大的信任,成为心腹。然而长期的角色错位使他们深感困顿迷失,我究竟是谁?是自己扮演的身份,还是自己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角?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局限于故事中的他们,我们面对这个问题也经常会迷失。我是谁?什么又能代表我?是身体,是身份,是情绪,还是想法?回答充满着不确定性。因为所有这些我们认为是“我”的东西都和我们是暂时的关系,都是无常变化的。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人,我们拥有不同的身份;喜怒哀乐的情绪则会随境迁转;想法更是念念相续,时刻变化的;即使是这个须臾不离的身体,也不得不面临生老病死的变化。虽然如此,身为凡夫的我们却总是看不清楚,从而陷入深深的我执

我自己也曾如此。因为有了对自我的设定,便会用自我的一切标准来衡量别人。对和我思路一致的想法大加赞赏,对和我意见相左的想法则心生排斥。虽能够付诸善行来帮助别人,但若身处同样境况却没有得到别人帮助时,则会心生埋怨。

修学佛法后,身边的人都觉得我变了,用他们的话说是“更亲民了”。仔细想来,应该是佛法让我意识到了我执的严重,于是对自己的心行进行调整。即使是那些和我的人生观不同的人,我也能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试图去理解他们。从他们的出发点去考量,而不仅仅局限于想法本身。于是时常会不约而同生出很多默契,人际关系自然变得更圆融了,和大家的相处也更愉快了。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选择中前进。因为迷惑无明,我们看不清自己,以为是主动选择了,其实都是在非我执我的控制支配下做出的被动选择。如果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不自主的,那么这些选择所连结的命运自然无法掌握。修学佛法,认清世界的真相,我们才能把握前进之舵,成为生命的真正主人。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关于菩提书院

菩提书院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菩提书院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菩提书院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菩提书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