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难处看能力,小处细处看修养


如何与最亲近的人相处,这或许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静下心仔细思考的问题,而在古人看来,与至亲交往,理应记住《礼记·表记》中的这三点: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不失足于人,慎重举止

“不失足于人”的意思是,在人前应该注意自己的举止仪态,一抬手一投足要有分寸。

“大处难处看能力,小处细处看修养。”无论是在家庭中亦或是在挚友前,每个人的思想状态都是最放松的,也就是在最为自然状态下显露的行为才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行。

为人父母者,在生活中应起到的是榜样作用,孩子在成长中会潜移默化学习父母或长辈的言谈举止,正是在生活中的细微行为给予下一代的是不可估计的影响,这往往比有声教育来得重要来得深远。

不失色于人,控制情绪

“不失色于人”指的是,喜怒克制于心,不常外露于颜。

家庭中,特别是关系亲密的家人之间,是一个相对安全包容的环境,因此也就养成了对待至亲时存在着放肆性。有些时候,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压力,没有办法发泄出来,只好到家中进行宣泄,所以总是喜形于色,将自己的情绪与脸色不加节制地丢给了家人与知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应该能理解,必须去包容,却往往忽略了情绪承受者的心情。

孔子说孝敬亲长最难的是做到“色难”,“色难”难在何处?难在虽有一颗恭敬的心,却难有一个谦和的态度。如今的我们,虽无法做到事事和颜悦色的恭敬之态,但在对待至亲与知己时,懂得控制情绪,不失色于人,才是真正的为人雅量。

不失口于人,先思后语

“不失口于人”,讲的是说话谈吐应考虑听者的感受,懂得换位思考,先思后言。

在古人看来,人生有四件事是一去不回的:出口之言、发出之箭、过去之时、忽略之机。而其中,出口之言是居于首位的。

当人处于压力下,往往忘记了怎么好好说话。也就造成了,在情绪的宣泄过程中对亲近的人使用嘲讽、歪曲、夸大、贬低、晦暗等等的语言。最后我们的压力得到一定的释放,却对听话者带来了烦恼与不适。如果对方再对伤害进行反击,家庭的冲突就会愈演愈烈。良好的对话氛围就毁在了一时的口不择言上。

与最亲近的人相处好

人与人的关系,越是亲近,越容易肆无忌惮,越容易发脾气,容易任性与冲动,也就在不经意间造成了互相的伤害,然而,可悲的是,有时我们总是想着去花大力气,大心思去处理纷繁复杂的各类人际关系,却往往忽略了去如何与最亲近的人相处好。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成就..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浅谈“禅定”初修——唐安古寺居士学修心得篇吕军涉足佛教的人,一听到“禅定”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总以为那是别人的事,自己没那个天份。今天,我们来一起揭开神秘..

问:阿弥陀佛!弟子的功课是早课《地藏经》或地藏菩萨圣号,晚课持大悲咒,在《大悲心陀罗尼经》里边说到: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拜佛好几百拜,念佛好几百声..

有一个流浪汉,走进寺庙,看到菩萨坐在莲花台上众人膜拜,非常羡慕。流浪汉:我可以和你换一下吗?菩萨:只要你不开口。流浪汉坐上了莲花台。他的眼前整天嘈杂纷乱,要求者..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