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选择哪一种人生?


佛法里面讲,这世界上只有四种生命,他们有四个不同的地方去。

第一种,从光明走向光明。

第二种,从光明走向黑暗。

第三种,从黑暗走向光明。

第四种,从黑暗走向黑暗。

我们现在处于怎样的状态,会成为哪一种生命呢?

如果一个人获得了宝贵的暇满人身,并且修持佛法、信仰三宝、相信因果、善恶分别、取舍分明,这就说明他属于光明的人。但是,拥有了这个宝贵的人身并不等于﹑也不保证不会走向黑暗。我们是走向光明还是走向黑暗,取决于这一辈子是行善多还是造恶多。

如果我们珍惜所具备的条件,努力行善积德,勇猛精进地学佛修行,最后去的地方当然就是光明的。如果修行比较差,可能投生为人,再遇到佛法,继续修行;修行比较中等,可能去西方极乐世界弥陀佛;如果境界比较高,那就可能证得佛果,即身成就、虹光身成就等等,这就是从光明走向光明。

而另外的大多数人,他们活着的时候忽略死亡,也忽略来世,甚至不相信来世,但这不等于他可以不死,也不等于来世不存在。死亡和来世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我们相信不相信、接不接受都是如此。

这就好比一堆火,成年人知道这是火,碰到它会被烫伤;而一两岁的小孩不知道这是火,更不知道碰到它会被烫伤。但是,小孩不知道这是火,并不等于小孩碰到火就不会被烫到。火的燃烧是客观存在的,是自然规律;同样,死亡和来世也是一个因果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与我们是否信奉没有一点关系。

人们在活着的时候不去思考死亡,总是计划外在的追求,好像还有几千年要活。待到死亡来临之时,连自己的身体都没法拥有,更何况其他的东西。大多数人死的时候都有各种各样的遗憾,很少人能够心满意足地离世。他们所计划的那些太遥远,而死亡却来得太突然。在痛苦、遗憾中走向黑暗,人类这样是不是很愚痴呢?这是属于第二种,就是光明走向黑暗。

第三种是从黑暗走向光明。黑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那些愚痴的众生,由于他过去世所造的因是不好的,所以它生存的环境可能是畜生道,它的身份可能是一个愚痴的生命,野兽一类的动物等等。但也许这是它们最后一次做牛做马,然后就会变成人,又或者碰到高僧大德的超度,这就是从黑暗走向光明。

而从黑暗走向黑暗现在就很多了。不信佛的,造恶业的,以及那些很多的诸如野兽一类的生命。有一个自然科学方面的电视节目,说到北极熊一顿饭要吃一百磅肉。那它一天、一个月、一年需要多少肉?那些被吃的动物都是为它而死,所以它的未来就更可怕了,这就是从黑暗走向黑暗。

北极熊造业的机会高不高?我们如果不好好学佛,不好好修行的话,就不能确保自己不会变成一头北极熊。如果我们变成北极熊的话,需要那么多的肉,捕杀那么多生命,那我们就没有办法往上走,而是一世比一世往下。这样的我们是不是很可怜?

除佛法外,在一生中,如果我们失去别的任何东西都不会感到遗憾。佛法是我们轮回中的一盏明灯。我们最不希望的就是一直在黑暗中,我们改变不了黑暗这个事实,但是我们有责任准备明灯。

在黑暗中谁会迷路谁不会,关键就在于谁持有这盏明灯。有明灯的人不会迷路,也不会恐惧。漫长的黑暗的轮回路上,我们唯一需要准备的是佛法的明灯,也就是佛法的智慧,通过闻思修行的方法让它开启,并且一定要巩固,它是我们走向光明的把握,这是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现在世间的一切,怎样的荣华富贵,一切的美好都是靠不住的,都只是眼前利益,只是感官上的享受而已。为了眼前的利益,追求的过程中造成无穷尽的恶业,那真是得不偿失。真正美好的世界是没有造恶业的,否则达不到真正的美好。

有时候我们说忙,说没时间听佛法,没时间做功课,这是自欺欺人。佛陀并没有要求我们放弃一切,离家出走去修行,他没有这样要求,只不过每天一两个小时不要安排其他的事情,这样做得到吗?我们将来的路是很不保险的,一旦到了非常恐惧、可怕、痛苦的环境,到那时再后悔是改变不了什么的。

人身宝贵,在具备暇满人身的时候不学佛法,却把时间付出在世间无意义的事情之上,就像是很难得的珠宝被当作垃圾一样,多么可惜。如果我们过去生生世世没有付出,没有获得资粮,这个人身是不可能得到的。

我们得到的这个“人身”不是让我们为世间事忙碌,而是要为死亡做准备。我们应该依靠宝贵的人身为佛法多付出些,做到把握来世,甚或得到解脱,做到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的伟大成就。

智慧没有丰富的时候,还体会不到佛法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伟大。当我们经过修持后,就会发现世间的事情是多么靠不住,而佛法是多么真实。人的寿命是一个月比一个月、一天比一天减少的,衰老也是一天胜似一天,死亡就这样一天天迫近。如果我们错过学佛的机会,耽误了自己的修行成就,那真是最可怜的一件事情。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见地,即知见、认识,见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内在心灵及外在世界。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修的是一颗不污不垢、淡看浮华的平淡、平和、宁静之心。学会平淡,便会淡看荣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清淡的日子活出精彩;学..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