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无论你是谁,阎王和狱卒都不会是你的粉丝


佛法放在第一位,修行放在第一位,其他的都随缘。在六道轮回中,我们当过明星,当过国王,当过农夫,当过富翁,当过乞丐,也无数次地次穷死过、饿死过。这有什么呢?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有也是暂时的,没有也是暂时的,都会变,都是无常的。

不管我们现在有多大的名声,有多少眷属,临终的时候没有任何意义!照样要感受病苦、死苦。家亲眷属越多,心中的牵挂越多,走进中阴界,却一个人也带不走,只能自己独行,去见阎罗王和那些狱卒的时候一点面子都没有,和街上的乞丐没有丝毫差别。纵然名声遍布南瞻部洲、遍布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也没有用,阎罗王根本没有听说过你,那些狱卒们根本不认识你,他们不会崇拜你,不可能成为你的“粉丝”,没有丝毫的意义!

你在人间的时候有很多的眷属,他们不认;有无边的财富,他们不认;有冲天的名气,他们也不认。临终的时候,有意义的只有佛法,你所修的善根才是你唯一的路费,其他一分钱也带不走。去见阎罗王的时候,你能带去的只有黑业和白业,他们只认你所积累的善根和罪恶。这也是阎罗王审判你的最佳依据。

死亡是无常的,死期是不定的,在哪里死,什么时候死,用什么方式死,谁也说不定。所以对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不要太执着,太追求,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的福报,一切随缘。修行人心要坦荡,要安宁,不能患得患失,不能有世间的这些烦恼。不管是好坏,是善恶,你执着什么、追求什么都是过错,都会伤害你。

好好学佛,好好修行,世间的这些福报自然就会有。自然有的才是福报。你拼命去追求,这样得来的都不是真正的福报。我们现在追求财富,始终都是烦恼痛苦。积财的过程中也是烦恼痛苦,守财的过程中也是烦恼痛苦,最终破财、失财的过程中也是烦恼痛苦。这不是真正的福报。

附录:仇恨是痛苦的因,感恩是快乐的因

无始劫以来,流转轮回的过程中,一切众生都做过我们的敌人,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众生无数次地利益过我们,对我们有恩;也无数次地伤害过我们,跟我们有仇。但是我们不能去思维他们对我们的伤害与仇恨,要忆念他们给予我们的帮助与恩德。因为我们要解脱、要成佛,若是继续想他们对我们的伤害等,我们就不能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只会感受痛苦。

痛苦与快乐是怎么来的?去思维众生对我们不好的地方,然后生起了嗔恨心,不择手段地想报复他们,这种不清净的心念不仅在当下使我们感受痛苦,还会导致我们继续造恶业,将来要感受恶果,只会给我们带来更深切的烦恼和痛苦。所以我们要去掉这些想法,不能从伤害我们这个角度去考虑。如果去思维众生对我们的帮助、利益与恩德,我们的内心当下是快乐的、清净的,而且进一步地想回报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暂时与究竟的快乐。

一个是痛苦的因,一个是快乐的因,我们从现在起应该断除痛苦的因,修持快乐的因。要想就想恩惠,要记就记恩德,不能想伤害与仇恨。

曾经有两个人同去一个地方,一天两人发生了矛盾,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打了一巴掌。被打的人把这件事情写在了沙滩上。一天被打的人掉进了河里,被打人的人救起了,被救的人把这件事情刻在了石头上。救人的人不明白,就问,为什么把打他的事记在沙滩上,而把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他答,最好不要生起怨恨,若是生起了,应该像写在沙上的字一样能够很快消失;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别人的恩德,就像刻在石头上的字一样经久不褪、历历在目,意思是要铭记。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任何时候,仇恨都是痛苦的因,感恩都是快乐的因。

如果我们想获得快乐,不愿意感受痛苦,就要忘记怨仇,时刻忆念众生对我们的帮助和恩德,甚至想着要去报答恩德。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无论是暂时还是究竟,这种记恨、报复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非常下劣的,给自己带来的只能是烦恼和痛苦,不会有快乐和幸福。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天王。四天大王。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见地,即知见、认识,见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内在心灵及外在世界。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修的是一颗不污不垢、淡看浮华的平淡、平和、宁静之心。学会平淡,便会淡看荣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清淡的日子活出精彩;学..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