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流通!为了孩子的福祉,为什么一定要远离“万圣节”?


       点击上方,长期关注...


一、一场阴惨惨的热闹

10 月 31 日,万圣节之夜,一场阴惨惨的热闹渐行渐近,西洋鬼节,如期而至。

邪恶的南瓜造型、惨白的鬼脸、黑巫师斗篷、死人骷髅、木乃伊、蝙蝠、蜘蛛网,每年到了这个时节,这些诡异、黑暗、血腥、充满恐怖与邪恶,象征死亡与阴间的装饰物和道具就会充斥着欧美国家的大小商品柜台,进而出现在漂亮的独立屋门口,天真的孩子床头,学校的教室墙壁上......

二、当鬼节来敲门

「万圣节」这个源于欧洲,盛于美洲的西洋节日,如今,已搭载经济全球化的大船,敲开了亚洲之门。而东方人,在接受这个西洋节日的问题上,表现出极大的开放和宽容。

日本人在庆祝万圣节。

中国人也在庆祝「万圣节」,且能加入自己的元素。

「万圣节」虽然是一场热闹,却是阴森森的;但万圣节虽然阴森森的,却毕竟是一场热闹。

中国人是一个喜爱热闹的民族啊!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商家,似乎都挺欢迎「万圣节」的,或者,至少不反对。近年来,国内的「万圣节」活动正亦步亦趋地跟上北美的节奏。恐怖血腥的装扮,幽暗灵界的背景丝毫没让中国人停下来分辨一番,因为许多国人已经在脑子里设定系统默认值:「西方文化都是好的」。

「万圣节可以让孩子们乐一乐,开心一下,学会合作、分享、交往互动」,这是许多家长的想法。

「万圣节是西方学校组织学生庆祝的活动,高大上的西方教育,总没错吧」,这是许多老师的心理潜台词。

「万圣节已成西方第二大节日,全民狂欢,商机难得,不可错失,万圣节代表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打出庆祝万圣节的招牌,可以多招揽些生意」,这是许多商家的想法。

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中国父母普遍对儿女极其爱护,大凡在孩子身上的付出和开销是极尽所能而不手软的。但是,许多父母虽然知道爱孩子,却不知道如何爱,更是在影响到孩子福祉的属灵事件上,缺乏基本的警惕和分辨。

在中国人的哲学里,世界是统一体,有「道」一以贯之,所以,一件事物「有其内,必形诸外」,外表与内在,形式与内涵,必然存在某种超越人意的内在逻辑。故而,古时候的学士阶层,在找不到大道,分不清真光的沉沉黑夜里,就采取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中立态度,在不知道、不明白的情况下,能保持这样一份审慎自持,至少也不至于自投黑暗,迅速地寻求灭亡。与此相对照的,中国民间却有着「见庙就拜」的盲从和随意,因此,敬天的传统和拜鬼的习俗,一向是交叉混杂,彼此纠缠的。

其实,以今天资讯之发达,想了解一下「万圣节」的由来和幽冥背景,绝非难事,但很多时候,父母对于孩子今天穿哪双袜子,会发生争执,但对于参加鬼节活动这样大伤福份的事,却异常地草率、麻木。

三、万圣节,究竟是何来头?

1
诡异背后的诡异,「万圣节」来源

确切来说,中国人谈论的「万圣节」主要是指「万圣节前夜」(万圣夜),这是在 10 月 31 日,而真正的「万圣节」是在 11 月 1 日。正如在我们的头脑中,圣诞节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平安夜(Christmas eve),因为最热烈的庆祝活动都是在正日的前夜举行。

「万圣节」起源的记载大致可追溯至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古代西欧的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即今日所称的大不列颠岛(英国领土的主体),生活着古代凯尔特人(Celtic),他们以每年的 11 月 1 日为其新年,而 10 月 31 日夜晚则举行庆祝活动。当时大不列颠岛仍处于原始的蛮荒状态,凯尔特人处在异教原始信仰中,10 月 31 日是他们赞美秋天,祭祀亡魂的日子。他们的原始宗教的祭祀德鲁伊特(Druid)主持盛大庆典。他们相信,那天晚上,他们的「伟大的死神」萨曼(Salman)将把当年死去者的鬼魂全部召来,他们要寻找活人借以再生,或者托生为畜类。

凯尔特人被这信仰所辖制,陷于恐惧和不安中,最后所采取的回应竟是将自己也装扮成鬼魔,以加入幽暗世界的方式来乞求平安,这正如,深受黑社会伤害和逼迫的人,最后竟然加入黑社会以求免受伤害,却不料自己也成了那黑暗势力的一分子。古代凯尔特部落还有在 10 月 31 日晚上,杀活人献祭的传统。所以,这一天夜晚,是真正充斥着血腥、死亡、恐怖和鬼怪的噩梦。

公元一世纪,罗马铁蹄征服了凯尔特部落,然后,传教士带着基督教信仰也踏上了大不列颠这块野蛮之地。

据记载,传教士们为了压制和消除凯尔特人的鬼节习俗,就将 11 月 1 日定为「万圣节」(又称「诸圣节」,All Saints’Day),用以纪念所有死去的圣徒,而把 11 月 2 日,定为「诸灵节」(All Souls’Day)。显然,无论当时的传教士出于何种目的和意象在鬼节的日期设置基督教节日,这都是一个错误。将死去的人定为圣,是对神权的僭越之举,而将教会节日移至已被祭鬼行为玷污的日子,也是一种危险的尝试,正如在一杯墨汁中加入一杯牛奶,你得到的将是两杯墨汁。

之后,凯尔特族杀活人、祭死人的传统虽被废除了,但其诸般装魔弄鬼的装扮和黑暗血腥的祭鬼仪式却渐渐与罗马人庆祝丰收的活动相互渗透溶为一体。表面上,罗马当时虽昄依基督信仰,但其原本复杂的异教(多神)信仰根深蒂固,积重难返,一旦遇上其他异教信仰,发生共鸣和互溶是极难避免的事。

所以,鬼节的实质就在「万圣节」的名号下得以在英伦三岛保留下来(如此看来,实际上罗马教会的这一行为起到了保护这个异教传统的作用,这真是一件诡异的事情)。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新世界」的崛起,爱尔兰和苏格兰的移民于 19 世纪将鬼节习俗带入北美洲和大洋洲诸国。

美国立国之初,信奉基督教的国民数量达 97% 之多,但凯尔特人的鬼节却依然能在美国这个新教大本营立稳脚跟,这看起来又是一件匪夷所思的诡异事件。因为一神教信仰是极其追求纯一和圣洁的,能够任由鬼节渗入其生活,并与另一个更大的异教节日共同把持这个国家最重要的「欢乐时刻」,只能解释为在美国建国之初,教牧系统就已出了大问题。狼,已经入了羊群。

毫无悬念地,伴着新罗马帝国的重生,所有打上美国文化标签的事物都炙手可热。随着美元对全球经济的布控,太平洋舰队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切割,美国文化也最终成为全球「文化正确」的标杆。

然而,一个人为设立的宗教节日(这本来就毫无圣经依据),给了西洋鬼节一个美妙的名号,并在美国的强力文化输出下,席卷了全球。在这样一个夜晚,无数的人变成了「鬼」,且是心甘情愿的,这一现象的背后岂不正是灵界的争战吗?

2
群魔乱舞的「万圣节」之夜

「万圣节」之夜「丰富」的内涵,绝不只停留在中国人想象中的杰克灯(南瓜灯)上。毕竟,杰克灯只是后来添上的,原本是用的萝卜灯(南瓜起源于南美洲,15 世纪发现新大陆后才传入欧洲)。

在西方,「万圣节」之夜的活动是这样:日子到来之前,学校已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 Halloween 游行,进行「预热」。当晚,夜幕降临,大小孩子们装扮起来,扮成各式恐怖、血腥、邪恶的模样,大孩子们三五成群,小孩子们由父母带领着,亦是三五成群。天黑的时候,这些「鬼怪」就出发了。他们在社区里或商业街上游荡,每敲开一户人家的门,孩子们就会说:「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而热心好客的主人家早已在当天备好了许多的糖果,这时就慷慨地抓一把给孩子们。

在 Down town ,庆祝活动更加疯狂刺激。成人们也竞相扮成各种诡异恐怖造型,「疯一回」。

在美国纽约,从 1973 年起,每年的「万圣节」之夜当晚都会进行大游行(Halloween Parade),参加化妆游行的人大约每年有数万之多,而前往观看的人数则更多。浩大的游行队伍里,各种突破想象力的造型和奇幻意向尽情展现,游行路线最后会来到纽约最狂野的同性恋街区,在无数的变装人(cross dresser)和同性恋者的欢呼嚎叫声中划上句号。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精确地概括「万圣节」之夜的情形,那么实在没有比「群魔乱舞」更确切的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淨空恩师

淨空恩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淨空恩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淨空恩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淨空恩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