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原来出自《史记》



网开一面、一败涂地、一诺千金、毛遂自荐……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其实全都出自《史记》。每个成语背后,不仅有故事,更藏着人生真正成功的智慧。

网开一面 :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一次外出时去到野外,看到一个打猎的人正在四面张网,边张网边祷告说:“四面八方的野兽啊,都到我网里来吧。”

听到这里,汤不由得感叹道:“哎呀!那不就一网打尽了吗?”于是去掉了三面的网,同时祷告说:“要往左的往左,要往右的往右,实在不听命的,就进我的网里吧。”

听到这件事,诸侯都感慨:“汤真是仁德到极点了,对禽兽都有网开一面的恩惠,何况对人呢!”后来,汤发兵伐夏,凭借自己的仁德,一呼百应,诸侯归服,最终建立了商朝。

汗流浃背 : 原义是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西汉时期,孝文帝有两位丞相,左丞相陈平,右丞相周勃。一天,文帝问周勃:“全国一年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回答:“不知。”文帝又问:“全国一年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仍旧不知,急得汗流浃背。

文帝以同样的问题问左丞相陈平。陈平也不知道,但是,他的回答,却让周勃更加汗颜:判决案件,可以问廷尉;钱粮收支,可以问治粟内史。好的丞相,并非要事必躬亲,让群臣能胜任各自的职责,宰相就尽到了该尽的职责,也才能真正发挥一国宰相之作用。

一饭千金 :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韩信出身平民,却因功勋卓著,被拜为大将,汉高祖刘邦称其“国士无双”。年轻时,韩信也曾困顿潦倒,经常是没米下锅。一次,一位漂洗丝棉的老妇人见他饿得可怜,拿出饭来给他吃。待到韩信显贵后,想到当年老妇人在自己困顿时的赠与,专门请人送千金,感谢当年的一饭之情。

锦上添花,不若雪中送炭,困难时期,他人的一点点帮助,足以使我们永生难忘。老妇人虽普通,但这简单的一饭,却蕴含着人性中至为良善的那一点光芒。

后来居上 : 原指资历浅的反而位在资历长的之上;现在多用来比喻后来的人和事,进步很快,赶上或超过了先前的。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  居上。’”上默然。

汲黯,西汉名臣,以耿直敢言闻名,但心胸稍显狭小。当初汲黯做大臣时,公孙弘、张汤还只是名小吏;但后来二人日益显贵,甚至超过了汲黯。自己身为老臣却得不到升迁,手下人却一个个地被提拔,汲黯心中便有了怨言。

于是他对皇帝说:“陛下任用群臣,就像堆柴火垛一样,后来的堆在上面。”皇帝听了沉默不语,待到汲黯走后,他感叹道:“汲黯这个人,真是愚直啊!”数月后,因犯小法,汲黯被免去官职。
 
后来者何以居于汲黯之上?本质上,不是“后来者”的原因,是汲黯自己的格局限制了自己。

人心难测 : 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张耳和陈馀,是秦末汉初的两位著名将领。在二人都是平民百姓、无名无利时,两人相互倾慕信任,结为“刎颈之交”。陈馀比张耳年龄小,他对待张耳,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

可等到双方都有了权势地位后,却反目成仇。楚汉之争,项羽分封天下,张耳为王,陈馀为侯,陈馀心里不服,用武力赶走了张耳;等到张耳投到刘邦麾下,领兵击破赵地时,张耳怀恨斩杀了陈馀。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始为挚友,终为仇敌,人的心思难以揣测,何尝不是贪欲在作祟!

韦编三绝 : 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是圣人孔子对《易》的评价,但孔子读《易》的精神,更堪称后世之表率。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还是用竹简编制而成。看似薄薄的一本《易》,要用很多竹简才能书写完毕。孔子晚年时,爱好读《易》,因翻阅的次数太多,以至将把竹简连在一起的牛皮带子都翻断了。治学勤奋如此,以至于韦编三绝,背后是一份何等的诚!

松枝挂剑 : 比喻重信义。

【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季札,是春秋时期与孔子齐名的圣人,时人有“南季北孔”之称。当年,季札曾出使去到徐国,对季札佩戴的宝剑,徐君爱不释手。对此,季札看在眼里,口上没说,但心里暗自允诺:待出使晋国归来,定将宝剑赠知音。

坚守信义如季札,再次返回徐国,即便徐君已死,仍选择将宝剑挂在了徐君坟旁的树上。如季札所言,“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这就是松枝挂剑背后的故事。信义,与任何人无关,是内心良知给出的深沉召唤。

管中窥豹,借助以上成语,我们稍稍拉开《史记》的一角。

3月20日,二十四史之首《史记》的学习,将拉开序幕。100天,我们将陪伴大家学习72个《史记》中的经典故事,陪伴大家用经典解读历史,解读故事背后的故事,掌握人生内在的规律。汲取《史记》智慧,开启智慧人生,我们在四部曲App等你!




公众号转载请在下方留言ID,不要擅自修改

转载务必注明

文章来源“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责编 | 编辑团队  配图 | 思远 
播读 | 肖凯  音频后期 排版 | 银花

  学《史记》,悟人生智慧!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