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吉拉准空行】对其子的教导:一生修行的方向与归宿


第一佛土

——拉吉准玛净土教言

邬金莲师曾授记云:“能断分别的措嘉化身——拉吉准玛,将诞生于桑日宜夏。”《文殊根本广续》中也有佛的授记:“此为大佛母幻化。”依此等授记,婆罗门圣天、帕当巴桑吉、伏藏师扎巴嗡西坚等一切印度藏土的智者成就者,皆断定其为真实的大佛母。

依照莲师授记、佛授记,一切印藏智者、成就者悉皆认证的,益西措嘉空行母所化智慧空行玛吉拉准,即是说者殊胜。“大佛母”,指普贤佛母、金刚瑜伽母、妙音天女三身无分,或者解释为,身为智慧空行,语为般若佛母,心为金刚空行。(“玛吉”译为“一母”,这是后人对大佛母的尊称,她的名字叫做“拉吉准玛”,合称“玛吉拉吉准玛”,简称“玛吉拉准”)

玛吉拉准空行

这位玛吉智慧空行曾对其子嘉瓦顿哲就《空行密语教授二十一誓句》时说道:“欲速疾成就佛道,需要发愿往生佛的净土。佛土各式各样,实为繁多,不可计数,语言难以说尽。”

成佛捷径在往生佛土,原因有两点:

一、欲速疾成佛,关键在得佛神力加持;二、欲得佛神力加持,关键在生在佛前,得佛近增上缘的极大加持。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有这样一番问答:

◉ 提问:菩萨应当度化众生,怎么常常想要遇到佛呢?

◉ 回答:要知道,没有入菩萨位,没得不退转地,没得受记莂的这种情形下,如果远离诸佛,那就会坏掉善根,会陷在烦恼当中不能自度,这样又怎么能度他?这就好像人乘船,在中间河流当中船支败坏,想救他人,反而自己淹没在水中。也就是如果船不坚固,很草率地进去救人,到了中间船都败坏了,自己都溺水,哪里能度人?

因此,这的确是有一个过程的。又好像一点热水投在大的冰池里,虽然能消融少许地方,但是那个冷力太大,会反转过来,使得这个热水变成了冰。就像这样,菩萨没入法位,如果很仓促地远离诸佛,虽然有少许功德,由于没有方便力的缘故,想化度众生,只是能作少量的一点利益,反而又再堕落。这个情况以譬喻来说,就像婴儿不应该离开母亲,行路不离开粮食,大热天不离开凉风、冷水,大寒天不离开火,渡深水不能离开船,病人离不了良医,而菩萨不离诸佛,比上面的这些迫切度还要大。

父母、亲属、相知、人王、天王等等,都不能像佛那样给予利益,利益诸菩萨脱离诸苦难之处,住在世尊之地,这是只有佛才能给予的最大的利益。因此,普贤行愿有常不离佛的愿王,愿中说:“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这篇教言,实际是玛吉拉准空行母对自己孩子的教导,应当说是以大智慧为他作重大的考虑,指出一生修行的方向与归宿。

这与佛陀曾经指导父亲修念佛三昧,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篇教导被恰美仁波切全数收录在成就极乐刹土的灌顶仪轨中。仁波切的用意也是想告诉后代行者,而且,用尊贵佛母的金刚句的指示作出证明。谈到净土,属于极为甚深的境界,正如通常所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了知。我们应当想到,是这样的普贤佛母的应化,益西措嘉空行母的再现,而且是对自己儿子作重大生命方向的抉择。她是般若佛母,有智慧能明见净土真谛,指明对于这个世界无量寻常凡夫,极其重要的修行的道路。这个是一种大智慧的印定,是明见缘起后指出切实有效的成佛之路。


 如理思惟 

按以上所说,思惟说者殊胜和所说殊胜的涵义。

思惟2分钟

其后又说:“此处,除极乐世界外,其他佛土,往生诸上品,需要无余断除二障,获得八地以上;往生诸中品刹土,也需断除细细品烦恼障,而得第一修道位之上;若欲生下品刹土,亦需根除我执,而得以现见无我法性之真谛,获得见道,若未得见道期间,纵然发愿亦不成就。‍

佛法深入学习后,发现净土非常之多,我们每当了解一个,每次知道一个净土,都会发生希求之心,毕竟那是佛的妙土,为菩萨众所围绕,有殊胜的助缘,能速疾成佛。而且,《普贤行愿》也是这样发愿:“愿常面见诸如来”等。

五方佛土:

中央毗卢遮那佛,以佛部眷属围绕;

东方有现喜刹土,金刚萨埵由金刚部的眷属围绕;

南方有庄严具德妙土,宝生如来由珍宝部的眷属围绕;

还有北方事业圆满刹土,不空成就如来由事业部眷属围绕。

西方莲花部就不必说,我们最熟知,有阿弥陀如来,由莲花部眷属所围绕。

再如,当学习过广大的佛经后,知道东方不动佛妙喜世界的状况。还有学习了《药师七佛本愿经》后,知道七佛如来所成就的妙土。又如《弥勒上生经》,告诉我们兜率内院净土的状况。又像《悲华经》里讲到,当时轮王千子等许许多多都是发愿摄取净土,宣扬一乘法门,普度众生速疾成佛,那里面也讲到了文殊当来成就的妙土、普贤未来成佛的世界,这些都非常殊胜。

又如《密严经》《华严经》说到密严刹土、华藏世界,这是圆满的他受用报土,极为殊胜,我们是非常希求能生到这些殊胜的净土。但是,万法都是要在因缘完成的情形下,才可能实现果报。

那么,现在我们需要理性地去衡量,我在今生应当选择往生哪个佛土?

大净土分成上、中、下三品。先说上品,比如要生密严刹土,这需要断掉该断的所有的烦恼障、所知障,达到八地以上的成就才能往生。也就是到了八地,他将获得无分别自在、净土自在等,那么在这种高证量的情形下,是可以直接生到圆满的报土。

也就是,他的心已经清净到这个程度了,所谓的烦恼障消尽无余,所知障也是前面的部分全部都消除了,无分别达到了任运的地步,在这个时候,与之相应,他直接能感得现前就入到上等的诸佛他受用的报土中。也就是佛加持他的心,他现前到了这样的一种不可思议事事无碍的那种妙土当中,自然就会感得这样的妙土,这种妙土还不是其他的那些一地菩萨乃至七地菩萨所能居住的妙土。

中品大净土,需要断除了细中细的烦恼障,然后得到第一修道位以上,也就是二地以上的成就,才能够往生。那么,这里的上中下大致地分成三种品类,让我们会发生一点具体的了解。也就是,中品大净土不仅要真正地现见法界自性,而且,还需要进一步在修道的历程中,要开始消掉细细的烦恼品类。

比如,我们学过《入中论》,里面介绍了《华严经•十地品》二地菩萨以上成就的境界。单就第二地菩萨而言,连梦中最细的那种犯戒的垢染也没有了,是要这种清净的程度,由清净心而感清净土,他将感得直接地能够生到非常清净的诸佛的报土。但就所感现的清净程度而言,不如上品的境界,这是由于行者自身能感的力量的问题,相比于八地以上,清净度差一些,所以所感得的妙土虽然胜过下面,但是不如上面。

要往生下品大净土,也是需要得到见道的成就,也就是需要真正地见到无我法性的真谛,如同经中所说那样。一般的开悟都要根身器界全部都化空的,何况达到初地呢?那么,如果还没有得到见谛,虽然我对于这些非常地向往,而且我也不断地发愿,但是,单凭发愿的因素是没办法成办的,因为缘起上不具足。

也就是,成就一个果,要因缘无有错谬,而且所有的内涵要完全具备才能发生果的。发愿是其中一项因素,但是由于在断证的成就上没有得到见道,所以就生不了下品大净土,那么往上更加如此了。虽然我是愿生密严净土等,非常地向往,然而我连初地的现见无我都没有得到,那当然光是凭发愿,更无法生到中品大净土和上品大净土了。


 如理思惟 

下面我们要非常理性地来观察,我此生有没有能生到三品大净土的可能性。

按照《华严经》及《入中论》所说,证得一地菩萨的标准是具有十二种百功德。比如说,在一刹那能见到一百尊佛,能够一刹那前往一百个刹土,能够在一刹那间成熟一百个有情,能住世一百个劫,能在前后际各自入到一百个劫当中,而且一刹那间能证一百个三摩地等等。现在自己去考察:且不说二地以上,我有没有获得十二种百功德?由此自身得出结论:我今生能否往生上、中、下三品的大净土?思惟1分钟。

思惟1分钟

接着再衡量自身:不要说是一地菩萨,现在我真的证到了整个的虚空、世界,连同我的身体、心识全数都化空了,然后现见了本性,有没有这种成就?或者说,按照我这种修行的进度,我今生能不能证到初地菩萨?这个都是自己客观地去衡量,然后再看有初地以上的成就,可以生到三品大净土,没有初地以上的成就,今生是没有可能性。

思惟1分钟


兜率内院等小刹土

虽未获得见道,但对诸誓愿学处戒律,仅细过的细分也无所犯而清净罪过,又修诸善品,且精勤发愿,也有仅可往生兜率内院等一些小刹土,但这也是困难的。

小刹土有兜率内院等。虽然没有达到见道的成就,也就是并非是此生登上了一地菩萨的果位,然而修行是非常好,因果上非常地胜解,由此,对于自己所受的这些三乘的学处,连微细过失的微细分也不会犯的,持戒相当精严。这样子在他的相续上没有多少罪过的染污,因此他具有一个清净的业,以这个清净的业会感现清净的土。

的确,历代有不少的大德、很好的修行者,是生到了兜率内院等的小刹土。

像这样理性地观察,兜率内院等各方的净土,当然都需要相应的条件,假使无条件能往生,那整个的秽土就没有众生了,因为众生都希望能生好的世界,又不要条件,那就全部都生了,但实际上,是需要很大的福德善根、发愿才能生得到的。

清净的心感清净的土,不清净的心当然不能感清净的土,这样就要落实到我自身上:我达不到见道的成就,再退一步去看,我能不能修得非常地好,我能否有一个非常强的因果上的定解,然后,以这个强有力地抓住我的心,在现前的分别心上面,我是励力地断恶修善,精勤发愿,我有没有这种程度?那么这里大佛母说,这个也是困难的。

---------

[1]《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云:“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华上结跏趺坐。”

普通凡夫此生无力往生

这些刹土,不是居住烦恼堆中的寻常凡夫的生处,因此,还须观待长期的发愿。由此缘故,寻常烦恼众生,不得往生佛土。

进一步从因缘上考察,就我们这个世界来说,所谓的凡夫中的普通人或者平常人的情况。意思不是绝对的,如果都是就圣者修行来谈的话,那没有什么好谈,他已经得到了初地以上了,要生佛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退一步来说,是就凡夫来谈的,当然凡夫根性有利钝,善根有厚薄,烦恼有轻重,这里就要分成两种,就是所谓的平常的人和殊胜的人。殊胜凡夫就是非常地具德,由于累劫当中修得非常地好,资粮雄厚,善根很深,他们要生到小刹土是有希望的,但是还有广大的普通凡夫,整日是在烦恼堆里待着的。

什么叫做“居住烦恼堆中”呢?

见到好的就生贪,见到不好的就生嗔,稍微骂一句马上心里反应很大,一看到有什么好的,竞争心很强,要么就是喜欢享受,没有很大的精进力,发愿有口无心等等。

那么像这样看起来,他就是属于常人的状态,叫做“平常人”。平常人的状况,他的相续中积资断障的程度差,实际要说的就是,所谓的修前行上是难以达到量的。比如说,修暇满、修无常,是不是就完全放得下今生的法?修轮回、修因果的时候,会不会感觉整个世界就像大火坑一样的?我哪怕断命也不造小的恶?相关于这些个方面,有没有真正的善的内涵?

或者说再往内前行上来看,菩提心、归依等等方方面面的修行质量如何?如果这个上面修心的程度差,那当然会发现,这个烦恼是没办法平息的,常常都是今天贪,明天嗔,一下子不高兴,一下子又郁闷等等等等,这样子叫做“待在烦恼堆里的平常人”。对于平常人而言,不必说大刹土,连小刹土也根本就不可能往生的。

我们这一生很快就到了中年,或者已过了中年,那么后面的时间不多了,可能性较小。也就是,一个大好的时光、可以修行的因缘下,或者就会被世间的杂染因缘分散掉心,一下子被业风吹到这儿、吹到那儿,晃晃悠悠的几年就过了,然后照照镜子,也就是一个老头子、老太婆了。


 如理思惟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金界花雨

金界花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金界花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金界花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金界花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