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百一十五: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这段话也是出自《群书治要》卷九《孝经》。

“子曰”,孔子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导百姓相亲相爱,没有什么比从孝道入手更好、更有效的了。孔老夫子为什么这样说?这是因为孝是仁爱之心的原点。人生在世,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如果连父母这么大的养育之恩都不能记在心上、都不能想着去报答,试问还有谁的恩德值得我们念念不忘去报答?

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那就不能够树立起一个重要的处世原则,即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世原则。这种处世原则如果没有树立,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种以利害为取舍的处世方式,即这件事对我有利、有好处,我就会全力以赴;当这件事或者这个人由利变成害的时候,那对不起,我就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来,而当一个人以功利之心处世待人接物时,就会见利忘义、忘恩负义。

为什么?因为父母对我们恩德这么大、为我们付出无私无求,我们对他们尚且没有亲爱之心、不能够回馈,那又怎么可能去爱国家、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一个人如果对他人、对人民很冷漠、漠不关心,归根结底就在于对自己的父母冷漠、不能体贴父母的需要。

古人说“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就是因为孝子有恩义、有情义、有道义,在家对父母尽孝,出外自然能对国家尽忠,不会做出忘恩负义、见利忘义的事来。所以,孝是仁爱之心的原点,而仁爱之心正是从孝敬父母的情感培养起来的。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教导百姓遵循礼节、顺从长上,没有什么比弘扬悌道更好的了。李炳南老先生在其编辑的《常礼举要》中提到,“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从这些小小的动作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恭敬心。

一个人如果从小能对长者养成这种态度,且在每一个处事待人接物过程中,时时提起这份恭敬心,久而久之,他就会习以成性,长大之后自然谦恭有礼,不会轻视、傲慢他人。父母官、领导者如果非常重视孝悌的教化,那对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培养塑造就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比如在北齐的时侯,有名官员叫苏琼。他在担任清河太守期间,有一个百姓叫乙普明,他和兄弟为了争夺田地,分了家,还打了多年官司,始终没有结果,他们各自提供的证人就有一百多人。苏琼听说后,就召集乙普明兄弟及众人,对他们说:“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意思是,天下最难得的就是成为兄弟,而最容易得到的是田地,因为兄弟有同气之谊,且年龄相仿,相处的时间最久,相伴七、八十年甚至一生都有可能,田地作为身外之物只要通过辛勤努力就可以得到。假如得到了田地,却失去了兄弟的骨肉之情、手足之情,这不是人生很遗憾的事情吗?

说到这里,苏琼自己掉下了眼泪,众人听后也无不哭泣,乙普明兄弟叩头请求到外面再去考虑考虑。结果,两兄弟分居十多年后,又重新住到了一起,也不再为田产之事争执了。这就是“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的效果。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改善社会的风气习俗,没有什么比用良善的音乐去陶冶感化更好的了。就像孔老夫子,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不是先问这个地方政事办理得如何,而是首先听一听当地流行什么样的音乐,以此知彼,不仅能够了解当地官员政事办理的优劣,而且还能够了解这个地方的民风,这就是因为音乐对移风易俗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效果。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安稳君上,治理人民,使上下各守本分,没有什么比用礼更好的了。而礼的本质、礼的意义,归根结底就在于一个“敬”字。在《论语》《礼记》等儒家经典中,关于礼的论述非常多,比如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如何“克己复礼”?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等。

众所周知,“礼”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它对于人、对于事、对于修道究竟有什么用处?其最大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帮助人们树立起恭敬的处世态度,比如《礼记·曲礼》开头就说“毋不敬”,郑康成解释为“主于敬”;《孝经》中也说“礼者,敬而已矣”。其实“敬”的意思非常广博,这里只从敬人、敬事两层要义来阐述。

敬人,就是由衷地尊敬人。为什么由衷?因为人人都有可尊敬之处,就像《曲礼》中所说的,即便是以苦力谋生或以小贩赚钱的人,都有令人尊敬的一面,更何况是那些有道德的人,当然更值得人尊敬。我们尊敬他人,他人也就能够尊敬我们,因为“敬人者,人恒敬之”,我敬人人、人人敬我,这样的社会就是一个有礼有德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自然不可能有烧杀抢掠的事情发生,生存在这里,人的身心也都能得到安乐,这就是礼的好处。

再说敬事,不论为自己办事,还是为他人办事,都要尽心尽力、都要办得彻底。假如一件事要办到十分才算圆满,那就必须办到十分,如果只办到九分九,虽然差了一点点,但仍不算敬事。凡是做事能够有恭敬心的人,他必然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办事也一定容易获得成功。

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因此,如果能够尊敬别人的父亲,那么做儿子的就会高兴;如果能够尊敬别人的兄长,那么做弟弟的就会高兴;如果能够尊敬别人的君王,那么身为臣子的就会高兴,尊敬一个人,却有千千万万的人感到高兴。所尊敬的人虽然是少数,但感到高兴的却是大多数人,这就是把推行孝道称为“要道”的意义!


由此推而广之,则有助于实现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比如当今宗教派别林立,门户之见颇深,但若能尊重他教信仰,不去自赞毁他,就能够消弭隔阂、化解冲突,像敬基督,则基督教徒悦;敬安拉,则伊斯兰教徒悦;敬天主、敬玛利亚,则天主教徒悦。我们如果能够尊敬他们的主上、上帝,这些信徒也会很高兴,这样宗教团结的目的也就能够达到。这就是把孝道称之为“要道”的意义。







欢迎转发点赞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