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虚舟悟的氛围 1012 大乘心



1012  大乘心


佛法里始终强调大乘是根基,汉传佛法的核心是大乘佛法。对于最上乘,或者是佛乘,金刚乘来讲,核心的修持还是在大乘。为什么大乘如此重要呢?


那我们来看看自己。就是我们上节课讲到了,在自己的“对”里面,很容易是看不到别人的。我们会有一种认定,就是自己对别人不对。我们很难,这时候去体味别人。


因为世间都是这样,各种不对,我去修行或者我不要被卷入,某种意义上都是合理的。但是内心微细的分别和冷漠在,就纵使我们证到涅槃,也是一个人的世界。


所以我们上回讲“不二”,为什么“不二”很重要。我们才会借着众生,让我们的迷被显现出来。因为你无法了知众生,无法感知,你不跟他在一起,我们很容易把这个撇开关系,这是在修行上面很容易犯错的。


我们依照大乘心的时候,讲慈悲喜舍。对应着几个菩萨,慈心,实际上对应的是温暖。悲心对应的是愿力。


喜心,愿意欢喜,乐于求法。那么对应的是什么呢?像善财童子不断地去发问,所以广随佛学,请转法轮是无尽的,以众生烦恼无有尽故。这样的喜,并不是浅尝辄止。


为什么只有在大乘心当中去体味众生因缘无尽?很多事情只有为佛乃能知。成为一个医生,总有病,是疑难杂症,总有你去看不懂、治不了的,那么由这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基于这个,你就不会停下,欢喜是一种职业精神。如果说医生的话。作为修行,它是喜。


那舍呢?恰恰说是俱舍。我们悟于迷,一切都能够敞开。发现自己的迷,不断的能够脱开。其实这些都相对容易看到。因为我们作为自己修行的动力是容易的。但是难就难在慈心,我们说慈心对着弥勒菩萨。这点其实是非常难理解的。这就是《维摩诘经》里,为什么慈会写那么多,而其他的都一笔带过。


我们像孩子会出各种问题,生各种病。但是你带孩子你就不能扔他不管,说孩子这个不对那不对。你扔了他,不管他,就会死去。发烧也好,生病也好,耍脾气也好,你都得陪着他。而且他不高兴,你要理解他为什么不高兴。这时需要你有慈心。慈心对应的是安忍,巨大的安忍。“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庄严其身”。一方面是自己去安住于这个“如”不动。另一方面,面对众生,能够安住的去陪伴,去不舍众生。这才是菩提心的根。


不舍,我们遇到很多事情,都会踩我们的边界,踩我们的雷。一旦起心,生嗔心、生排斥心、生逃离心,我们就会出问题。众生无尽誓愿度,并不是我们要卷入所有事情,这是两回事儿。这指的是修行内在的。说我们是不是有那份儿温暖和理解,是不是能让他把话说我完,是不是能够倾听他的那种不容易,那么翻过来是悲。你才会对应的说同体名大悲。真正你能够同他所感,能够理解他所想。众生是对的,不是说他正确,对错的对。就像一个病,你得理解一个病的病理,才能知道怎么治。指得是这个对,是指的他的合理性和他的法。



那么对的慈悲喜舍,共同形成了大乘性的根基。你看慈心,那你就不忍,你才会感知。你发现很多事情是你不知道,很多众生你帮不了。刚强难化,还有各种各样的很颠覆你,众生会踩我们的边界。


然后悲,你愿意理解他。你能不能有理解他的能力,能不能有恒顺他的能力,能不能去把他的善根,哪怕一丝一毫的善根去恒顺,去让他的好慢慢的好起来。然后去平衡他的不好,让他自己能够养出正。让他自己的斜,慢慢的弱下去。让他走向一个正循环。能不能为这个去请转法轮,能不能为这个去广随佛学。那就是整个显现出来,就是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


所以我们知道文殊师利勇猛智,是空性。是那样的一种空,没有边界,不分格儿,不会建立分别。但是普贤行,是要建立这个依照这样的去行。一方面是“如”,一方面是众生,所以旷野沙碛中有大树王,众生为根,佛菩萨为华果。以大悲水浇灌这个根,而成就智慧华果。所以是众生度佛,不是佛度众生。是病人成就医生。所以在这当中,不能舍大乘心,甚至说发大乘心极难。因为我们先发的是了知轮回过患、因果不虚、佛法难闻、人身难得。


我们说能够意识到四外加行,就是我才会有一个是唯有佛法,我们这样去皈依。皈依之后,我们是出离心。当出离心很强的时候,我们出离,这个轮回的时候,也会出离很多众生,出离很多业力,这个阶段很必要。我们先躲开,要先让自己能够去修,让自己正循环。这是很重要的。


但是我们一味这样的时候,慢慢的就升起了冷漠,升起了一种很麻烦。这些东西很干扰我的心。那我们这时候其实我们躲开很容易。用大乘心,才能让自己去真正理解轮回。理解各个方面自己的漏,就是自己的迷,才能达到遍在。


所以说佛菩萨,入一切众生心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那我们能不能做到?所以一定要由这个愿心,由大乘心而去发愿。所以悲对得是愿,像观音菩萨,观自在菩萨,悲智力,是三位为一体。因为有悲,所以你一定要有智。因为你有悲,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一定有智,有悲有智,力量不够不行,得有力。有力之后,有力没有悲,你可能变成一个魔王,变成一个暴徒,会很危险。有力,就像权利没有平衡的话,你有力量很危险。有智,但是没有悲,没有力,那自己躲自在清净,自己空出一块儿地方来,不卷入。这个智,就变成了自己逃避智慧。


所以悲智力当中,有悲会生出其他的。如果没有悲,单有智,单有力,都会出问题。这个智会变成一种逃避的智慧。这个力,就会变成一种杀伐之力,一种去排他之力。形成我慢,那么这个时候会非常的危险。所以悲智力当中,我们以悲为核心,而对悲当中,慈心是更难的。因为慈心的丰富性、延展性的广度,它是无尽的。


所以我们得有慈,然后才会生悲。那么慈和悲,是在一起的。所以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们才会入普贤行,才会请转发轮,请佛住世。我们真正理解佛的愿力和功德,我们才能真正的能够发起随喜之心,才升起称赞如来的心,升起礼敬诸佛的心。共同形成了大乘之心,也就是说依普贤行,依文殊师利勇猛智。依这样的心,依佛的功德。我们就不会停在半道,或者把自己锁死,或者在自己的对当中。去守在一方,就是灯下黑。


所以我们一定要以这些经典和修行发愿。就像网上的笑话,“俺也如是”。说不出来那么多来,俺也如是。


文殊十大愿最后,愿某甲,同此大愿。所以“俺也如是”,说不了那么多。俺也如是,就可以。用愿力,把自己绑定在大乘上。


你这时候轮回中一切,你和所有众生的因缘,全部都会转成你的助道因缘。所以这块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么从第一发心来讲是宝幢如来,就是升起一个勇猛的、坚定不退的心。“我要这样,俺也如是,俺也愿意。”这样的心,这是宝幢如来。随着你这个心,慢慢的你真正能够有温暖,真正让自他都能够像春天一样去生长。别人接触你,莫名的善根就生长。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就像春天一样,那些正面的东西都在生长。不好的东西全在凋敝,就开敷华王如来。之后我们能够从有限契入到无限,从有为契入到无为,到了无量寿如来。从无量寿如来再往后,到了成所作智,能够所做皆办,能够令“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做诸事业。”法海雷音如来。



这四个如来,核心是大日如来。是依于“如”来修,就是大日如来。而展开是宝幢如来,开敷华王如来,无量寿如来,法海雷音如来。这就是胎藏界,就像这个菩提树,一步步的生长、开花、结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旁边对应的就是四个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观自在菩萨。


弥勒菩萨慈心包括各种法,既是慈心和安忍,对应的是法。另外一个是悲,是,或者观音菩萨。


共同形成了说中台八叶,而中台八叶:四菩萨,五个佛,九尊。共同形成了我们菩提心,也就是大乘心的结构。为什么叫密法呢?大家不要分别禅宗,净土,密法,都是一回事儿。在“如”上是一样的,后人才分别。


所以这当中,我们是在一体的。那在这儿当中,我们明白,我们自性就有几个面向。我们借着佛菩萨,借着密法。它这样的一个显现,使我们说大乘心是什么?很难描述。


但是我们借着中台八叶就知道,这是我们的性德。所以一定是说佛法是愿力法,一定要发四弘誓愿,要同佛大愿。这样才能把我们绑定在大乘佛法当中,去不落到到二乘,也不成为魔王。才能让我们事事不离菩萨道,那么这个大乘心,就是悟的氛围的根基的根基。


从前面的以第一谛,到了这种“如”,依“如”的不二,所谓最上乘论,所谓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下一步就是大乘心。从这儿,才能请转法轮,广随佛学。


大乘心为什么这么难呢?我们说出离心都难发,怎么发大乘心呢?所以就是同佛大愿,靠愿力法,所以就是我们有核心的经典。一定要去跟佛建立绑定,不需要理解多透,但是一定要俺也一样。这样去把自己绑定在大乘佛法上,真心的发至诚心的去赞叹。


就像一个见习的医生,他只有在这当中,看到老医生怎么治的病。他怎么能够就解除别人的痛苦,怎么能够去最大的去利益这些众生。我们才能由衷的发生赞叹。所以一定是在实战当中,慢慢的真正的升起对佛真正的赞叹,然后无尽,请佛住世,请转法轮。


《普贤行愿品》,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易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赞,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所以慈、悲、喜、舍,包括我们刚才讲中台八叶,共同形成了大乘心的根基。也是我们悟的氛围里,最最为地基型的结构。如果没有这个,你可能就没有结构,你就不知道你缺哪了?你可能就会修偏,或者我慢慢自以为是的修着修着怎么样,会升起慢心,增上慢人。我这就很好了,我这样就够了,我不要那么多。从而成为增上慢人。


药师法里,就是不断地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统归的,以禅为体,它的用就显现为整个的药师法。


这节课就是讲大乘心。慈、悲、喜、舍,大心、老心、喜心,这要很细的去体会,去参这个大乘心。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按照新的政策条例,3月1日后公众号即将被关闭。所以后面的几天内容很长,尽量在月底前把悟的氛围课程发出去。同时,月映虚舟的禅宗概论课程已经发了几个月,各位师兄如有问题,可以发邮件yueyingxuzhou@163.com, 月映虚舟老师会选择一些问题亲自解答。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中国佛教网

中国佛教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中国佛教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中国佛教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中国佛教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