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晋祠: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


点击上面祖源文化传播关注我们

晋祠是一处被低估的旅游风景区,它三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不亚于紫禁城之于北京。这里是我国现存最大也最早的古代园林式祠庙建筑,人们对它的了解,不应止于史书中的只言片语。

 

历史沿革 晋祠原名晋王祠,坐落于山西太原悬瓮山脚下,为了纪念晋国的开国诸侯,后来被追封为晋王的唐叔虞而建。

通过考察不难发现,晋祠的历史沿革,几乎贯穿了所有的朝代更迭。

西周时期,唐叔虞一族迁至晋阳,后来唐叔虞的儿子改国号为晋。

南北朝文宣帝扩建晋祠,读书台、望川亭、均福堂等都是那时建造的;唐贞观年间,李世民在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进行了第二次扩建。

宋朝时宋太宗赵光义大兴土木,再一次矿建晋祠,并刻碑记事;天圣年间宋仁宗赵祯为唐叔虞的母亲修建了宏大壮观的圣母殿。

随后从元到清,从民国时期到1991年,多次扩建整修,晋祠建筑群也越来越庞大壮阔。

这其中发生过多少数不清道不明的故事,仍待进一步挖掘。朝代的枯荣随着时光的推进被抛在史书里,但它们存在过的痕迹被永远保留了下来。

 

建筑布局 中国古代很多祠庙都依附于山水走势,晋祠也不例外。晋祠建筑群依托于悬瓮山和晋水。自然环境与建筑相互交映,高低错落,不拘一格。

晋祠的整体布局规律十分明晰。圣母殿占据整个祠庙的中心位置,其他建筑均以圣母殿为中心纵、横生长,随着不断扩建,中轴线两侧的院落群不断延伸增长。

但不论历朝历代如何改建,建造者都始终遵循着周礼的精神与寄托,从未曾喧宾夺主,建筑群越庞大,中轴线也越鲜明。

这种依托于自然秩序,因势而筑,人与自然、肃穆与灵活有机结合的建筑群,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思想与品格的最佳体现,也是后人研读古代中国建筑发展的重要凭证。

 

文物价值 晋祠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三晋文明的存留。

其中由十二根主柱托起栱枋椽梁叠加而成的献殿、梁思成盛赞“洵为可贵”的鱼沼飞梁、背靠悬瓮山、雍容华贵的圣母殿,是国家文华部认定为国宝级的建筑文物,是为“晋祠三宝”。

还有塑工精美姿态自然的43尊圣母殿北宋彩塑、晋阳之源难老泉、青葱不朽的三千年周柏唐槐,并称“晋祠三绝”。

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足迹,我们能通过古人的笔墨,揣摩他们在看到这些亭台楼阁时的心思。

这些跨越了千年的宝贵文物,静静地注视着中华文明的更迭与发展,目送各个王朝走下历史舞台,英雄和凡夫都化作尘埃。

人站在古建前,仿佛也能跨过时空阻隔,听到那些遗落尘世的回响。

 

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每个人都应该去晋祠看看,去铭记那些兴替的历史山河、毁誉忠奸,那些被封存在悬梁、彩塑、松柏、飞泉间,站立在今人面前的传奇故事。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

——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家族历史

总编:上官福楚

轮值编辑:官秀岩

资料采辑:上官辉

发布:官正琼

审核:熊剑文

有部分文章,我们一时没找到原创读者,或者您申请了原创,但我们推送过程中并没得到提醒,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删除;转发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分享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及对您造成不利影响,同样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祖源文化传播

祖源文化传播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祖源文化传播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祖源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祖源文化传播。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