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谱时遇到传说、野史,该怎么办?


点击上面祖源文化传播关注我们

一个宗族在没有文字记载之前,一般都会以口头相传的形式流传着本族里一些重要事件或者“八卦”。尤其是在人口规模或者居住不稳定的情况下,都不会有文字记载,族谱的编修也都是在若干年后才开始实施,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样的族谱难免就记载一些相传之类的表述。

  一般来讲,一个宗族的传说,都是有一定的根据的,不会空穴来风,只是当初没有文字记载,后人只能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存在。这种情况最主要是传说祖上的来源,或者祖上一些特殊意义的事件。比如有些宗族相传是从山西大槐树、江西筷子巷迁出的;还有以兄弟之间摔盆摔瓦为相认标记。因为族谱都是滞后很多年,有的族谱上在说明祖上来源的时候,会把这个传说写在谱上,但更多的谱上都没有记载这类的传说。

  

  那我们在修谱的时候,要如何对待这类没有得到考证的传说呢?

  修谱时遇到这种情况,建议把这类传说记录在族谱中,防止这种传说消失,以便给后人一个寻亲的方向,也激发后世族人去发掘和考证祖上来源这段历史。虽然传说没有得到考证,但也是宗族历史的一部分,是十分珍贵的历史佐证或者旁证。

  当然,这种没有得到考证的传说,在描述的时候,可用“据传,我祖从某某迁入”这样的描述,不要把“据传”去掉,若去掉后就肯定了来源,这是不严谨的。

  因为宗族的分支,会出现很多流传于族人之间的故事,这类故事,就属于野史了。

  比如某个故事是讲从某人老家迁出去的一支人,到河南上蔡落籍,后来族人在那边有任官,成为旺族,之后每年清明时节,有大批人马回来扫墓。回来扫墓的族人所有费用均自理,但因为马草不方便运输,只要求老家人员备一些马草,但由于老家实在太穷,加上回来祭祖的马匹太多,老家后来连马草都备不齐,那支族人最后也就没有回来祭祖了。二百多年后,从此这支族人与老家就失去了联系。虽然后来也去寻了这支族人,却都无功而返。据说这个传说故事,也被录入了族谱之中,其目的是给后人留一个念想,说不定哪一天就能与有着同样传说的寻亲族人对上。

  修谱时遇到类似的传说故事,都可以在修谱的时候编写出来,作为野史放到族谱的附录之中,一来供族人熟知,二来丰富族谱的内容,也是非常不错的。

  但要注意的是这些野史是不能写到序言之中的,但一定要写成文章,留在族谱的后面附录之中。把这些传说、野史记录在族谱中,不至于让人遗忘分支出去的族人,算是给今后的寻亲提供“线索”。

  你们在修谱时,遇到所谓的“传说”、“野史”,是怎么处理的呢?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

——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家族历史

总编:上官福楚

轮值编辑:官秀岩

资料采辑:上官辉

发布:官正琼

审核:熊剑文

有部分文章,我们一时没找到原创读者,或者您申请了原创,但我们推送过程中并没得到提醒,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删除;转发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分享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及对您造成不利影响,同样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祖源文化传播

祖源文化传播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祖源文化传播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祖源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祖源文化传播。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