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家谱的十二个步骤,一定要收藏起来!


点击上面祖源文化传播关注我们

俗话说,“乱世藏金,盛世修谱。”寻根溯源的路上,你对修谱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修谱的12个步骤,作为参考:

1、通读老谱

首先要对老谱,特别是上一届老谱要仔细地通读,摸清楚老谱的格式、风格,对本族的历史源流和支派世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绘制世系图

也就是将上一届老谱上所载的人员按辈份全部画到纸上,一辈一辈用线连起来。这项工作比较浩繁,但也很重要。

这样可以对房份辈分有清晰明确的人认识,也可以防止普查时遗漏人员。

3、普查

普查就是将上一次修谱还在世的族人、上次修谱后到本次修谱时出生的族人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行的“谱名”,普查对象如果是老谱已载人员,当然应该填写,如果是老谱之后出生的人员,就不能填写,谱名待普查结束后统一安取。

普查有丁口录、义谱等。丁口录为家庭人口统计资料。义谱附于谱末,记载所收异姓养子、义子的世系。

4、世系编录

世系本来是一个书面语言,在有些族谱中也叫“齿录”,在族谱中,指的是人口资料。它包含哪些内容呢?

⑴、谱名之左,小字标明“某人第几子”,说明身之所出;

⑵、谱名用黑体字标明,另行小字说明如下内容:

①字、号,②毕业院校、学历、职称、职务、简历,③生、殁时间,④葬所向志;

⑶、配偶之左,用小字标明“配”、“娶”,说明婚姻状况,配偶姓名用黑体字标明,与夫并列。

另行小字说明如下内容:

①某地某公之女,

②毕业院校、学历、职称、职务、简历,

③生、殁时间,

④葬所向志。如果已离婚或改嫁,亦说明清楚;

⑷、于母之后,注明子女。如某人有数偶,并各有子女,则子女各随母后。子女“夭”或“殇”,在其后加括号注明,不再撰写其齿录。

子女出继,则在此子女之后加括号注明“出为XX嗣”,子女受继于人,亦在此子女之后加括号注明“抚XX第几子为嗣”。

⑸、无子,以女儿入赘外姓为嗣,符合现行《婚姻法》之规定,应视为本族之人,在其谱名之左,注明“XX赘婿”,下仍用小字注明其原本姓名、籍贯。

其子女,如随母姓,理属本族,如随父姓,亦在其母之后注明其姓名,但不另撰其齿录。

5、整理普查资料

在整理普查资料时,要注意为族人安取谱名。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字辈,同一辈份的人取一个相同的字以示标志。

这些作为辈份的字,连起来一般都是一首诗或格言警句。依照字辈取的名字,叫做“谱名”。

具体的做法是:同一辈份取这个相同的字,另用一个不同字组成谱名,他日常使用的名字作为名或字。

谱名应由主编统一安取,这样就不会发生重复的现象。在不发生重名的情况下,有自己的取名想法也是可以跟主编商量的。

如果遇到前后辈取名一样的情况,前辈人不改,后辈记录时就要采用同音字替代。

6、对老谱作取舍

解放前的老谱一般有序言、历次修谱序言、历次修谱人员名单、家规家训、坟山图、祠堂图、祀仪祀规、历史资料、艺文、跋、后记、世系(即人口资料)等等,各族各次修谱不尽相同,但大致如此。

老谱的这些内容可以不全部录入新谱,孰留孰舍,主编要有一个基本态度,然后提交修谱委员会(理事会)讨论决定。

7、整理老谱内容

将决定留下来的所有文章进行整理:繁变简,加注标点符号,改正其中的错别字、异体字。

8、搜集资料,撰写源流考

每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系源流,主编应根据老谱所载源流,搜集和参考近代本氏源流的研究成果,尽量将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证详细和清楚,可单独成文,亦可列入序言之中。

9、撰写《序言》

每次修谱都有一篇序言,序言很重要,它几乎是一部谱的象征和门面,它反映了该次修谱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

序言撰写者一般是主编,但也可以请本族德高望重或学识渊博的人士撰写。

10、编定内容成初稿

编排的次序名不相同,但大致如下:序言(这是一定要放在最前面的),历次修谱序言,源流考证,本次及历史修谱人员名单和基本情况,捐款人名单及金额,凡例,历史资料、字辈排行、齿录、艺文、跋、后记、附注。

11、审稿

审稿一般由修谱委员会(理事会)召集组织,邀请相关人员对草稿进行审核,一旦审核通过,即可定稿。

12、印刷发谱

张榜通知家谱修成,选定吉日“出谱”,“拜谱”仪式:全族老幼,沐浴更衣,穿戴一新,汇集一地,虔诚礼拜。正式颁谱:由德高望重者主持仪式,按领谱字号分发家谱,由各房房长领回收藏。

至此家谱的编辑工作才算基本完成,还有其他许多后续工作。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

——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家族历史

总编:上官福楚

轮值编辑:官秀岩

资料采辑:上官辉

发布:官正琼

审核:熊剑文

有部分文章,我们一时没找到原创读者,或者您申请了原创,但我们推送过程中并没得到提醒,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删除;转发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分享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及对您造成不利影响,同样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祖源文化传播

祖源文化传播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祖源文化传播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祖源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祖源文化传播。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