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真正需要是《孙子兵法》,不是“三十六计”


曾有一位军事学教授,专门开设了一门讲解《孙子兵法》的课程。课上到一半,一位学员忍不住站起来问到:教授,您怎么还不讲正题?

教授一愣:什么“正题”?

学员回答:“三十六计”啊!《孙子兵法》里不是有“三十六计”?

这位教授瞬间哭笑不得:《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一个是两千年前,一个是两千年后,这两本书没有关系。而且浑水摸鱼、趁火打劫这样的招数,需要人去教吗?我讲的,是大战略、大格局。

01

如教授所言,《孙子兵法》十三篇里蕴藏的是大战略与大格局。有北大学者这样总结:今天,研究儒家思想,要读《论语》;研究道家思想,要读《道德经》;研究中国哲学,要读《易经》;研究中国人的战略思想,就要去读《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成书于春秋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

作为“兵学圣典”,《孙子兵法》的地位远非其他兵书能比。它没有单纯去讲某次战役的输赢,也没有讲解排兵布阵的阵法,更没有教人如何筹备军资粮草。它是一部高度抽象的军事哲学著作,超越了具体方法论,总结了战争以及战争指导的基本规律。

而《三十六计》,它成书于明清,作者不可考。但后世有人直接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作为书名并标上了“作者孙子”,这实在是一种张冠李戴的错误行为。

《三十六计》全书有五千余字,共分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六套,每一套又各含六计,合三十六计。每一计的字数都不长,再引证一些战例或者孙武、吴起的语句,即告结束。可以说,《三十六计》是一部阐述兵家计谋思想的作品。

02

商场如战场,于今日之企业家而言,想要通过学习军事经典来提升战略思维、完善战术计策,需要首先明辨的,便是《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之分,即“道”与“术”之分。

这两部书的核心思想,大概可以提炼为如下三个关键词:

《孙子兵法》-- 不战而胜、战略思维、人生智慧

《三十六计》-- 战则必胜、心计谋略、不择手段

它们体现的差别,是根本上的格局与境界的不同。《孙子兵法》的目录是: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三十六计》则是:隔岸观火、李代桃僵、顺手牵羊……仔细品味,高下立见。

吴如嵩将军曾这样评价二者:“两者不同的关键问题是在目的论上。《三十六计》认为只要能达到目的,一切损人利己的手段都可以使用,对借刀杀人、趁火打劫、笑里藏刀、美人计等极端诡谲的权谋大加渲染和滥用。而《孙子兵法》是高层次的战略学著作……是‘上乘之教’。”

《三十六计》讲谋略,是兵法之小“术”;《孙子兵法》讲战略,是用兵的大“道”。虽说“术”之本身无善无恶,但若只是授人以刀刃,而不扶人之心,那任何的手段都会有被滥用、错用的可能,最终自酿苦果。

所以,想要善用各种“术”,离不开提升自己的“道”。阳明先生38天擒宁王,期间也用了围魏救赵、反间、缓兵等各种计策,但因为发心纯粹、心系百姓,因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同样,如果企业家在经营企业时,不是为了更好地利益客户而升级战略,只是为了算计利润而变换对策,那么就相当于错用了兵法,最终很可能赢得一隅却输了全局。

《孙子兵法》为君子谋,非为小人谋。一颗利他的发心,是成就事业的必需保障。新年伊始,四部曲与你相约周三公众号,分享《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战略智慧,助力企业家修炼君子之道,实现企业真正的战略创新。

点击“阅读原文”,精品课程免费试听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四部曲文化

四部曲文化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四部曲文化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四部曲文化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四部曲文化。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