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桑仁波切 | 藏 传 佛 教 的 历 史 简 介(上)


噶 玛 巴 仟 诺

Karmapa Khenno

达 桑 仁 波 切




开示时间:2021年12月13日

了解和学习藏传佛教的历史对于学习佛法的居士来说非常重要,藏传佛教历史的内容非常广大,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这里归纳了一下,给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佛教的起源

()关于藏传佛教的称谓

有些人称藏传佛教为“喇嘛教”,这不是一个准确的称谓,就像汉传佛教没有被称为“和尚教”一样,藏传佛教也不称为“喇嘛教”,正确的称谓应为藏传佛教。我们平时听到的关于佛教的称谓有“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等等,这些不同的称谓只是因为传承的不同,实际上都是佛教。


()佛教的起源

介绍藏传佛教的历史必须从印度佛教开始,为什么呢?因为佛教的起源是从印度佛教开始的,所以我们在认识藏传佛教之前,必须先认识印度佛教。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在印度,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他是古印度北部加比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他的父亲特别想让他当未来的国王。但是,悉达多有感于人世间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内心产生了出离心,他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决心寻找一个能解决生老病死苦的方法。


起初,悉达多跟随当时印度的修行者学习,他很快就学会了那些修行方法,但是并未找到痛苦产生的原因和消灭痛苦的方法,因而没能从困惑中解脱。于是悉达多决定自己寻找答案,他继续发愿,通过静坐、禅定等修行方法,远离了一切烦恼和痛苦,终于获得了彻底的觉悟,他成佛了,号称释迦牟尼。


“成佛”两个字的意义非常的深远。仅从脱离痛苦和烦恼、脱离轮回、得到究竟的幸福和快乐的角度来讲,意义也非常深远。这里用最简单的方式说,“成佛”就是离苦得乐,离开痛苦,得到了永恒不变的快乐。


成佛后,释迦牟尼佛开始讲法,并组成僧团,奠定了佛教的基础。

 

二、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转法 轮是佛教的专用名词,意思是把佛法传给大家。从显宗的角度来归纳,将佛陀一生当中传讲的法归摄为“三转法 轮”。这是释迦摩尼佛讲了三节课的意思吗?不是。他从不同层次、内容和见解的角度讲了很多课,转了很多次的法 轮。从显宗的角度可以归纳为:“第一转法 轮”宣讲小乘佛教的内容;“第二转法 轮”和“第三转法 轮”,是大乘佛教的内容。


人们常常对“小乘佛教(小乘法)”和“大乘佛教(大乘法)”这样的称谓感到疑惑,这个“大”和“小”是什么意思?难道有好与不好、高与低、历史的长与短之分吗?简单说其原因,是由于学佛的发心和目的不一样,所以有了不一样的名字。


小乘行者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和解脱,只考虑自己,没有考虑众生。大乘行者修行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自己、某个人或某个众生,而是为了天下一切众生。二者学佛的目的和发心不一样,所以有了小乘与大乘的不同的称谓。


我们平时修持念咒、磕头、供灯这些善行,可以成为小乘法或者大乘法的修持,也可以成为密乘法的修持。为什么呢?小乘、大乘或者密乘的辨别是以我们做善事的发心和目的来决定的。

(一)第一转法 轮

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立即就转法 轮,宣讲了因果、轮回等基本的佛法内容,这叫做“第一转法 轮”。阿育王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第一转法 轮而修建了纪念佛塔,这座佛塔的所在地是鹿野苑,我们可以去印度朝拜。释迦牟尼佛的出生地,涅槃地、传法地都建有标志性的建筑物,如今它们成为了印证佛教历史和佛子们朝拜的佛教圣地。


鹿 野 苑


(二)第二转法 轮

在王舍城的灵鹫山山顶,释迦牟尼佛宣讲了空性法门,以此地的宣讲为标志,称为“第二转法 轮”。空性是佛教最突出和最具特色的教法,我们无论学习显宗还是密宗,空性的教法都是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法门。


其他宗教也有与佛教较为相似的有关轮回和善恶因果的思想,但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佛教不同,其他古老的宗教还是回到了“自我”的思想。“自我”是什么呢?认为肉体会消失,精神的一部分也会消失,但是始终有一个永远都不灭的意识存在,这个叫做“自我”。


释迦牟尼佛从“自我”讲到“无我”。从感观的角度来讲,这个世界是存在的,是真实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或者是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讲,这个世界不存在,自我也不存在,是“无我”的,这叫做空性。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第一转法 轮时没有讲空性,而是在第二转法 轮时才讲这个殊胜的法门呢?这是因为一开始就讲这么深奥的法门,对于刚开始学习佛法的人,可能由于无法理解而退失信心,所以释迦牟尼佛是根据众生的根器和因缘循循善诱,契理契机的来转法轮。


虽然经历了两千多年,释迦牟尼佛第二转法 轮的灵鹫山,如今依然可以去朝拜。


灵 鹫 山

(三)第三转法 轮

从显宗的角度来讲,第三转法 轮讲了佛教最深奥的内容和最究竟的见解 “佛性”。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把“佛性”留在最后讲呢?因为这里讲了很多比第二转法 轮更加深奥的内容,例如“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的感官所看到的不清净,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清净的。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是佛”等见解,很多人是很难理解的。


第三转法 轮讲法的地点之一在广严城,是当时印度的六大城市之一。


广 严 城


以上是从显宗的角度,归纳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法门。

(四)转密宗法 轮

释迦牟尼佛在示现圆寂前,传讲了密法,可以称为第四转法 轮,第四转法 轮这样的说法非常少,这里我们要知道的是释迦牟尼佛在示现圆寂前,传讲了密法,并且给具备根基和因缘的人进行了时轮金刚的灌顶。释迦牟尼佛一生之中讲的最后一个法门,称做“密宗”。


释迦牟尼佛传讲密法的地点有很多,现存唯一的遗址是释迦牟尼佛传讲时轮金刚的地方,时轮金刚的塔虽然被毁掉了,但是可以看到时轮金刚塔的模型。


释迦牟尼佛传法是从第一转法 轮的因果、轮回这样基础的见地开始,讲到第二转法 轮的“空性”,再讲第三转法 轮的“佛性”,最后是转密宗法 轮,这样依次第传讲,我们也应该这样一步步学习,就像上学一样,从小学开始,一步步到大学。

 

 三、藏传佛教的两个阶段

从释尊成佛至圆寂的这个阶段为印度佛教。藏传佛教分为两个阶段,即前弘期和后弘期。前弘期是指吐蕃王朝最后一代国王朗达玛灭佛之前的阶段,后弘期是从印度迎请阿底峡尊者等高僧大德重新把佛法在藏地弘扬起来之后的阶段。


()前弘期

1、松赞干布时期,佛法开始弘扬

吐蕃王朝的第一代国王是聂赤赞布,他和释迦牟尼佛、孔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聂赤赞布修建了西藏的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吐蕃王朝从第一代到第二十六代王朝之间和佛法没有关联,直到第二十七代藏王托托日国王时期,佛法从印度传入了西藏,这里是指印度的僧人将一些印度梵文的佛经和法器等带到了西藏,但并未开始弘扬佛法,佛法从松赞干布时期开始得以弘扬。


在松赞干布时期之前,吐蕃有其原始的本土宗教--苯教,那时西藏还没有文字。藏文是从印度的笈多文演化而来的,笈多文和现在的藏文非常相似。世界上的文字分为图形文字(不能拼读) 和字母文字(可以拼读),藏文属于字母文字,它由30个字母和4个音调组成。松赞干布时期创造了藏文,因此梵文的佛经得以翻译成藏文,从此佛法开始弘扬。


2、赤松德赞时期 ,佛法广泛弘扬

佛法开始得以广泛的弘扬是在赤松德赞时期。赤松德赞从印度迎请了堪布菩提萨埵和莲花生大士,他们三位修建了西藏的第一座寺院桑耶寺,这座寺院的地位相当于汉传佛教的洛阳白马寺。赤松德赞、菩提萨埵和莲花生大师也被称为“师君三尊”,他们在藏传佛教历史上的影响和贡献非常大。


桑 耶 寺

桑耶寺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是一个兼具了藏族、汉族、印度三种建筑风格的三层建筑,在历史上虽然经历了很多变化和灾难,但是具有藏族风格的第一层建筑从未被破坏而保留至今。桑耶寺的意义和价值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一座寺庙,它更是一个严格的翻译院、闭关院、第一个闻思修行的学院,是藏传佛教文化的中心和起源地。


由桑耶寺译师们翻译的藏传佛教大藏经分成《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分,共300多部。《甘珠尔》是将佛亲口说的经法翻译成藏文的译本,共108部;《丹珠尔》则指将论典(佛弟子解释经典)的内容翻译成藏文的译本,共200多部。大藏经包含十明学科,分为大五明五个学科和小五明五个学科,不仅包含佛学的内容,还涵盖了声明、史学、天文星算、逻辑学等专业的学科。


随着朗达玛灭佛,吐蕃王朝结束了,这也标志着前弘期的结束。


前弘期到后弘期中间的六十多年期间,对佛教的破坏严重,拉萨一带没有佛法和僧人。这个期间,有一些在家的修行人将佛法带到了四川、青海一带,藏传佛教得以保留和复兴。


四、建议

如果广讲藏传佛教的历史和见解,要从佛陀的传记、菩提萨埵的传记和莲花生大士的传记开始,再讲到四大宗派的高僧大德的传记,然后讲皈依、发心等等的内容,按照这样的次第去讲解。如同大海里的一点水一般,我这里只是做个最简单的介绍,大家要深入了解的话,可以去学习这些传记,这样对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会非常有帮助。


下一节课我们会介绍藏传佛教的后弘期的历史。

您的每一次转发

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祈 愿:秉 承 大 宝 法 王 噶 玛 巴 之 弘 愿,秉 承 堪 布 索 南 德 钦 之 弘 愿,广 利 有 情 众 生!


长按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关注噶举皓日洲公众号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噶举皓日洲

噶举皓日洲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噶举皓日洲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噶举皓日洲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噶举皓日洲。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