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虚舟禅宗概论5011 几微清远



5011  几微清远


上回讲到“间”,讲到“闲”,由间和闲引出了“观”,在这种“观”当中,内在不动,于外无染。这时候我们就会看到这种微细,所以它就不再是一个着相的那个相,而是从大象的象,由象再往后,比象都要更细。这个时候就引出了中国文化里讲的几微之道,微就是微细,几是征兆,你会看到事情流转的征兆。不管是中医,还是以前叫观风望气,甚至《易经》来起卦,其实都是在这个几微当中,去看到事物转化的这种节点。比如冬至这个点,是冬天,看到阳生,到春分这个点的时候,你在户外,如果你够静,那个地气是非常明显,而且一天一个样儿,植物啊都会一天一个样儿,这个几微。从流转当中,万物的流转,它包含能量,又不止能量,包含生长等很多方面,我们管它叫气。


那在几微当中,气就会周流,有来去,有阴阳,这种周流当中就会有“势”,运动起来它就会有力道,有转化,就会有势。中国的书法是在几微当中去体势,用势,是在这种势当中,各种的去呈现表达,去和天地交流,这个才是书法的核心。以后我们会有机会专门讲书法。我们看《书论》,从钟繇到蔡邕,到王羲之,我们看到这一系,书法的根基是在这儿。文人以书法作为根基,其实都是在几微之道上。那么这些点上,其实也是文人的基本的核心的内修,绘画都是在枝节,只有这点是文人必修的。实际上通过这个来看到几微之道,和对“势”的一种的体会。但是后来越往末世越不是这样,我们说真正的二王的书法,法书法书,有法就是在这儿,有没有笔势,有没有笔法,内在是不是这个顺,而不是造型艺术,它是流动。看书法,是动态的,你看着笔,跟着它流动,你才会看到书法,它不是美术,不是平面的东西,所以那种写的一模一样,像3D打印的一样,那个根本不是书法,因为没有气。所以是这样的,我们看那个笔力雄浑,实际上指的它看到背后的气和势的关系,这块儿不展开。


那么几微之道,微小和征兆当中,其实这就是整个《易经》都是基于这个。整个气的流转,就形成了卦象,卦象当中又有变化,就形成了六爻,六爻当中又会有变,各种转化,那形成了整个的易。那节课也讲到了,从混成的那种归藏,到了坤卦在先的连山,再到乾卦在先的周易,那么它是这样的一个不断转化过程当中,我明白这个易,简易,就是不管自然多复杂,运转其实无非是这个。当你体会几微之道的时候,它实际上是从这个去把握它的这种简单,简易。变易,就是它一直在变,无常流转,但是有因缘,它不是乱变 ,它是有因缘,有来去的,所以简易,变易。另外一个是不易,就是只有一件事儿不变,就是变这件事儿不变,那么佛法叫无常,叫缘起性空,实际上深层都是这个道理。


应用上,各方面会有差异,几微之道在这当中大化周流,我们恰恰是在几微当中见的是全,而不是见的局部。它不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就因为你知道这个大的周流,所以才能体会几微,就因为在几微当中才是大,这当中这两个是相对应的,不是说这是局部,那是整体。实际上是一个流动的整个过程,才形成易的整个流转,所以我们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当我们了解易,就是容易,不是不容易,能够容这个,能够顺应它。


这当中我们就超越了具体的得失和情感,就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他不过是顺应这个在转。我们不会在上面跟它对抗,但是我们着相的话,就总想去改变它,不知道它走向何方,也不知道你自己在什么位置,这就是有没有智慧的差异。所以不管是道家,还是儒家,真正的高手这是必修的。


这样的话,我们说“超其象外,得其环中”,既看到几微,能够体到这个象,但是呢,又不会陷在这个局部当中,所以最后能体会道的流转,这叫环中,这是一个环,在周流的环。所以“超其象外,得其环中”这是一个达者,通达之人,既能够通达具体的时候的这个点,又能够把握好最好的时间和空间和力道去做事情,这个叫“时中”。其实就是把握这个,中庸指的是这个意思,是每个事情最好的那个时空点,最好的力道去做那件事儿,那个叫中庸。而不是掐去两边,找中间,那个和稀泥,那个不叫中庸,这才是“时中”之中的含义。那也就是中国,我们讲的中,不是上下四维,不是古往今来,而是说整个在这种流转激荡当中,我们的见地是不丢,所以事物有来有去,它来回激荡,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但是我们不丢这个“中”,所以以这个立法来测定,它这作为天文台,以它为历时,那么它就是中,中国。


所以在这来讲,中并不是对着西方,中也不是对着过去,对着未来,中就是没有不中,超其象外得其环中。所以我们生逢中国,也就是你在这个当中。由这样的话,我们体味这种几微,又不卷入,就形成了清。说弹琴不清不如弹筝,做事儿要清微澹远,喝茶要清,人要清,“清”是文人的一个风骨,所以不清就是浊物。因为我们不粘不滞,能够顺应四时,顺应这个“势”的流转。这当中是一个通达之人,这个人没有那么多的物欲,自己的得失情绪,所以叫清,这个人是“清”,很高的评价。


我们去帮助心达到清,这个叫“文玩清供”,文人的用品叫清供,你看它的标准是“清”。汝窑也罢,龙泉也罢,它所追求的都是这个清。所以中国的书法、绘画,倪瓒、黄公望、八大、石涛,石涛是另一种表达方式,他不太一样,但是中国艺术第一评价就是“清”。由清刚才讲了,清和微是对应的,清之中又有微,这是进入到艺术评价了,和刚才的视角略有不同。


首先这个是清品,是清物,清当中有多少细节呢,书法、绘画有多少细节,工夫高的人细节非常的多,它的境界也更高远,所以清之后是微,能够在这个微当中。其实微它是一个动作,你去操作当中,不是粗大,相对来讲它是精微,一拿一放之间,一起一落之间,就像太极高手,或者是书画高手,他的那种看着表面平静当中,所蕴含的那样的一种细节丰富,那么这个是微。


当这种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脱于有为,而达到澹。这个澹是什么意思呢?就像一个湖面,平静下来的时候,水体荡漾,不是波浪,它会轻轻地微微的它会有荡漾,这个慢慢的起伏的荡漾,这个叫澹。所以指的是那种无为当中,在这种合于天地之气。“天地如橐龠乎”,说天地像一个大风箱一样,阴阳之间,自然的鼓荡,我们能够无为,能够达到这样的一种无为而修,清微澹远,达到这种澹的状态,这时候把人的东西都荡去了,我们就会体会到高古之气。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中国佛教网

中国佛教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中国佛教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中国佛教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中国佛教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