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佛经开头用“如是我闻”,究竟有什么更高的含义?



众所周知,佛经是佛陀进入涅槃后,众弟子通过回忆的方式,进行结集起来的。人们为了区别佛陀讲的法,与普通修行者的体会,就在佛经的开头加上了四个字:“如是我闻。”关于这一点,其实佛陀在进入涅槃前,就有所交代。

在佛陀进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其实是天眼第一的阿那律让他问的)就问佛陀:“佛灭度后,将来结集经典时,一切经典,以何为首?”佛陀就告诉他:“一切经典,当安“如是我闻”。”就这样,弟子们在结集佛经时,都以“如是我闻”作为佛经的篇首。这是佛陀涅槃前规定下来的。

所有结集的佛经,都是以佛陀所讲的法为实。其中,就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金刚经》。

众所周知,佛陀讲的法,如果结合不同的环境,在自己修行的不同时期,都能悟到其中存在的不同含义。那么,《金刚经》以“如是我闻”作为开头,除了证明这是佛陀讲的经之外,究竟还有什么更高的含义在里面呢?

我们知道,佛陀开悟后,有了无量的大智大慧,并看到了众生皆苦,以及造成苦的根源。那么,他就要做普度众生的事。为了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度人,他就以他的五侍者来做试验。试验证明,佛陀与五侍者一讲法,他们就都获得了果位。也就是佛陀的确能做普度众生的事。然后,他才扩大讲法的范围。这些事,佛经中记载得很详细。

也就是说,佛陀讲的法,能够真正做到度人。

在释迦牟尼佛度人以前,甚至包括释迦牟尼佛时代,没有人能做到这件事情,没有人能度脱别人,甚至度脱自己。其中包括印度最大的宗教——婆罗门教,也做不到这一点。

佛经中,有很多关于婆罗门领袖转入佛陀门下修行的故事。其中就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以及解空第一的须菩提等等。为什么他们会由婆罗门教转入佛教中修行呢?就是因为当时的婆罗门教,无法真正令众生得到解脱。

由此得知,佛陀讲的话,与其他人讲的东西,存在着很大区别。既然有区别,就要用一种方式与其它的东西区别开来。这也就是“如是我闻”的来源。

众所周知,同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出来会有不同的效果。

比如前几年,中国的一位富商王健林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今年我们先定个小目标,比如先挣它一个亿。”这句话,如果换做一般人来说,就会显得很可笑。为什么可笑?因为一般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挣到一个亿。但是,这句话换做王健林来说,就显得很自然,人们也觉得,他一年挣一个亿,这个目标真的太小太小,甚至有点微不足道。

这就是不同的人,说出来的话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如是我闻”这四个字里面,就存在这样的含义。

佛陀说的话,能让众生得阿罗汉果,能让众生得菩萨果。但是一般的人,自己得阿罗汉果、菩萨果都很困难,怎么能让别人得阿罗汉果呢?那么,如果他说的话,也自称是佛陀说的话,就会起到误人子弟的作用。

而佛陀说的话,如果你也将其混同于普通人的话,那么,你的心里也很难生其修行的信心。甚至对这些话生疑,生出不信任感。这样就很难遵照他的话去修行。

也就是说,“如是我闻”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佛陀说的话,甚至也包含了佛陀自己本身在里面。里面包含了佛陀的威望,以及人们对佛陀的崇拜、信任等等。

《金刚经》中开篇以“如是我闻”作为篇首,确实让人们笃信无疑,这是佛陀讲的法。这样人们在修行的时候,不用担心无法开慧证果,不用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修行。

所以,在《金刚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众所周知,佛陀灭度后五百年,就是末法时期。在这样一个末法时期,都有人对佛讲的法生出实信,足见佛陀以及佛经的威力。

也就是说,“如是我闻”的真实意义,就在于它能让人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能对佛经、佛陀、佛法生出信心。

以上所述,仅代表云来自身的一点浅见。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多体谅包涵。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六点学佛法

六点学佛法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六点学佛法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六点学佛法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六点学佛法。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