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三恕


第一百一十三句: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弗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弗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士能明于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

出自《群书治要》卷十《孔子家语》
孔子说,君子有三个方面要心存恕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那么有哪三恕呢?


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君主不能够尽心奉事,却要求部属供他使唤,这就不是恕道。一个人有多种角色和职位,可能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作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是怎样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属下对待他的态度。因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属下都在观察、都在学习。

所以如果希望属下能够竭忠尽智地对待自己,能够有诚信,言出必行。我们对待自己的领导也必须是以这样的态度。

有亲弗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如果对父母不能够力尽孝道,却要求孩子能回报恩德,这也不是恕道。现在很多的父母对自己的儿女关心得无微不至,有求必应,对自己的父母却不理不睬,不能够尽心尽力。结果把孩子溺爱成小公主、小皇帝,还希望他们能够孝敬自己,等到自己老的时候,期待他们能够回报,这就不是恕道了。

为什么呢?因为父母每一天的言行举止都是给孩子以身教。教导孩子行孝道,不是靠言语去说就可以。父母怎样做,儿女从小观察到,就成为他日后的行为方式。所以看到孩子被宠坏,自我为中心很严重,做父母的一定要反省自己。因为父母希望儿女在自己老的时候能够照顾自己,所以父母现在尽心尽力地照顾儿女,实际却不知道这是“爱之不以道,适足以害之也”。

父母对孩子束手无策,原因在哪里?就是做父母的没有身体力行把孝道表演在生活之中。现在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说:你做人不知道要孝敬父母吗?可是现在的孩子从哪里学到孝敬父母呢?

在古代都是三代同堂、四代同堂,一个家族生活在一起。孩子从父母怎样照顾祖父母的身上就学会孝道,他就知道为人子应该怎么样照顾父母、礼敬父母。他进入学校之后,学校的第一堂课就是如何孝敬父母。

《弟子规》上说“首孝弟”,首先要教孩子孝道,还有悌道,长养他知恩报恩的意识,然后才去学习知识和技能,这样才不会学得愈多愈傲慢,学得愈多愈不把父母长辈放在眼里。

我们现在的教育,次序颠倒了,孩子还没有学习《弟子规》,没有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长养起他谦恭有礼的处世态度,就学了很多的知识和技能,结果是愈学愈傲慢,愈学愈不把父母老师放在眼里。所以必须从《弟子规》学起,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培养起一个人谦恭有礼的处世态度和知恩报恩的意识,这样才不会学得愈多愈傲慢

所以做父母的希望儿女孝顺自己,首先要在生活中真诚地去感恩、孝顺父母,自然而然会影响到孩子。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自然知道应该怎样去对待父母。


有兄弗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有兄长不能够尊敬,却要求弟弟顺从自己,这也不是恕道。为什么有兄不能敬呢?因为自己财大气粗,自己的官位很高,对于哥哥姐姐就没有那样尊重,没有做到兄友弟恭。

兄长、姐姐对弟弟妹妹要有友爱之心。“友”在古代的文字中,写作两只手互相搀扶。就是弟弟妹妹有了困难,做兄长的要去帮助、要去扶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弟弟妹妹要时刻想到从小长大的过程中,哥哥姐姐对自己的照顾、体恤、帮助,这种感恩之心终生不忘。不能因为自己有钱有势,就不再把哥哥姐姐放在眼里,对他们说话也不客气,这就是做错了。

士能明于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所以读书人能够明白忠于君、孝于亲、悌于兄是恕道的根本,就可以说是端正自己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恕道。能够事事反省自己而不要求别人,这才是能够把恕道落实在生活之中。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