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设计】30幅珍贵图片,走近佛教造像艺术



河南洛阳奉先寺卢舍那佛坐像 / 唐
中国营造学社摄于1936年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的主窟。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至上元二年(675),是唐代石窟艺术中的精品。卢舍那大佛结跏趺坐于五角台上,高肉髻,波状发纹,嘴角略翘,稍含笑意。僧伽梨完全盖住身体,身前衣纹弯曲舒缓。

河北宝坻广济寺三大士殿西次间造像 / 元
中国营造学社摄于1932年
三大士像或说出自元代著名匠师刘元之手,梁思成评价其造型犹有唐代造像遗风,“衣褶流丽,雕饰精巧,在明清雕塑难找可与比较的作品”。而胁侍菩萨保留的唐代风格尤其明显。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五彩倒坐观音像 / 明
摩尼殿布局奇特,四面均有“抱厦”。殿内的五彩观音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观音头戴花冠微右侧,身稍前倾,足踏彩莲,面带微笑,右腿自然斜压于左腿之上,右手绕膝轻搭于左手腕部,温文尔雅。

重庆大足石刻
中国营造学社摄于1939年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图中是位于北山崖的一处造像,头戴宝冠,面庞儒雅清秀,衣纹舒展。

四川安岳毗卢洞石窟第19龛水月观音像 / 北宋
入宋以后,以水月观音为题材的造像日渐流行。现存于安岳县石羊镇毗卢洞的水月观音像为该题材在宋代的代表作。观音像束发高耸,戴有华美的冠饰,眉眼低垂,体态轻松,采用传自印度的舒腿坐姿。

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内雕像/ 北魏
万佛堂石窟群位于义县城西北的万佛堂村,共计有大小窟龛16洞,当与云冈石窟第三期(北魏太和十八年至光武年,494—524年)属同一时代,是东北地区始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第147龛正壁 / 西魏
麦积山石窟大约开凿于后秦时期(384—417),后又经多个朝代的不断修建。第147窟开凿于北魏,正壁龛内塑坐佛一尊,坐佛身后的墙壁上画有火焰纹佛背光。 

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金刚 / 五代 
镇国寺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1540)改为镇国寺。万佛殿是前院的主要建筑,殿内有塑像14尊,五代塑像原作11尊。金刚阔口圆脸,护法威严,尽显唐代遗风。

四川安岳圆觉洞第11窟净瓶观音像 / 北宋
观音像头戴宝冠,冠中有一立佛,右手执杨柳枝,轻搭于肩。耳饰色彩明艳,与华美飘逸的衣衫相映。


天津蓟州独乐寺观音阁右胁侍像 / 辽
在独乐寺观音阁中,观音塑像两侧各有一尊胁侍菩萨塑像,塑像是辽代的原塑,虽制作于辽代,但其艺术风格类似盛唐时期的作品。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寺庙规划设计

寺庙规划设计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寺庙规划设计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寺庙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寺庙规划设计。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