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安那般那的法门,成就是非常快的


我们讲修行的内容,我们的汪曼老,她,我本来不认识。她跟我两个……她看了,大概是那个何菩萨,何泽霖菩萨寄了那个《如何修证佛法》给她看了,她看了《如何修证佛法》。这个因此结上缘。《如何修证佛法》所讲的,我特别强调一个,强调一般人讲修持的数息法门。你们都知道吧。数息这个法门都知道吧?不要客气了,不是说你们都修到了,这个名称都知道,都听过没有?都听过啊。你们有真实去实行过没有?没有。这都是老实话。数息观,是根据智者大师,天台宗真正真实的功夫修出来的,六妙门,六个妙门。六个很巧妙的法门。哪六个妙门?这个一定会有答得出来的。有没有,哪六个妙门?你们同学们哪个答出来?(下面听者答话听不清)请坐。
这六个字,包括六个法门。数息、随息、止息,前面三个。观,不加息字了。还、净,净土的净。这六个字叫六妙门。那么现在一般我们国内,所有的气功啊、武功啊,统统练气功的都走这条路子。你晓得吧。中国的武功、气功、道功,还有一些,很多的秘密的法门。搞了半天,都是走这六妙门的前半节,三个字的法门。再加上了一个秘密的咒语。嗡嘛呢叭弥吽,六字大明咒。四臂观音菩萨,四只手的六字大明咒。不要唸成“唵”(ㄢ)了。第一个字“嗡”,“嗡”头部发音,嘛呢叭弥吽。实际上同气脉有关系的。嗡,这里(头部)。嘛呢叭弥吽。这是四臂观音的六字大明咒,属于密宗部份。你去查查看,一般有特异功能的,修特异功能所谓气功师的,修病治的,除了这几大套之外,没有第二套。
当年在北方,这几十年没有了,还有个教派,在黄河南北叫“理”门。理教不抽烟、不喝酒,戒律很清严,都是在家人。所以一来,一看。你是在理的啊。不错,我在理,道理那个理,理教。理教也有密宗的,修五个字的咒语,有个咒语只五个字。传给你了以后,你好好去修。刀也砍不进,枪也打不进来,那个神通广大。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都要去摸一下看。这五个字的咒语有那么大的威力,而且不出声的念,要命的时候才出声,威力大得很。结果就去找师父,拜师呀!要供养拿供养,要叩头就叩头。不光叩头,连叩腿都干啊!连两条腿跪下来。连磕头跪下来,只要你传给我能够得道,结果传了五个字秘密真言。六耳不同传,你两个人和师父,六个耳朵,不传了。只能他嘴唇传到你耳朵里,这个秘密吧。结果传了。五个字,我现在把它公开了,你们好好去修,也有威力无比。哪五个字啊,要不要呀?要不要听呀?你看,好奇的又来了。我们好奇朋友。五个字,秘密得很哦。观世音菩萨。你们不要笑哦。为什么你,我们念起来不灵,就是因为给你这一笑,笑坏了,真的哦。他绝对的诚恳,相信。那个精神合一,它绝对起作用。所以我讲我这些亲自经历的故事给你们听,我比释迦牟尼佛拜的那些旁门左道的那些玩得多了。
还有,在武汉那个阶段。湖南有一派。一杯水,拿来放在手上,都不是出家人,在家人。你生病,念咒子。念完了,拿去喝了,病就好了。真的哦。也是三教合一的。这个很稀奇,结果又去拜门。那很困难了,什么引礼师、引证师、这个师、那个师,已经把你一身都撕破了,然后才找到那个老师。找到了,总算传给你道,他们用得灵,我用不灵,同你们一样的。观世音菩萨,你们嘿嘿一笑当然不灵了。结果他传给我什么东西啊,我以为也是大悲咒,也是密宗,不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我十一岁都背得滾瓜一样的熟了,还听你这一套,可是他们用得灵。所以,灵不灵不在经典不在咒语,还是民间中国文化三个字,诚则灵。所以基督教讲信者得救,不是没有道理啊。就是这个道理。
讲止观六妙门不要扯开了。可是智者大师的六妙门根据什么来的呢?《达摩禅经》来的,参合了《大毗婆娑论》这些,舍利子、目连尊者等等的著作,修持法门。所以大家呢,日本、中国,很多修道都在数息。数息,打起坐来听自己的呼吸。进来、出去,这个你们都听过的对不对,都学过的,不要浪费我的嘴巴了,是不是,都知道吧,都听过了,学人不开口,诸佛菩萨下不了手。你们都不开口的,那有什么办法。都听过了没有?对了,就可以省下来了,所以我常常讲,你们数息,怎么样叫数息,根本就不懂。一进一出,数一二,你数个一千息、一万息,或者数倒息,倒转来数,数了半天还在呼吸,呼吸是生灭法,搞些什么东西,《达摩禅经》今天真的给你讲,这个法门是根据什么?《达摩禅经》叫修“安那般那”,安那是出息,般那是入息,梵文的翻译。在中文简称“出入息”。你们听完了,你等一下就可以打起坐来,好好作试验,成道很快,成功也很快。现在,首先一个问题要解决,在所有人学佛的观念,都晓得坐起来修出入息,修了半天一点影子都没有,假定在座有一个人修出入息的,有一点心得,我一望而知就看出来了,对不住,不是小看你们,也许我看错了,该打屁股,没有。不是你们,大家都搞错了。
我们的呼吸,叫呼吸,呼出去叫出息,入进来吸进来叫入息。安那般那梵文,出、入、息,三样,你注意哦。大家把这个书,佛经读错了,出、入、息,一出一入,呼吸是生灭法,一来一往,你体会一下看,你们先体会,一边写字一边体会,这是关于你们真正修持的,不要听我吹牛。不然你白听了,我也白讲了,没有道理。你自己一边开眼也好,闭眼也好,一边听,一边观察自己呼吸,我们的呼吸出去,进来,中间有一刹那停留的。出来,出去,进来,进来,出去,这个中间交接的时候,一刹那空档,所以叫你修出入息,尤其像现在的晚上,唉,现在是风平浪静,白天风很大很冷,假使你现在注意出息,不要注意入息。把它一放出去了以后,你心念一停,停那一下,不呼不吸,那一刹那之间,你试试看。你马上感觉到也不冷了,也不同了。你诸位试试看,是不是这样,不是看我脸上,我脸上没有你的出入息。出入息在你那一边,一出一入,不要故意哦,人自然有呼吸,你看当一呼一吸之间,出入息,这个一定住了以后,你当下气好像,很短暂,气也慢慢好像和顺了,定住了,念头、思想、杂念也少了。大家搞错了,数息,这个一呼一吸,这个停住之间,你开始勉强点,忍一下也可以。你停住一点,这样一来回停住这一下,把它记住,记住不是呼吸啰,那是思想,这是一次了,这叫数。然后再出入,停住,慢慢要停的阶段,这一段不呼不吸越来越长,第二次数,二。所以叫做数息,是数这个。那么一般跟你讲数出息,或者出去的时候记数,或者是入进来的时候记数,你只要记个两、三次,五、六次,只要心念专一了,你就跟到气息停住不要转了,那就是“随息”,很快。
这样听懂了没有,诸位大菩萨们听懂了没有?真懂了没有?你们都是我的父母,我讲清楚,爸爸妈妈们,真的,不要浪费了,试试看。真的听懂了恭喜你们。修智慧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再加行,很快就上路,所以,息者止息。息也就是休息,休息就是念定住了,你看,有好几位,懂了一点点,慢慢如此修去做,就行了。先有点勉强,慢慢就自然,你懂了这个,明天就告诉你修息,而且要想得戒定慧,要想得神通开智慧,非常的快,所以汪曼老看了我那本《如何修证佛法》才提出来。你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教儿子修行的法门是这个,但是,大家看经典,包括这些人看经都乱看。佛怎么说呢?在《阿含经》上说得很多。息长知长,教罗睺罗尊者,罗睺罗尊者是他的儿子,他也把他弄来出家了嘛,罗睺罗尊者佛的儿子到现在还在这世间,他没有死哦。释迦牟尼佛吩咐四个人,还暂时不死的哦,留形住世。迦叶尊者一个,罗睺罗一个,宾头卢尊者一个,君荼钵叹一个。四位罗汉,还没有死哦。为什么能够就是长生不老。为什么呢?修什么法门你们去研究。佛告诉罗睺罗法门,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或者息冷知冷,息暖知暖。大家一看了这个书,看了这个佛经,认为都看懂了。“息”你们自己下注解,大家都,就是呼吸,呼吸长,就觉得呼吸长,在那里练气功了。以为是……把简单的文字搞复杂了。息长,一呼一吸,一生灭来去,以后停住了,不呼不吸,这个时间长,知道长了,这个时间,这是一下。一下就过去了,知道短。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是这个道理。这一下帮助大家,都懂了吧?你试试看,不能讲多了,讲多了,我的膏药一样都卖完了,明天没得戏唱了。不过在休息以后,修这个安那般那的法门,成就是非常快的,转变身心气质也非常快,再配合止观,配合般若,配合显教、密宗各种修法是非常快的。

现在讲“安那般那”修持讲出入息这一段。刚才大家有一点体会没有?非常重要,如果这一段没有听懂,真的要问哦,过後,你再问我,我就懒得去想了。安那般那,假使你把出入息修好了,八触的反应,马上就出现,身体的变化就很大,可是你不要给身体拉走了,身体上感受都不是。所以叫做数、随,随则作两种解释,一是跟到出入息知道在出入之间,第二随就是任运让他去一呼一吸,可是头脑清清楚楚的。这个呼吸头脑清楚了以後,道家所讲的炼精化 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一步就可以做到,一路线就可以到达安那般那,有如此的神妙,任何的修持没有比这个法门神妙。

佛为难陀所说入胎经,这个胎儿在娘胎里头能够成长就靠安那般那的功能,七日一个变化,所以叫大家认住一个息,不要光听啊!这个真要去理解它,要去体会它,要真正好好的体会安那般那的法门,如果深入体会进去了,各种法门一大半统统会了解了。为什麽安那般那的法门有那麽重要,因为我们这个身体感觉上是地、水、火、风四大造成的,所以叫你们注意这个息字不是气哦!因此提出六妙门叫你注意,风大是风哦!我请问诸位风看得见吗?风有声音吗?风有没有声音,声音是碰到东西自己发出来的,风的本身没有声音。风有色相吗?没有色相,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有香臭吗?风也没有香臭,香臭是物质在风的动态中,变化跟到风而传播过来,同风本身没有关系。所以它无声、无色、无臭,它的体是接近於空的,这是讲风。譬如说手拿一张纸,这个地方现在没有风,我们拿一张纸在这里一扇一动就起了风的作用,它的体性是空的, 它不动,空的,一动,起了体性作用,所以息的作用就是一呼一吸之间,不动了,这是息的作用,它也是无声、无臭。空的,所以风是风,气是气。
我们修行用的是出入『息』并没有叫你出入风哦!更没有叫你修呼吸哦!大家不要误解了,修了半天在鼻子那里,哼、啊、哈的数进来一二三,数了几千下,我常常骂人:「你修什麽法门?」「老师我修的数息观。」,我说:「数了多少了?」「每次一坐一千、两千、三千。」我说:「你学会计的吗?」你 把呼吸数了一千、两千,一万,有屁用,那个气进来,数第二下,前面的气早没有了,修数息的法门你搞不清楚,你就数一千、一万息有什麽用。息者,止息。所以佛告诉你,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息暖知暖,而且要想证道要想成就得快,注意出息的时候,住叫做息住,不要在入息的时候注意“住”那变化大 啦!慢慢,你智慧也开了,身心都起了变化,今天还是先到这里为止,这个原理,大家回去嘛!休息一夜,不光是打坐体会哦!睡在枕头上也可以体会,站在那里也可以修持,随时在修持,你不是看到佛经上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些弟子们七天七夜一用功下来,马上证阿罗汉果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所以明天上来,入座就以这个法门入手来试试看。

现在有人提问题说,昨天所讲的出息入息,一刹那,要不要注意延长时间,刚才讲到逻辑的问题,思想的科学,你这个问题,没有写清楚,你写的是出息入息那一刹那,要不要注意延长时间,你问的是出息的时候?入息的时候?或者是不出不入的时候?那个息的境界是不是要延长?所以要学逻辑,问题没有交待清楚。如果我们一般对出息入息,不要故意练它,那变成练气功了,那是很粗的,我们人婴儿在娘胎里头没有呼吸,婴儿的呼吸不需要,是靠妈妈的脐带通过到我们肚脐这儿,自然吸收往来,换句话,这个境界就是息的境界,等到婴儿一出娘胎,那个黄医师拿个剪刀,啪啦,把脐带一剪断了,第一个,护士的动作,把婴儿嘴巴里很脏的那一陀都挖出来,要挖得乾净哦,那护士的,接生的护士,一点不乾净啊,这个脐带一剪断了以後,婴儿嘴里一挖掉,哇,第一声哭的时候,那点东西就咽下去,才开始鼻子呼吸了,要懂这个。
所以真正叫息,不用鼻子呼吸那个自然凝定,那个阶段,恢复到那个境界了,那你要问延长不延长,我莫知羊啦,你们也不知,我那个闽南语也说不好,我不知道。知道,告诉你,如果你在那个不呼不吸的境界里头,一定,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整个的地球翻了你都还在定中呢!延长不延长你看吧!但是那还不是佛法到家哦!是初步的一点点而已,可是初步一点点大家就做不到了。
所以古代一个禅师讲,有一个禅师就问,考验另外一个禅师,他说,「出息不随万缘」,注意这两句话,出息,呼出来的气,不受外物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受物理的影响,出息不随万缘,万缘不是外缘哦,万种,「入息不居阴界」,气进来了,呼吸自然进来了,不住阴界,阴阳的阴,什麽是阴界呢,五蕴皆空嘛,这个阴嘛,阴就是蕴,五蕴哪五蕴?身体,色、受、想、行、识,假使人真得了道,了解了修养,「出息不随万缘,入息不居阴界。」这是个什麽人?这是真空灵而解脱啊!世间一切同他都没有关系,就在世间也不怕,「出息不随万缘,入息不居阴界」。这位禅师勘验这个,勘验就是考验,另外一个答覆怎麽说,还有人在不出不吸呢,不出不入呢!那就真息的境界,不出不入,既不出息,又不入息,那才是真正的「息」,这是安那般那真正境界了。所以我经常讲,你们看一句话。
宋朝有一个小姐,曹彬的孙女,赵匡胤那位大元帅的孙女,他的後代的孙女有些做皇后的,只有个出家了,叫曹文逸,後来得道成就了,不过她归到道家里头去了,可是她佛家、道家什麽都通的,曹文逸有一篇着作非常了不起,叫《灵源大道歌》,我们如果不分佛教、道教,不分的话,你看她的成就,那真了不起,《灵源大道歌》:
她第一句话,「我为诸君说端的」,我对大家说真的一句话,我为诸君说端的,这是宋朝的白话,讲的国语、土话,端的就是说真的。「命蒂原来在真息」,人生生命的根本,蒂,一个瓜蒂的「蒂」,原来在真息,真正不呼吸那个时候定了。「命蒂原来在真息,照体长生空不空」,照体就是刚才讲弥勒菩萨,讲本地分,从生命根本照到本体上,长生永远不生不灭,空,你说,空的也好,不空的也好,不空就是有,「照体长生空不空」。灵监涵天,灵魂的灵,监,一面镜子,那个金字旁的那个监,「照体长生空不空」,灵监涵天,灵魂的灵,监,一面镜子,那个金字旁的那个监,灵监涵天,涵,三点水那个涵,灵监涵天,天上的天,容万物,包罗万象生命根本,後面还很多,又是佛家的、又是道家的、又是儒家的、又是我家的,又是你家的、又是他家的,一大篇,历代这几位女的成就,真是了不起!
所以,曹文逸的《灵源大道歌》,「我为诸君说端的,命蒂原来在真息,照体长生空不空,灵监涵天容万物」,你看看,你这边好像都是女仙姑,你看人家女仙姑、大仙姑当如此也,我们这些公仙公不晓得如何,仙公,这个问题答完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准提实修

准提实修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准提实修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准提实修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准提实修。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