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布施谁呢?


  弟子问佛陀:世界上什么人获益最大?谁损失最多?佛说:布施的人获益最大,因为善因增长,会加倍回报他的善行。贪心和知恩不报的人损失最多,因为不仁不义的人将永远被人所唾弃。什么是世界上最殊胜的东西?如何才能得到它?佛说:福德和智慧乃是世上最殊胜的东西,因为只要两者兼备,不仅可以使人脱离轮回,超越三界,还可以助人离苦得乐。

  六度是菩萨行,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布施是六道之首。六度是大乘道主要必修内容,是菩萨的正度,是摄尽一切菩萨度的总行,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的途径,也是悟入唯识性的因和果现以六度之首的布施度试作探讨。

  俗话说 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景:在走路时,会遇到伸手乞讨的人,或在路边等待布施的人,我们在对乞讨者布施的时候,有意无意地会观察分别这位乞讨者是被人操纵指使的职业乞丐还是沦落街头的可怜人。在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忘了修学的目的,是观察自己、认识自己,而不是观察他人,认识他人。

  试想想,一个乞讨者,以如此卑微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生活的艰难和痛苦,以使我们能生起一些悲心,但我们面对他们这样悲伤的凄惨景象,不仅没有升起一点点的悲悯,反而以自己的恶分别念,考虑自己的布施对境是真是假。根据 《普贤上师言教》,我们应该在此时观察自己的布施是真是假,自己的悲心是真是假。乞讨者以怎样的心乞讨,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自己以怎样的心布施也只有自己知晓。我们这一念是承办自利利他的善念,还是毁害自他的恶心,这是值得我们勤加观察的。

  如果乞讨者是一位菩萨化现,那么他用一生的凄惨生活,示现人生的八苦。他乞讨到我们的面前,只为了用凄惨的外相引发我们那一点点可怜的悲心。

  可是,我们真的刚强难化,我们即使是布施一块钱,也要考虑对方到底是否利用了自己,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在我们的怀疑升起的刹那,我们已经扼杀了自心的慈悲,错失了菩萨的救度。我们所谓的慈悲和布施,在犹豫之间,已经虚假不堪,除了掩盖自己的自私和贪婪,哪里还谈得上布施的功德。我们不仅因此失去了菩萨引发我们生起悲心的救度,也同时失去了供养菩萨、培养福报的机缘。

  如果你给他十块钱,是他得到的钱多,还是你从他那里得到的善的功德多?我们得到的多啊!你给他再多钱,他都花得完,但你对他生起的悲悯心,是你用不完的。

布施是长养慈悲心最直接的方法。布施,是积聚福德资粮最快的方法。布施,是折服我慢最有力的武器,布施,是降伏贪心最殊胜的法门。不管是财施,还是法布施,或者其他的布施,都非常殊胜。因为这一切都增长着心中的爱与善念,让你变得一天比一天更加慈悲。当你将这份爱感染给你身边的人,再一点点将它扩散出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所有的分别心都在一点点消散,你的烦恼及执著也消失了踪影。

  就这样,我们在一次次自以为聪明的恶分别念中,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生发悲智的机缘。我们未曾悲悯那可怜的乞讨者,因而让自己成为了轮回中真正的可怜人。

  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有一个乞丐,向一位过路的年轻人伸出手,年轻人停下脚步,想起电视里说的,有些人是故意装残疾,实际是逃避劳动和工作的职业乞丐,比你有钱。

  在想:哎呀!会不会上当受骗了。然后布施的心没有了,悲心也就无从生起。这个时候你应该要想:管他是真的假的,我能布施,我产生了很美好的悲悯众生的心态。在当下这个时空当中,他扮演了这个角色,激励我生起了悲悯之心,这个悲悯之心是我的资粮、是无价的。

  他正揣摩着,这个看着如此健康和健全的乞丐是不是这一类型,乞丐已经把手更近地向他伸过来,他抬眼看了她一下,一个中年妇女,平静的眼眸,微笑的嘴角,谦悲地弓着身子,他忽然觉得这个乞丐像极了观音菩萨。他急忙掏出钱,双手供奉,合掌行礼。等乞丐走后,他忍不住流下泪来,祈祷上师三宝原谅他刚才的恶念。

  他事后仔细想想,诸位佛菩萨化现乞者来到娑婆,一生又一世地受苦,只是为了令他这样愚痴轮回的人,能在看到菩萨时,升起一点点的悲心,积累一点点的资粮,更加靠近解脱之路。而他用自己的分别心,判断着是不是该递出手中的一元钱,是不是该扶起摔倒的老人,是不是该相信朋友劝阻他行善的好意……他人生的价值导向出现了逆转,在他判断乞丐的假残疾时,失去的是自己的真慈悲;在他不愿扶起摔倒的老人而保护自己的微小利益时,他已经失去了自己最珍贵的良心!看着那位谦和的妇女渐渐远去的背影,他羞愧着自己刚才那一刹那的犹豫。他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那么愿意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良心;他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那么愿意用条约保护自己,而不是用善良护持自己;他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那么愿意依靠习气,而不愿意相信因果。

  年轻人他为自己活在这样一个世界,感到羞愧,因为自己恶业累续,所以一直轮回。因为自己一直怀疑别人,所以也不被信任,因为自己缺乏善良,所以总觉人心险恶,因为自己恶念不断,所以没有福报获得欢喜和自在……

  他磕了一千个头,来忏悔今日的恶念,他在佛像前,痛哭流涕,才知晓今日的那位菩萨布施了怎样的慈悲,让他知道自己可以同样慈悲与谦和。他开始羞愧自己的冷漠、傲慢与愚痴,他惭愧地一遍又一遍磕头,祈祷上师诸佛的加持,让自己开显慈悲心怀,妙用无上智慧。他怀着感恩的心一遍又一遍的磕头,谢谢菩萨的布施,让他知晓菩萨的布施可以蕴含如此不可思议的慈悲和智慧。以后,不管是碰到真乞丐,还是假乞丐,都给他一点钱,让我们的心灵滋养着慈悲。

  如此一公案…

  有一位很贫穷的老婆婆,蜷缩在一间破草棚下,衣着破烂,重病在身。一天,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大迦叶,来到了她的棚前。老婆婆看到竟然有人来找自己,甚为惊讶,连忙起身问:大师,找我有什么事吗?大迦叶说:我是尊贵的世尊门下修行之人,请求您的布施。老婆婆的眼神写满了疑惑、惊讶:让我布施你?我得了重病,每个人都不理我了,我快死了!我哪有什么东西布施给你呢?说着,老婆婆禁不住落下泪来:我就是想给,也没东西好布施啊。

  大迦叶再次恳求,老婆婆难过不已,满面愁容:你作为修行人,我有东西的话,真的很想布施给你啊。可是怎么办,我眼前有的,只是别人不要的东西。

  老婆婆环顾四周,看了又看,说:我只有这又酸又臭的米汤,哎!真是丢脸呀!大迦叶恳切地说:施主,我还是希望你能布施你的米汤给我。老婆婆用不可思议的眼神望着大迦叶,问道:你真的要啊?  大迦叶肯定地点点头。

  老婆婆双手颤巍巍地端起自己的破瓦罐,把半罐散发着酸臭味的米汤,缓缓倒进了大迦叶的钵中。大迦叶双手捧起钵,慢慢地喝下所有的米汤。老婆婆难以置信地看着......

  大迦叶看着老婆婆,说:谢谢施主!有帮助别人之心的人,在精神上是富足的人。现在你已经具备布施的心。老婆婆百感交集,泪流满面,再三叩谢大迦叶......

  真正的布施者还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那些接受布施的人,正是这些接受,给了我们积功累德、修福造福的机会

     谁在布施谁呢?人人皆可成为布施者,人人也都在被布施。

  当然,每个人拥有的财力、精力、物力都不同,如何运用智慧,用有限的资源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是我们佛弟子的本色,也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真的很难知道,到底谁布施了谁。当我们在工作中抱怨自己的老板交代了太多的工作,而薪水少得可怜时,我们不知道,老板布施给我们的是锻炼才智的机会;当我们抱怨爱人对自己的关怀越来越少时,我们不知道,爱人已经布施了宽容和忍耐;当我们责怨父母没有给予我们良好的生活时,我们忘了父母已经布施给了我们最难得的人身;当我们抱怨孩子惹了太多麻烦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孩子已经在成长中给我们布施了极大的耐心……

  相遇是缘,我们也许不该把自己看做是布施者。换个角度,也许我们是被布施的人,一切大众都是我们的布施者。我们总能在生活中找到他们对我们的慈悲布施,而他们的布施总是比我们高妙,他们从不把自己当做布施者,他们的布施总是不着痕迹,这些布施,我们一直拥有,却很少察觉。

  布施行为,从外在来看是利益了别人,从内在来看,恰恰提升了自己的生命品质。

  只有当我们有能力让他人受益时,你才能深深地体会到布施的心,利益的不仅仅是他人,更是自己!

  在予人玫瑰的同时,你已闻到了利他的花香,这种快乐就像一颗种子在我们的心地开花结果。因为布施的当下你已富足美丽!

我们要依于众生而产生大悲,依大悲故而证菩提。圆满无上正等正觉从哪里来?就是华严!

  最殊胜的华严就是依众生。所以,在娑婆世界一日一夜修行,比极乐世界一万年的功德还大。你到极乐世界,你想布施的对象都找不到,极乐世界个个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什么都不缺,你悲悯谁呢?你产生不了悲悯的资粮。你要成就布施的功德,就要有人接受你的布施。所以,对有智慧的人来说,在我们这个世界,到处都可以广修庄严。

  接受你布施的人,成就了你的布施功德。学佛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会感恩对方,感恩别人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有布施的对境。这样,虽然你布施了一块钱,却得到了十亿功德。这些功德可以上供诸佛、供祖先,下可以给子孙、给众生。所以,娑婆世界是成佛迅速具足资粮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你甚至要关怀那些你看不顺眼的人,关怀那些有很多毛病的人,以及那些曾经害过你,现在仍然想要害你的人。能自然而然地做到这一点,而不是刻意地去做,才是真正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人能令你愤怒、嫉妒、恨,也没有人能令你贪婪、无知、堕落,你的心里充满了坦然、快乐、逍遥。如是故,所以常说“慈悲是无上的铠甲,布施是圆满的基石”。

  佛菩萨的化现引导我们布施是多么的慈悲和用心良苦,佛菩萨具足圆满智慧,乃至虚空法界都只是一个意念的事,又岂会在乎我们人间物质东西?殊不知佛菩萨正是在用这种善巧方便的方法教导我们要放下贪嗔痴。布施别人就是布施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佛菩萨用心良苦让我们种下福报的种子,日后才能生根发芽。

  文殊菩萨在《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师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中有十大愿,其中就有:你供养我、或者我供养你,只要你接受,我们就有缘了;我做你老师、或者你做我老师,我只要做你学生,老师就开智慧;我做你妈妈或者你做我妈妈,你都会开智慧。

  本来诸佛菩萨就有替众生承担的愿力,但前提是要和你有缘,没有缘,他想帮你也帮不到。佛菩萨用百般善巧方便,就是要和我们建立一种关系、搭起一个桥梁。

  佛门的布施是一种平等的给予,尊重对方并给其机会种福田,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布施贵在发心的真伪。随喜,随缘布施,如此才不失布施的意义。

感恩激励自己的一切众生!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地藏行烟火供

地藏行烟火供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地藏行烟火供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地藏行烟火供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地藏行烟火供。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