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世之臣,立不世之功(上)


《群书治要三六〇》第三十八句:

 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十六《魏志下》。“不世”就是世上所罕有的、非凡的、卓越的、不经常出现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书经》中说:“有卓越的君主,必能任用卓越的大臣。任用卓越的大臣,必然能建立卓越的功绩。”


下面的一个故事,可以令人从中体会什么是“不世之臣”,也就是什么样的臣子才能够称为非凡的、卓越的大臣。

晋文公在逃亡的时候,陶叔狐跟从着他。晋文公返回国后,进行了三次封赏,都没有封到陶叔狐。陶叔狐就对咎犯说:“我跟从着君王逃亡已经十三年了,面色都变黑了,手足都长了老茧,可是现在君主返回国,三次行赏都没有轮到我,是君主把我忘了呢?还是我有什么大的过失呢?”咎犯把他的这些话转告了晋文公。晋文公说:“我怎么会忘了这个人呢?但是以我的认识,那些能够用道使我的精神专注,用义来说服我,使我的名声得以显扬,使我成为德才兼备的君主的人,应该受到最高的奖赏;那些能够以礼来规范我,以义来劝谏我,使我不能够为非作歹的人,应该受到次一级的奖赏;而那些勇猛的壮士,有难在前,就冲锋在前,有难在后,就留下断后,从而使我免于危难,应该受到第三等的赏赐。难道陶叔狐没有听过这样的道理吗?与其能够为人效死,不如能保存这个人的生命;与其与人一起逃亡,不如能保存这个人的国家。三次行赏之后,就应该轮到有劳苦功绩的人了。而在有劳苦功绩的人中,陶叔狐应该排在第一位,我怎么敢把他忘记呢?”


后来周朝的内史听了这句话,评论说:“晋文公要称霸了吧。”为什么会称霸?因为他深谙治国之道,懂得防患于未然的道理,任用大臣是任德不任力。在中国历史上,古圣先王任人都是“先德后力”,优先重视的是道德而不是劳力。晋文公做到这一点了。

这个故事说明,能够以道德引导国君、教化百姓、言传身教的人,应该受到国家最高的重视。因为他们可以使民风向善,国家安定。


田子方是一位有仁德之心的人,魏文侯对他礼敬有加。可以说,尊敬仁人贤士,正是魏文侯可以称霸的一个重要原因。田子方的仁德之心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


《韩诗外传》中记载,有一次,田子方外出,看到路旁有一匹老马。他长叹了一声,问车夫:“这是什么马?”车夫回答:“这是公家养的马,现在老了,不能够再使用,就把它放出来了。”田子方说:“在马年轻的时候,用尽了它的力气,到马年老力衰时,就把它抛弃,仁者是不应该这样做的。”他就花钱把这匹马赎回来了。穷困的士人听了这件事之后,就知道谁是他们可以依附的人了。显然应该归附像田子方这样有仁心的人。他对于有功劳的老而无力的畜生,都不愿意抛弃,更何况是对自己有贡献的人呢?

像田子方这样的仁人,在常人看来难免是有一些个性。因为“人到无求品自高”,往往不像一般人那样喜欢谄媚迎合权贵,所以和一般人比起来就更正直。因为正直,就与常人格格不入,显得有个性。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