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然所得的财产不需要拒绝 ——人生十项不拒绝


         



不要舍弃本是善知识的病痛

虽说肉体上的病痛与精神上的痛苦,会给我们带来很不舒服的感受,却可以促使修行的进步,提高修行的境界,所以不要拒绝。如果身体健康、心情愉悦,那当然更好。但万一体弱多病、心烦意乱,就需要换一种心态来面对。

现在很多富二代就是最好的例子,从一出生开始,就含着金钥匙,吃穿受用样样齐全,什么都不缺,任何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去处理,可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长期依赖别人的伺候,长期习惯于物质的丰厚,会滋养出脆弱不堪的个性,继而丧失了承担的勇气。如果有一天遇到一点点意外与打击,就根本没有承受能力。

常言道:苦难是一笔财富。痛苦可以让我们认清轮回的本质,从而生起出离之心。若从未经历任何痛苦,则很容易落入幸福的陷阱,井底之蛙般地沉迷在眼前的小幸福中,不知天高地厚,不问前程归途。

现在有些人,别人劝他念阿弥陀佛,祈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会不屑一顾:我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我现在就在极乐世界!

但今天的幸福,并不一定能延续到明天。很多人在面临突如其来的病痛折磨与精神打击之后,才如梦初醒,彻底改头换面,再也没有过去那种目空一切的口气,乖乖地开始学佛、念佛了。所以,痛苦成了他们扭转人生轨道的最佳机遇。

同时,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本来就有肉体的痛苦,如果精神再去抗拒,不但不能解决痛苦,反而会苦上加苦。若能以开放的心胸接纳痛苦,反而有助于减轻乃至化解痛苦,让我们的心智逐渐增强,在突破痛苦的过程中,修行境界也会慢慢提升。

修行的境界越高,面对痛苦的能力越强。阿罗汉不会有精神上的痛苦,却会有肉体上的痛苦。刀、枪等武器可以对阿罗汉的身体构成伤害,阿罗汉也可以被杀死;在没有食物的时候,阿罗汉也会饿死;生病的时候,也会病死。所以,在无间罪当中,就有一条是杀死阿罗汉。而一地菩萨则连任何肉体上的痛苦都不会再有了,无论肉体还是精神,都完全不受任何影响。

佛陀圆寂的时候,身边的弟子当中,只有阿难一个人痛苦万分,其他人都如如不动,甚至还在谈论“现在释迦牟尼佛应该进入了第四禅”,“现在应该进入灭定”等等。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圆寂这么大的事情,他们都不痛苦?这不是因为其他人不在乎释迦牟尼佛,而是他们已经断除了痛苦。只有阿难还没有证悟,所以会难过哭泣。

虽说肉体上的痛苦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定力来应对,但要尝试学会接纳精神上的痛苦。

当然,这是针对我们这种人而言的,高境界的修行人已经不需要这些方式了。



不要舍弃本是法性鞭策的怨魔

魔障、仇敌的袭击和阻碍,会变成修行的动力,让我们意识到修行的珍贵,从而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修行。如果一辈子都待在风调雨顺的温室里,反而会让我们变得弱不禁风。稍稍遇到一点挫折,不知反思己过,反而怨天尤人:我明明给佛烧了高香,为什么还会不顺利?为什么佛祖不保佑我?然后就开始抱怨他人、抱怨佛陀。

其实,这不是佛不保佑我们。佛如果可以保佑大家不痛苦,可以保佑大家成佛,那六道轮回不会留下一个生命。无比慈悲的佛陀一定不会让我们流转轮回,一定会让我们解脱。但佛陀不是万能的,他不能改变众生的业力,当我们自己业力成熟的时候,佛也没有办法。佛唯一的办法,是事先教育我们:尊重因果,断恶行善,闻思修行,解脱成佛。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准确——“圣者惧因,凡夫畏果”。圣者非常害怕杀盗淫妄,因为他们知道杀盗淫妄一定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凡夫不愿意贫穷、饥渴、生病,却不害怕杀盗淫妄。既然种了罪业的种子,哪怕再畏惧,痛苦的果报也一定会成熟。所以,如果害怕贫穷,害怕生病,就不要造罪。但如《入行论》所云:“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凡夫的行为,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我们的所有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


不要舍弃本是悉地的应运而生之事

自然而然所得的财富源于前世的福报,让我们无需辛辛苦苦地打工、做生意,却能自然而然聚集很多钱财。有人认为,使用这些钱会折福报,其实也不是。如果是以不正当的手段赚得的钱,那一定会折福报。但自然而然所得的财产,则不需要拒绝。

不要舍弃作为智慧道梯的方便道

修行的方法很多,中观是以逻辑思维来证明空性,并长期串习;一般的密法,是依靠气脉明点的修法来证悟空性;大圆满则是修直断、顿超等修法来证悟空性。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不要拒绝,因为任何方法都能殊途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陀也讲过,就像牛车、马车、羊车行走的速度各不相同一样,八万四千法门千差万别,学佛的方式各有千秋,修行的速度快慢各异,但目的地只有一个。

虽然我们不一定要用所有的方法,但至少应该不排斥、不诽谤、不拒绝。

不要舍弃本是悉地的应运而生之事

自然而然所得的财富源于前世的福报,让我们无需辛辛苦苦地打工、做生意,却能自然而然聚集很多钱财。有人认为,使用这些钱会折福报,其实也不是。如果是以不正当的手段赚得的钱,那一定会折福报。但自然而然所得的财产,则不需要拒绝。

要舍弃能身体力行的一切法行

因为我们是初学者,对我们来说,任何善事和功德,都非常重要。只要身体和语言能够担当和胜任,都不要拒绝。有了这些功德善法的力量,才能支撑我们走向解脱。无论是语言能够承受的念咒、念经、讲经说法等等,还是身体能够承受的磕头、修曼茶、当义工等等,都不要拒绝。

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有了这样的心态,就随时随地能做很多善事。比如,看到公路上有一个垃圾,便以清净心或利他心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下雨的时候,发现有些小虫子、小蚂蚁快被淹死了,就赶快把他们移到安全的地方。这是每个人顺手都可以做到的功德,但我们很多时候却忽略了这些触手可及的功德,把自己的着眼点,放在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上面。试想,“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不从微不足道的善事做起,又怎能担负起普度众生的大业?所以,凡是对众生、对社会有利的事情,哪怕微乎其微,都不要拒绝。

但发心的程度,也不要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比如,发心今年既要念完五十万金刚萨埵,又要念完一百万观音心咒,还有各种各样的功课;生病的人却要发愿磕若干长头等等,最后却无法完成,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的语言和身体承受不了。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才是理智的行为。


不要舍弃尽微薄之力也利他的意乐

虽然我们目前利他的能力非常微弱,却应该胸怀远大志向,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总是说“我连自己都度不了,还度什么众生”等等。虽然我们的现状与发心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但只要有这个心,差距会越来越小。我们千万不要拒绝利益众生、让天下所有生命成佛的伟大发心。这种发心,是全世界无与伦比的思想。只要有了这样的发心,哪怕再难,也总有一天可以实现。

当然,要实现这一远大理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了这个心,就能马到成功。


往期回顾

别把禅定修得像动物冬眠 ——人生十项不拒绝

有一种方法叫“以毒攻毒” ——人生十项不拒绝

对别人,永远不能说长道短 ——人生十项远离

人生十项远离

物质过剩也是一种痛苦

不要让自己的依止成谜

对物质享受非常贪婪,就会失去自由

学佛时有些过程是无法跨越的

人生十大必须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慈诚罗珠堪布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慈诚罗珠堪布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慈诚罗珠堪布。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