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力做让父母欢喜的事


点蓝色字关注“慈光文化”



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

“亲所好,力为具”,要时时想着做让父母欢喜的事情,这就是对父母的恭敬。

“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不喜欢我们的一些坏习惯,我们要赶紧改掉父母对我们种种的希望,我们都应该尽力做好。

要想把父母所期望的事做好,就要有一个根本的要素,那就是自我成长,也就是要开智慧。只有开智慧,我们才能让父母的期望圆满

父母内心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关怀,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

有一位老师曾经问他学生:“你知道父母喜欢吃什么吗?”小孩子都会想半天。

老师又换另外一个问题:“妈妈知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

他们都不假思索地说妈妈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

老师再进一步跟小朋友说:“你看,妈妈都知道你喜欢吃什么,而你却不知道妈妈喜欢吃什么,我们对父母实在是太不关爱了。

小朋友们听后,都表示今后要好好关心父母。

在汉朝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蔡顺,他的母亲喜欢吃桑椹。

有一天,他拿了两个篮子出外采桑椹,一边装黑色、紫色的,另一边装红色的。蔡顺担着桑椹,在回家的路上正好遇到了盗贼。

盗贼抓住他,看到他装桑椹的两个篮子很纳闷,就问他:“你为什么采桑椹要分两边?”

他说黑色、紫色的桑椹比较甜,是要留给我母亲吃的;这边红色的还不太熟,是留给自己吃的。

这个盗贼听了很感动,就把他放了,并且还要送米和东西给蔡顺拿回去孝敬母亲,但蔡顺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所以婉言谢绝了盗贼的好意。

盗贼之所以会把他放了,是因为蔡顺的孝心唤醒了他的孝心。“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有好的德行,再恶的人也会被感化。

古代很多的家训,都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勤劳的态度

《朱子治家格言》第一句话提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在过去,很多的家务活都是孩子干,孩子经常劳动才不会好逸恶劳。当他懂得帮家里分担家务,才能体会到做事的辛劳,才知道感恩

有一个四年级的小女孩,放学回家之后,说要亲手炒一盘黄瓜给妈妈吃,妈妈答应了。

她因为身高不够,就到房间搬了个椅子踩上去。她把油倒进锅里,因为锅里有水,油马上就喷了出来,她怕手被油烫伤,又去找了个大手套戴上。

接着把黄瓜倒下去,结果油喷得更高了。她情急之下,就去把爸爸的安全帽也拿来戴上,真是全副武装,终于汗流浃背地把这盘菜炒出来了。

那一盘菜端出来之后,小女孩的内心一定会有所成长,以后她吃母亲炒的菜肯定不会嫌东嫌西了!

自己付出了就会知道,妈妈每天要工作,下班回来还要做那么多菜,真是不容易。

习劳知感恩,除了让孩子养成勤劳的习惯,对身体也有帮助。

因为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他的大脑随时都在转动、在思考,所以,经常做家务的学生,头脑都特别灵活。

经常劳动,还会增加一个人的意志力

我有一位叔叔曾经说,他小的时候,母亲看到邻居家的水缸没水了,就要他去把邻居家的水缸挑满水。

他们那一代人对父母很尊敬,“父母命,行勿懒”,所以马上就去挑水。

那个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从小溪旁挑水到家里,来回一趟要两个多小时,而且要挑两趟才能把水缸装满。等他回家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饭菜都已经凉了。

这就是我叔叔的母亲懂得要多帮助别人,顺便磨炼孩子的意志力

我的叔叔每次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时,脑子里都会浮现一个影像,就是他在挑水的时候经常会想:我快要撑不住了,假如撑不住,留在这里也没有用,还是坚持一步一步跨出去。

当他面对挑战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跨过去,不能退缩!

所以,劳动会让一个人的意志力不断提升。

让孩子多做一些家务事、多付出,才能长养孩子的好德行、好心态

做事的能力绝对不是等长大后才来学,应该从小就训练,这也是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培养孩子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教育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绝对不能放纵孩子。到他长大了养成坏习惯,再想扭转就不容易了。

比如孩子在学校里去找老师,不懂得看时间,有时老师在午睡,也去按门铃;自己吃的东西掉了满地也不整理。

这些事情无形当中,都会成为他以后人生事业中很大的阻力。

我们知道哪些好的习惯要尽力养成,哪些不好的要尽力改正,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当孩子的好榜样

“亲所好”,不只是父母,我们所有亲人的希望,都要尽力去做到、做好。比如说妻子、儿女一定希望我们多陪伴他们。

人只要有心,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人情世故需要我们处理,所以一定要学会拒绝。否则,时间都耗在应酬,耗在对家庭、对人生都不太相关的事情上。

拒绝他人确实不太容易,我们可以拿出两大法宝,这两大法宝拿出来,一般朋友都不会为难我们。

第一个法宝就是我们的父母

比如说朋友要找我们出去玩,一去又要熬到半夜一二点,谈的都是“言不及义,好行小惠”的言语,而我们实在不想去,这时候就可把父母请出来。

我们就跟朋友说:“我一二个礼拜前就答应我妈今晚要回去陪她,所以得回去了。”

一般的朋友听说我们要回去探望父母,就不会再勉强了。说不定我们这么一讲,他也突然想到:“我也很久没回去看我父母了。”反而我们的拒绝还唤醒了他的孝心。

第二个法宝是我们的妻儿

当我们不想去无谓的应酬,可以跟朋友说:“今晚我要给儿子讲两个德育故事,都已经跟他约好了。因为我现在跟儿子一起学习《弟子规》,并且把《弟子规》当成我们家的家规,《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孩子还小,我不能失信于他,所以我必须回去了。”

当我们把这两张王牌拿出来,朋友就不会强人所难了。假如两张王牌拿出来都没用,还是硬要拉我们去,这样的朋友,我们应该要有所取舍,敬而远之。

“亲所好,力为具”,也是要求我们常常回家探望父母,这是父母最欢喜的、最高兴的事情

我们要理解到,回家探望父母,一来是尽孝心,二来也要多体恤父母,帮父母做一些家务

我们回家之前,要先跟父母打电话说:“菜已经买好了,二老不要操心。”回到家里,夫妻俩应该主动去做菜,这样才能减少父母的负担,我们这分孝心才是真正尽到。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回顾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慈光文化

慈光文化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慈光文化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慈光文化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慈光文化。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