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般明亮 | 为利众生愿成佛


先发菩提心

次第勤修学

如火般明亮

视频:《如火般明亮》


 

发菩提心

发心之分类

为了点亮所有的灯盏,我们发愿成为炽盛的火焰,正如为了唤醒所有的众生,我们发愿得成无上正觉。发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往昔所有的佛陀成佛所走的路都是先发菩提心,而后依次实践菩萨学处。依心力差别,发心可分为三种:如国王之发心、如舟子之发心、如牧童之发心。

即国王们首先要摧伏一切敌方,得到自方的拥戴,自己登上王位,随后维护属下臣民。同样,希求自己首先获得佛果,之后再将一切众生安置于佛地,这种发心称为如国王之发心。

所谓舟子即船夫,他们欲求自己与所有的船客同时趋向江河彼岸。同样,希求自己与一切众生一同获得佛果,这种发心称为如舟子之发心。

牧童们为使牛羊先食草饮水,免遭豺狼等猛兽侵害而将其赶在前面,自己随后而行。同样,希求先将三界一切众生安置于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以后,自己再成佛,这种发心称为如牧童之发心。

要学牧童的发心

时时刻刻都要想起帮助别人

 是为点亮那些灯盏吗?

或者,你只是为了成为火焰

是先点亮这些灯盏,还是先将自己燃成火焰?意即先将一切众生安置于彼岸,自己再成佛,还是希求自己先获得佛果,再将一切众生安置于佛地,虽然两者同样都是发心,但在果上还是会有很大差别,这是修行之初需要思考清楚的问题。


即便我们发愿成佛,也应省察我们真正的动机究竟是为了普利有情、广度众生,还是为了自己能够得到那无上的佛果。细微观察,我们最为殊胜的大愿里却时常掺杂自私的成分,而只是口头上说是为了众生,有时连我们自己都被骗过去了。若得成佛道只是为了自己享受安乐,那已经是以沙煮饭了,因地不真,果遭迂曲,此时去佛尚远,尤当审慎。

你等到以后成佛再来帮助众生

你这种发心就像做梦一样

你不发度众生的心你怎么成佛呢?

 

不求自得

如国王之发心称为广大欲乐之发心,其心力下等;


如舟子之发心称为殊胜智慧之发心,其心力中等,如至尊弥勒菩萨的发心;


如牧童之发心称为无与伦比之发心,具有非凡巨大的心力,如至尊文殊菩萨的发心。

很多人会以为,国王的发心最殊胜了,我们一般性都喜欢做这个,但只有自己去实际行持的时候,就会发现,国王的发心是心力小的缘故。我们现在心力小,觉得没有什么力量,你才会觉得我先应当成佛,再来度众生,我们在社会上可以看到。

第二种舟子的发心也是,这种是中等的心量,中等的心的力量,所以发的这个心。因为我要先什么样,至少得到大的神通,大的本领,我再来度众生,他把度众生不敢当下来承当,都推到以后,推到我在某种情况下我再来。

只有牧童呢,他兢兢业业的,有一分做一分,所以这个牧童的发心,却是心力最大的一种。

 

 万法一念 

梦境、梦人、梦中人

我们在做梦的时候,梦中有爸爸妈妈、夫妻儿女、好人坏人、道友同修、牛马猪羊、风云雨雾、山河大地……然而梦中这一切境界,与梦外的人没有关系,都是自己一个念在变现。

既然都是自己一个念在变现,试问,梦中的爸爸是不是梦中的妈妈?梦中的妈妈是不是梦中的一个苹果?梦中的一个苹果是不是梦中的一堆狗屎呢?有没有哪一样不是你呢?

这梦中的一切境界,就叫阿弥陀佛的“弥陀”,就叫“空如来藏”,因为它有(显现)境界;那一边打呼噜一边做梦的那个人,我们虽然不能看到,但他就在那里,这就是“空如来藏”,就是阿弥陀佛的“阿”;而且梦中的那么多境界,当下就是做梦的那一个人,即“空不空如来藏”,三个如来藏当下就是一个念。

既知十法界的当下都是你的心,一切的万法都归于那床上做梦的人,于此自心变现的世间,还有什么是非可言?若能真正了知,便永远不会受伤,便再也没有敌人。

没有哪一个不是你

你就是我

摄像 & 视频剪辑 :释妙觐

文字 & 配音:释妙觐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佛教慧日

佛教慧日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教慧日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教慧日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教慧日。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