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喻連珠|彌陀大悲,急救苦者之喻


月岩之光 


Namo Amita Buddh


彌陀大悲,急救苦者之喻來自月岩之光

妙喻連珠



彌陀大悲,急救苦者之喻




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救度之門,不在眾生功夫深淺,無關罪福多少,亦不求斷煩惱,且彌陀大悲,心偏常沒眾生。故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正是彌陀救度之機。佛在經中懇切呼喚: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阿彌陀佛慈悲之心,綿綿不絕,救拔一切有情眾生。然先憶阿鼻地獄最苦眾生,佛心如此。故曰: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善導大師《觀經疏》雲:“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是以勸歸淨土。”佛心本來平等,無所偏袒,然凡夫造業如暴風駃雨,在三界中眾苦所迫,若不急救,則在三界六道,常沒常流轉,甚者長墮地獄,受無量眾苦,無有出離之期。故諸佛如來大慈大悲,尤悲罪苦眾生,更顯佛之慈悲。故阿彌陀佛為救度如此眾生,因中發四十八大願,曰:“我建超世願。”是以救罪業凡夫先。今以以下數喻,說明彌陀大悲,急救苦者。


一、溺水急救喻

善導大師《觀經疏》雲:“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為。”溺水之人,生死攸關,若遲一步,則葬身水中,故須急救,毫無猶豫,此是常理。岸上之人,安坐岸上,安樂無憂,當然無須救度。岸上之人則指阿羅漢、菩薩等聖者,超脫輪迴,遠離三界火災,無有眾苦,生死無憂。故淨土法門不為聖者設,專為罪惡生死凡夫所立。若不急救,則在三界六道,常沒常流轉,甚者長墮地獄,受無量眾苦,無有出離之期。


二、先救小兒喻

若起大水,一人三子皆落水中,長子遵父之教誨,平日習水精進,於水中無憂;二子學而不佳,難以抵擋大水,但幸遇一木,緊抱手中,浮於水上,隨波逐浪,並無急險;然小兒不聽父言,不習游泳,現於洶湧大水中,僅露一頭,時沒水中,苦苦呼救,生死一線間。


父親岸上所見,定當急救小兒,縱然平日,懶惰不聽父之教。三子如眾生三種根機:長子為上根利智之人,能依世尊教法如實修行,對治煩惱(風浪),能夠搏擊,煩惱一起來;二子中根之人,雖不能觀照煩惱、止息煩惱,但能夠修持五戒十善(木頭),不至墮於三惡道;小兒指下根劣智眾生,既不能修戒定慧、斷貪瞋痴,亦難行五戒十善,且造罪造業,無量罪業,風浪一來,便沉沒其中,只能呼救。阿彌陀佛慈父,從西而來,定當救度,苦罪眾生。無需懷疑自身罪業,此為慈父本懷!


三、尤偏病子喻

釋迦牟尼佛在《涅槃經》曰:“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 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於病子,心則偏多。”兒女皆為父母心頭肉,自然平等。若兒病,自當關心,問寒暖,尋醫問藥,如病甚,則日夜為之奔波,此人之情。“如來亦爾,於諸眾生,非不平等,然於罪者,心則偏重。”“佛心者,慈悲為體,以此平等大悲,普攝一切也。”對於眾生平等慈愛。然對罪業深重之人,尤加護愛悲憫,此更顯佛之大慈大悲。


四、先濟窮苦喻

世間扶危濟貧,愈窮苦之處,則當最先救濟。如遇天災,大水無情,一人家中,一無所有,有大富長者來布施,欲發救濟糧,此人自當最先受濟,更顯救濟之善行。世間常人,未有因一貧如洗而不敢受救者。娑婆五濁惡世,眾苦煎迫,凡夫無有安時。他方世界,國泰民安,四季豐收。娑婆世界實乃重災區!煩惱重重,沙石遍地。故阿彌陀佛,因中願言“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現以成等覺,成為大施主,攜帶功德法糧——六字名號,常在娑婆,救度娑婆眾生,只要稱念名號,則有無量寶,無量功德法糧。我們正是急需救濟之人,應當爭先而去,何須退讓。


五、急救重病喻

醫院設有急救室,若僅為傷寒表證,微微汗出則解,無需進入,急救之人,當是生命垂危,或病急如山倒之人。我們現身正是罪惡生死凡夫,正是重病之人,稍有不當,則墮地獄,阿彌陀佛慈悲為懷,急救罪業苦惱眾生,因當全身靠倒,因有病重時,急求急救室之心。


六、繩籃全救喻

第十八願“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也能顯阿彌陀佛救度,是以罪苦眾生為先,眾生有逆謗根性,如此眾生,更當急救。如有懸崖,深百米,有人落入其中,有在懸崖之底,有在九十米處,有在八十米處,欲以繩籃全救,至少以百米之繩方能成。佛度一切眾生,定先思維墮落最深者。而凡夫常造五逆、誹謗正法重罪,即將墮入地獄,正為彌陀救度者。

 

統籌| 宗月法師宗邀法師
法義摘選| 佛永
審聽| 佛依
播讀| 佛化
後期製作| 佛見
 圖文編輯| 佛音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念念不捨彌陀佛名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念念不捨彌陀佛名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