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宗派,第一个对治就是「爱取」


几乎所有的宗派,第一个对治就是「爱取」

视频播放地址:点击播放

楞严经修学法要12-1

几乎所有的宗派,第一个对治就是「爱取」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三面,戊二、审详烦恼根本。

我们不管修学哪一部经典,它的整个内涵,都包括了「理观」跟「事修」两个部分。那么「事修」当然主要是身口意的加行──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意业的观想,但是每一部经的「理观」却是不同的。有的是思惟业果、有的是观照空性,但是本经却是直接的「正念真如」,最为圆满的「回光返照,正念真如!」

为什么要「正念真如」呢?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猎人,这个猎人他在山中抓到一只小老鹰,他就把它抓回来家里面抚养。这个猎人为了节省经费开销,他就把这个老鹰跟一群鸡养在一起。这个老鹰牠的身体,当然结构特别强壮,但是它从小就跟鸡在一起,它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眼睛看到是鸡的相状,耳朵听到是鸡的声音,所以久了之后,它就认为它就是一只鸡,比较大的鸡而已;整天就跟它们在一起吃饭、睡觉、活动。

长大以后,这个猎人就想训练它飞翔,但是这只老鹰,它怎么样都没办法飞起来,因为它认为牠就是一只「鸡」。我们的「自我意识」就是这样──我一定要跟着妄想走,我没有跟着妄想走,我活不下去的。

经过几次的努力以后,这只老鹰飞不起来,这个猎人就很失望,就把这只老鹰带到一个悬崖的高处,就把它放生,自由落体了!当这只老鹰快要接触到地上的时候,它的潜能发挥,瞬间展开牠的翅膀啊,然后…奋而飞起,开始飞到高空中去,原来它的翅膀并没有消失掉。

身为一只老鹰,它飞翔的能力,虽然几年当中都没有用,但是它的功能,一点都没有缺少,只是它以前忽略牠的能力如此而已。

我们身为一个「生死凡夫」亦复如是,我们一天到晚跟着妄想走,我们变成怎么样?自甘堕落了!虽然我们习惯于跟着妄想走,但事实上,我们的真如本性,并没有离开我们,只要我们回光返照,它随时存在,随时跟我们同在。所以说:《楞严经》整个思考,就是让你「回光返照,正念真如」。

先把「心」站在「真如」的角度,再来面对一切的断恶、修善、度众生。

从本经的角度,你不能站在「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不可以这样!我讲实在话,你站在妄想的角度,你不是它的对手,你要真的跟妄想拼的话,无始劫来,不管白天、晚上,你老是打它妄想,它的假名、假相、假用,那个潜在的功能、阿赖耶识的种子──习气如暴流!你不是它的对手的。

我们凭什么成佛?我们凭什么保持临终正念?凭的就是:「不随妄转」,这四个字。凭的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来没有妄想啊!你对这个道理要承当下来,你修行就有力量了,你才能够不断的突破——我们过去生养成的那种「自我意识」的思考模式,你就会进步很快。

戊二、审详烦恼根本

佛陀在进入整个《楞严经》实修之前,他提出两个决定义:

第(一)、说明「你要怎样发菩提心?」这个地方是讲「能」对治,我们面对所有的烦恼,所依止的就是「愿力。」

第(二)、你要知道「你所对治的烦恼,它到底在哪里活动?」它的处所在哪里?前面「发菩提心」,是约「能对治」来说的,这个地方的烦恼,是指「所对治」。总共有三段:一、总劝审详。二、正示审详。三、举颂劝修。

[己一、总劝审详]  我们看经文: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

【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详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

在「审详烦恼」的根本过程当中,有一个「总说」:

『第二义』──我们决定要发起菩提心、要上求佛道、要下化众生,从今以后我们不要再做凡夫;对于菩萨广大功德「六波罗蜜」啊,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广大波罗蜜的功德,生起勇猛精进之心,「丈夫自有冲天志,不成佛道誓不休。」心中决定开始要放弃这种有为的生灭诸相,包括外在的尘相、内心的感受,还有妄想。这些有为的生灭之相,我们不再安住在这样的相状了,开始安住真如了。那接下来该怎么做呢?你应当要详细的观察「烦恼的根本」。

什么叫烦恼的根本呢?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这个「烦恼」在本经当中分成两段:第一个是发业的烦恼,一个是润生的烦恼。

(一)发业烦恼:在十二因缘当中就是「无明」,就是「我执跟法执」,也就是心中有所得、有所住,这方面的烦恼。这个是比较微细、比较难断的,它会发动我们身口的造作。

(二)润生烦恼:就是我们心中「爱取」的那种烦恼,我们对于果报的爱取。

「发业烦恼」是造作业力,就像一个种子一样,但是你只有发业烦恼,没有「润生烦恼」,这个种子不能得果报的。比方说,你只有种子,你看我们田里很多种子,但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够得果报,这就是:为什么临终的那一念是很重要,因为你临终对什么爱取,「爱取」之水,就会「滋润」你过去很多的种子。

我们看过很多公案:平生做了很多善业,他在阿赖耶识的田地当中,洒下很多善种子,临终的时候起恶念,糟糕了!他去刺激他过去生的恶业,使令他先到三恶道得果报。反过来,在经典上也提出:一个婆罗门一生造恶业,临终的时候起善念,虽然他今生洒下很多恶业的种子,但是他过去生有善业的种子,他临终起了一个很坚定的善念,结果先滋润他善业的种子得果报。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最重要的就是「面对爱取」;「润生烦恼」对于「净土宗」的行者,是特别的重要。「发业烦恼」我们断不了的,但是「润生烦恼」这一部分,如果我们努力,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爱取」──后文会讲到:「以不取来对治爱取。」

这个无始劫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发业烦恼」跟「润生烦恼」,这当中是谁去造作?又谁来承受果报呢?从后面的经文来看──佛陀的意思就是:我们是「六根」去造作,是谁做呢?当然「六根」嘛。眼耳鼻舌身意,见闻嗅尝觉知去造作,那么又是谁去得果报呢?还是六根得果报。我们根据见闻嗅尝觉知,去攀缘染污的境界,或者清净的境界,去造善恶业,最后还是你的见闻嗅尝觉知,来承受你的苦受、乐受。所以说佛陀做一个总结说:

阿难!汝要修学无上菩提,假设你不知道烦恼是怎么生起的,它有什么相貌?(它有发业、润生,两种相貌。)你也不知道整个根尘当中,它是在哪里活动?(在六根活动!)那你连烦恼在活动的处所都不知道,你又怎么能够调伏烦恼、怎么成就如来的果位呢?

这里,其实佛陀已经锁定了两个重点:

第一个、当我们安住真如以后,你接下来要做什么事?

第二个、当我们已经把心带回家,安住现前一念心性,面对无量无边的烦恼,怎么办呢?

佛陀把烦恼分两类:第一个、微细的「我、法二执」──「发业」,这一部分你先不要碰它。第二个、「润生」,这个是粗重的,先对治「爱取」。「爱取烦恼」──几乎所有的宗派,第一个对治就是「爱取」。不过「圣道门」跟「净土门」对治爱取,态度是有所不同的。

理论上都是「不取」,就是我们上一堂课说的:面对我们的爱取,就用沉淀的方式,让它整个污泥全部沉淀下来。「圣道门」──对于「爱取」,是完全的沉淀,包括对三界染污的果报的爱取,包括对佛菩萨功德的爱取,全部要消灭。「净土宗」──我们后面会讲到,「耳根圆通」跟「念佛圆通」的最大差别,就是它在对治爱取是不一样的:

「耳根圆通」──对爱取是全盘的消灭。

「念佛圆通」──是有所消灭、有所保留;它消灭的是,对三界的爱取,但是它保留对净土的爱取,「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净土宗」的往生,来自于强大的愿力,「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而那种愿力、那种动力来自哪里呢?就是对极乐世界功德的好乐。那么这一部分,我们到了「念佛圆通章」再详细的说明。

总而言之,站在净土宗的角度,它是消灭对三界的爱取,但是保留对极乐世界的欣求。这个地方是有所不同的。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更多文章视频

识别并关注 娑婆客amtf

观看全集视频文字

识别并关注 一路西行amtf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学习完整经典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娑婆客amtf

娑婆客amtf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娑婆客amtf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娑婆客amtf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娑婆客amtf。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