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行修完之后,就要专修寂止修法





止观双运,方为禅定
无论显宗或密宗,所有修法可以归纳为两种:寂止的修法与胜观的修法。
寂止就是把粗大的杂念停止下来,让内心安住于平静而无杂念的的境界当中,并尽量停留很长时间,就是寂止的修法。胜观就是修空性或证悟空性的智慧。这二者是不能分开的,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称为真正的禅定。
譬如说,虽然有了证悟空性的智慧,但却不能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安住一分钟,则修行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反之,仅仅是心能静下来,甚至保持一两天没有任何杂念,但假如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也不能断除烦恼,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所以,标准的禅定必须二者兼备。
寂止还不是证悟大圆满或空性的境界,只是心静下来而已,在此基础上,如果有证悟空性的境界,才是真正的无上瑜伽大圆满。


遵从次第,循序渐进

对既没有修外加行培养出离心,也没有修内加行锻炼菩提心的人,或虽然修了但修行质量却不乐观的人来说,修这两个修法还为时过早。只有当出离心和菩提心生起来以后,才能修一些正行修法。如果是修显宗,就是修人无我、法无我的空性修法;如果是修密宗,就是修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的修法。但在修此法之前,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步骤,就是寂止的修法。

虽然在加行修法没有修完之前也可以修寂止,但没有出离心与菩提心的寂止,不能成为大乘佛法,也不能成为成佛之因。譬如说,四禅八定的寂止修法,外道也在修。外道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是为了解脱、成佛,而是为了神通和禅悦而修。只有在出离心与菩提心的基础上修寂止,才能成为大乘修法,才能成为成佛之因。

虽然读者的层次参差不齐,也不能说每个人都不是利根,但讲究次第也是有必要的,只有一步一步走,才是最踏实的。很多人不想、不愿意修加行,而妄图直接修大圆满或者大手印之类的正行修法,这都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所以,我们最好是在加行修法修完以后,再去修寂止修法。


为什么先要修寂止修法,而不直接修大圆满或其他密宗修法呢?

本来欲界众生的肉体就很粗糙、很粗大,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可能穿墙过壁。欲界众生的内心也同样粗大,各种各样的杂念此起彼伏、无法安宁;而色界众生的心已经非常平静,他们的肉体也像光明一般透明、轻盈且没有阻碍,穿墙过壁对他们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到了无色界更是如此,虽然《俱舍论》中说,无色界众生根本没有物质的身体,但实际上还是一种物质,只是更透明、更细微而已。

本来物质的种类就千差万别。过去很多人认为,物质是看得到的,诸如汽车、房子之类的东西。但现在人类已经发现很多以前我们不太相信的一些物质,譬如电磁波、量子力学里面的能量、暗物质等等,这些物质就不是粗大的物质,而是细微而精致的物质。

色界与无色界众生的身体,就是类似于这种物质构成的,他们的内心状态,也是自下而上由越来越平静的四禅八定构成。

因为我们欲界众生的心很不自在,波动幅度非常强大,每一刹那都是动荡不安的,随时会往外散乱而无法锁定在一个目标上。修五加行的时候老是观想不清楚,思维法义的时候总是注意力不集中,这就是没有修寂止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想证悟是很难的,因为心的本来面目已经被妄念覆盖得严丝合缝,除非加行修得非常扎实,有非常具德的金刚上师,自己对法与金刚上师的信心也非常强烈,则在没有修寂止的时候,也有可能证悟。

这种人证悟以后,不需要专门修寂止,因为证悟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平静的境界,其中不会有任何杂念,所以已经包含了寂止的成分,只需把证悟的境界慢慢延长,就算是有了寂止,但这不是普通人的路。



在加行修完之后,一般有一年到三年左右的时间专门修寂止修法

作为普通人,在加行修完之后,一般有一年到三年左右的时间专门修寂止修法。寂止修法修好以后,上师才会给具格的弟子传讲大圆满。传讲的方式也有点像禅宗,不是在法本的字面上讲,而是以心印心、不可名状的传法方式,但因为基础打得牢,所以证悟也是吹糠见米,功到自然成的事情。

修寂止有了明显进步的时候,修大圆满也会比较容易证悟。所谓进步是指:第一,能够比较轻松地进入寂止状态;第二,不但能轻松进入,而且在寂止境界中保持的时间也比较久。

不仅大圆满,包括生起次第也应该在这样的基础上修。很多人会说,修金刚萨埵的时候观想不清楚,这就是基础不牢靠的表现。

菩提心与出离心等加行修法本来就属于思维的范围,所以不需要心平静下来。但若试图在我们这颗像垃圾一样杂乱无章的心上修密宗修法,就不会有什么功德。只有经过寂止的过滤,把粗大的念头滤掉,让心慢慢清静下来以后,才能有真正的修法。

寂止的前期准备

律经当中说过,禅定的头号大敌或最大违缘就是噪音。修禅定的地方应该比较安静,最好没有任何噪音,万籁俱寂、了无声息。

其次,在修禅之前,要放弃身、口、意三门的所有行为。按照佛经所说,就是和三门相关的九种事业都要放弃。

九种事业包括:

身的外事业:即上班、吃饭、做生意等日常生活中的杂事。

身的内事业:即磕头、供佛等身善业。

身的密事业:即结密宗手印。

语的外事业:即平时的言谈(所有寂止修法期间,最好能止语)。

语的内事业:即念咒、念佛等语善业。

语的密事业:即密宗气的修法。

意的外事业:即平时心里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念头。

意的内事业:即观修人身难得、死亡无常、菩提心等善法。

意的密事业:观想佛菩萨等等。

总而言之,就是要放下身口意的所有事业。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慈诚罗珠堪布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慈诚罗珠堪布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慈诚罗珠堪布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慈诚罗珠堪布。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