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净戒简介 三聚净戒是指什么


菩萨的戒律没有特别的戒律形式。《法华经》中提到的“十不离王、太子、外行、梵志、恶搞、相扑等”,都是大乘佛教菩萨的原始戒律,但没有菩萨的戒律之名。在涅盘经《狮子手谱》中,戒律分为圣文戒和菩萨戒。它说:从初发心乃至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名为菩萨戒,若观白骨乃至证得阿罗汉果的名为声闻戒。这只是从志愿和行果的浅深而区别声闻戒和菩萨戒而已。又《涅盘经·圣行品》列举“息世讥嫌戒”如不作贩卖轻称小斗欺诳于人,因他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系缚,破坏成功。燃明而卧。常食一食未曾再食,不食肉不饮酒。进止常与三衣钵具,其止息床不置二枕。不故往观视军阵,不谄谀邪命自活等达四十四项。关于出家菩萨的制戒比之于《法华经》所说的“不亲近处”是更详细了。这些戒相虽有“害心系缚”,戒有三种:一者戒,二者受善法戒,三者为利众生故行戒。第一的戒是七众所受的戒即摄律仪戒。一切戒即三聚净戒的异名(《善戒经》卷四)。

三聚净戒简介 三聚净戒是指什么

《璎珞经》、《地持经》之外,汉译《摄大乘论》的三种译本关于“三聚净戒”的名称也有个别的不同。北魏佛陀扇多的译本称为“止戒、摄善法戒、作众生益戒”。梁真谛的译本称为“摄正护戒、摄善法戒、摄众生利益戒”。唐玄奘的译本则称为“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众生戒”。

罗什所译的《梵网经》和《璎珞经》、《地持经》并 称为大乘戒的三大圣典。它对后世的影响最大。《梵网经》虽没有明确提到三聚,但它说的十重四十八条轻禁的戒法是仿小乘比丘戒条的形式而制定的。这些“十重四十八轻戒”是大乘菩萨戒最具体的戒相。

三聚净戒的精神比之于小乘戒是积极的,它和小乘戒虽采取同样形式的律仪戒,但其说明却具有积极的大乘精神。小乘戒只列举那些不可为的事情,而大乘戒则多举那些不可不为的事情。关于禁止的戒,大小乘的精神也有不同。例如十重禁戒第一的杀戒,据唐法藏引《瑜伽戒品》解释说,如果菩萨看见盗贼为了抢劫财物将杀害许多人命或杀害大德圣者,想到那人若是这样地做必将堕于地狱受极大苦,菩萨因不忍看他堕入地狱受苦,决心让自己代他入于地狱而杀了他,所谓“以怜愍之心,而断彼命”。这在菩萨戒不但不为犯罪,反而是有很大功德的(唐法藏《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一)。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如是正闻

如是正闻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如是正闻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如是正闻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如是正闻。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