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发心:修菩提心而立退洪水、飞行自在和具足天眼、亲见诸佛的奇迹


菩提心成就

以下故事摘自民国时期郭和卿居士所著之《不可思议录》。

次年昂旺朗嘉上师来成都时,仍住在昭觉寺,方丈和执事僧都热烈欢迎。

当时正值酷暑,长期不下雨,各地设坛祈雨,经多日依然没有感应。正在无计可施之时,昭觉寺方丈见到上师莅临,就与寺院僧众商量道:

那位上师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我推测他一定有求雨的方法,我们何不向他求助?否则天旱成灾,本寺一千多亩农田没有收成,全寺的僧众都难以生存。

方丈和众多僧人去礼请上师时,他们就说:祈请大德悲悯无数有情众生将遭受的灾荒之苦,修法速降甘露。

上师允诺所请,只是嘱托必须找到一口干净的泉眼。

寺僧说:本寺后院有一口龙王井,泉清水深,传说有龙王居住,所以称为龙王井。

上师说:很好!于是在井口布坛,登坛修完初段法事,天色即刻骤变,阴霾密布;全段法事刚结束,立即天降倾大雨。

雨连下两天之后,四境受雨水滋润,万物复苏。

有一天,上师在寺外的阡陌中散步,见到方丈走来,上师与他谈及农事,大赞这个地方的地力之旺盛,禾苗庄稼之茁壮,堰水之清澈。

方丈说:确实如上师所说,然而从庄稼的情势来看,如果能再降一次甘霖,那么全境都将复苏。

上师听后,当即命令管家回室内取糌粑及碗盘过来。

然后他在灌溉农田的沟渠旁坐下,取渠水和糌粑做成供养龙王的食子若干,放置在盘里,就地念诵真言。

诵完刚将食子倒入沟渠中,立刻有稀疏的雨点降落。上师说赶快回寺。等回到室内,已是倾盆大雨了。

方丈常对人说:我一生之中,从未见到有如此法力的人,祈雨如同儿戏,只做少许食子倒入沟渠中,立降甘霖。

其实不只这次,我随侍上师在雅安弘法时,上师每次修法祈雨,必会天降甘霖,已经有多次了。

我听诸位上师说:修持菩提心成就者的功德,一举手摩顶,一吹气加持,立生效用。

朴普觉昂旺绛巴仁波切为近代修菩提心成就之大德,当拉萨洪水为灾时,仁波切书写自己的名字在纸张,命人投入水中,洪水立刻退去。

以此应该知道恩师为成就菩提心的人,所以能立降甘霖。

诸经论有云:“成就菩提心者,常有两倍于守护转轮圣王之诸天神,及守护神众而守护之。其衣物发爪,人天供养,能增福德,非人不能为害。”等语。

以此应知所谓有修有证之大德,指已成菩提心,已证真空性而言也。如是有情,即菩萨摩诃萨,彼双具菩提心之福德,真空性之慧德。

此福慧二德双具之有情,为一切善道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当前来礼敬而守护之。

如是有情,福慧二德之威光,为一切恶道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甚畏惧而不敢侵犯之。

以故如是有情之衣物发爪,为其福慧二德之直接加持物,正神敬而守护之,邪神畏而逃避之也。

其他不属于神鬼非人为祟之一切事体,以福慧二德之感应,有不可思议之力,故亦能获得不可思议之加持。

倾莲池:菩提心乃是成就佛道之根本基石,无菩提心不可能究竟成佛。真正生起菩提心的人,堪受人天之供养。

于修法而言,发菩提心能令行者速证世出世间之悉地。

阿底峡尊者来西藏时,有很多弟子久修本尊未能成就,尊者教授菩提心观修次第后,他们迅速见到本尊获得成就。

在尊者的传记中,还提到一位比丘因观修菩提心,获得了神足通,每天飞往北俱芦洲。

所以,发心、发菩提心,本就是一个重要的修行法门。具体的修持是有次第和方法的,而不是空谈。

在藏传中,菩提心的修法有两大传承,一是自他交换,二是七重因果次第。

据《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载:

尊者在慬哦大师的座前说:“我整个一生,纯修慈心。”慬哦大师听到这,立即脱帽说道:“这才是阿底峡尊者门人修行的善妙方式呀!”连连点头表示敬意。

有一次,尊者立下坚定的誓言——“愿一切生中不与比丘的事物相离。”因此,感得吉祥天母骑着神驴,驴声清晰地长鸣,来到他的面前说:“从今起直到你所发誓言的将来,我都愿作你修行的助伴。”

尊者说:“不管怎样做,或是在做了一些护持戒律,或是做了少许思修,及一些福业的当中,甚至不管宣说哪一种甚深经卷,一开口就是说——一切过失是自己的,一切功德是怙主有情的。

这一关键,在于将一切利益和胜利都给与其它有情,一切亏损和失败都归自己取受的心。如果不是这样,他就还没有获得知解。”

尊者说:“生在六道有情中哪一处,是无定的。可是不管生在哪处,都要不忘失对于一切有情作利益的心,哪怕是眼瞎了,也不丢失这一法。

耳聋了、瘫了、脚手跛残了、舌僵声哑了,也都不丢失这一法。”这表示尊者亲口坚许,他“绝不退转”利益众生的心。

朗日塘巴尊者由于昼夜不断勤修菩提心的三摩地,感得龙女三姊妹将朗塘处所供献给他,请求他修建僧院。

后来他向山顶飞腾的时候,在掉下了他的念珠的地上掘井,在掉下了他的帽子的那里,作修导师住屋的地方,而建立了朗塘寺。

内邬大师对他说,你所有的这些功德和安乐,不是从其他方面而来的,而是从菩提心所生出的果。

真实完全如内邬所说——他纯粹是以修自他相换菩提心为主要的。

朗日塘巴自己曾这样说:我呼出的气息,也没有作一次凡俗的呼出。我于任何时间中,我没有离开过依出入修取舍的菩提心法。

据说朗日塘巴住世的当中,朗塘的围墙以内,所有鸟、蝇、昆虫等动物,绝不彼此互相残害。

金刚座大德上师对穹波瑜伽者说:你去无量光佛的化身——朗日塘巴座前受具足戒吧!

这样的善知识朗日塘巴他对精修善业是长久不断作的,对于大乘一切法要,也是一点不放松地精研。

他游戏在一切陀罗尼门和三摩地等无量佛法中,并具足天眼及各种神通等一切功德,亲见诸佛现身,有如虚空中的星群。

《入行论》中有颂说:“ 若不将自乐,正换他众苦,彼不获成佛,流转亦乏乐。”

这位大师他真如颂中说的那样,在气息呼吸中修自他相换法门,以此而得到任运成就的功能。他自己曾经说:“ 我的气息没有作过一次凡庸的呼吸。”

尊者在塔谟隆寺住的时候,有一年夏天,色觉瓦的田中,发生了水灾,村民就跑来请求尊者修法退水。

尊者拿了一个截口的牛角,盖上图章封好后给来人,说:“将这东西埋藏在受水灾的潮水里。”

那里的人照他所说的做后,水立刻退了。

后来,村民把牛角截口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一纸条写的是——“比丘金刚狮子在此,水你快退!”


尊者与侠窝贡巴互为师徒,互说法要。侠窝贡巴说:“我对利益我的人,能舍身命,但对损害我的人却不能做到。尊者则对二者都能做到。”

尊者常常发愿——为利一切有情故,愿往生地狱中去。

尊者临终示寂时,说:“我平时的愿望似乎未成熟,此刻纯是清净境相(指如净土,迎接的天人等)显现眼前,这如何是好?我心中有些焦急!”

为一切有情愿入地狱,这样的大善业所感的果,岂是地狱?所以无地狱可入。

尊者曾著作《修菩提心八颂》,其内容是这样的:

常将爱乐心,以之对众生,

愿我胜宝身,思惟成大义。

与谁结伴时,众中自居卑,

愿以我念绳,绕他生胜爱。

诸行察自心,烦恼刚起时,

愿自他恶作,强制立回退。

性恶诸众生,被苦压迫时,

愿如遇宝藏,生起难得爱。

他者对我嫉,责谤等不情,

亏懊愿自受,胜利献他人。

愿我对谁众,极思利彼心,

对我纵毒害,观作是我师。

隐显诸利乐,愿供如母众,

诸母害与苦,我愿密取受。

八风污勿染,知诸法如幻,

愿以此胜慧,解脱无贪着。

倾莲池:看了这朗日塘巴尊者的故事,很令人受启发,他的一生都是在串修菩提心,因为菩提心而证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

菩提心是内外道、大小乘的根本区别,你看民间的信仰者,他们不会知道什么为一切众生的究竟解脱而修行,谈鬼色变。

以前曾梦见敦珠法王,梦中认为法王已经证得无上佛果,为了度化有情而不断乘愿降生。若是一个人有菩提心,修行就不会误入歧途。

古代的很多大德,因为长期观修菩提心而获得了世间出世间之悉地。菩提心可谓是速获成就,与本尊相应的基石。

希望诸位读者将发菩提心加入每日的功课中,具体可以是修学自他交换或者七重因果次第。

或者是诵修《华严经·净行品》、《华严经修慈分》,这两品都有菩提心的修法。

日嘎仁波切讲述的《一位虔诚的念了8亿观音心咒的藏族老婆婆》中提到:

她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不停的修行,光是六字真言大明咒就已经念了8个亿了,其他的心咒加起来也有几个亿了,因为成年不停地念咒,她的牛皮念珠绳子断了很多根,木头珠子也换了好多次了,连双手的指甲都磨得凹进去了。

她自己做的转经从不离手,大大的桶,转把就有水碗那么粗,她天天就这样一头拄在地上转动,包括生火的时候都是一手拉风箱,一手转经轮,嘴里还不停的念着咒。

由于时间过长了,手指头和指甲深深的陷入木把留下了痕迹,就连她常年做大礼拜的青石板上也被磨出了坑,看看老婆婆那么大年纪了还这样精进,就可以消除自己的懒惰心、傲慢心了,如果觉得自己很精进修的还不错时,那就多想想这个90岁的老婆婆吧。


知道吗?她这样精进修行是为了她自己吗?不是的,从来都不是的,她每天都在唱念着自己编的回向文,文词很美,连我们这些做上师的听了有时都很佩服,

她时常嘴里在念叨着:“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给所有的众生,愿他们的一切痛苦都让我承受。”

除了诵修关于菩提心的经文、次第,还可以在每次修法前的发心,以及之后的回向中,都以菩提心来摄持。

如上面说的那位老奶奶,她将诵修的功德真诚回向给一切众生,并愿一切众生的痛苦都让自己承受。

你不用担心这样发心之后,一切众生的痛苦都转移到你身上,那是不可能的事。

业果的法则是反作用的,众生为了自己而去损害他人时,将会感召痛苦的业报。为了众生而承受痛苦时,将会感召不可思议的胜妙之果。

在这里还特别推荐念诵《净行品》或者《华严经修慈分》,不只是口头念诵,还将观修加入其中,功德无量无边。

愿吉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莲池秘境

莲池秘境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莲池秘境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莲池秘境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莲池秘境。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