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达李亚经》讲解三


居士,如果一个人拿着草火炬迎风行走。你认为怎样?居士,如果这个人不扔掉草火炬,他会不会手被烧、臂膀被烧或者其他的身体部位被烧,因而被烧死或经历近乎死亡的痛苦?”“是的,尊者。”“正如这样,居士,圣弟子如此仔细思维:‘世尊说了草炬的譬喻来说明欲:多苦、多恼,过患无穷。’对此如实以正智见到后,他弃除散舍,培育无余灭除一切对世间的执取的定舍。

这段经文是讲草火炬的譬喻。我记得小的时候住在郊区,和几个同学去上一个加强课,回家很晚。家长来接的时候就是用的火炬。火炬是怎么做的呢?用晒干的向日葵的杆,裹上一些干草,有一米多长,烧起来火焰非常大,风一吹,往脸上刮怎么样,脸肯定会被烧伤。注解对这个譬喻的说明是: 火炬能给人照路,是比喻欲乐会带来幸福的信念。比如很多人都相信富裕能带来幸福,然后根据这个信念拼命赚钱。但是火炬的火焰会烧到人,这是比喻欲乐的危害。

我理解这里火炬的火应该是指嫉妒。一个人拥有欲的快乐,会招来嫉妒。我听说香港有狗仔队,专门挖名人、明星的负面新闻。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听别人的负面新闻呢?就是因为很多人对这些名人有妒嫉心理,巴不得他们出事,把他们的负面新闻报道出来,这些人就很高兴。但是对于那些被曝光的名人来说,会非常难受,就像被火烧了一样难受。

居士,好比有一个火坑,比一个人的身高还深,坑里是炽然的火炭,一个人来了,他想活不想死,想乐而不想苦。那时有两个力士抓住(他的)膀子靠近火坑。居士,你认为怎样?这个人会不会把身体缩成一堆?”“是的,尊者。为什么呢?尊者,这个人知道,如果他掉下去就会死或者遭受近乎死亡的痛苦。”“正如这样,居士,圣弟子如此仔细思维:‘世尊说了炭火炕的譬喻来说明欲:多苦、多恼,过患无穷。’对此如实以正智见到后,他弃除散舍,培育无余灭除一切对世间的执取的定舍。

这里的炭火坑是比喻 恶趣。享受感官欲乐会增长贪烦恼,而贪烦恼会让人投生到恶趣(地狱、饿鬼、畜生)。其实贪烦恼不仅仅会让人来世投生恶趣,也会带来现世的灾祸-比如战争。在《大苦蕴经》里面,佛陀就说到战争带来的痛苦。两个国家或者两个集团利益冲突非常激烈的时候就会爆发战争。战争是怎么来的?其实还是因为欲。我们看一下历史上的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很多都是为了争夺领土、资源。过去日本侵略中国,原因是当时日本想占有中国的土地和资源。那我们中国就抗战了八年。最后日本也没捞到便宜,还挨了两颗原子弹,两个城市报销掉了。所以贪欲会引发嗔恨,而嗔恨的破坏性很大,会带来像炭火坑那样的痛苦。

居士,就好像一个人在梦里看到宜人的花园、树林、草地、湖泊。他醒后什么都看不到。正如这样,居士,圣弟子如此仔细思维:‘世尊说了梦的譬喻来说明欲:多苦、多恼,过患无穷。’对此如实以正智见到后,他弃除散舍,培育无余灭除一切对世间的执取的定舍。

这个譬喻说明什么呢?这是说明 欲的无常。以前讲到这个譬喻的时候,有位贤友说,做股票的人会有这个感觉:今天这个股价上去了,赚了很多钱,明天掉下来,什么都没有。

居士,好比一个人借了一辆车和耳环-用这些借来的东西穿戴、装备好后他到了市场。人们看到他会说:‘啊,那个人真富有,他享有那么多的财富。’当物主见到他时会把(他借的)那些东西拿走。居士,你认为怎样?那个人心情会变糟吗?”“是的,尊者。财物被别人拿走了。”“正如这样,居士,圣弟子如此仔细思维:‘世尊说了借贷的譬喻来说明欲:多苦、多恼,过患无穷。’对此如实以正智见到后,他弃除散舍,培育无余灭除一切对世间的执取的定舍。

注解对这个譬喻的说明是:这是比喻欲乐的 暂时性,无法长久地拥有。我想起厦门过去有个富豪,搞走私发了大财,非常富有。他在厦门建了个红楼,据说那个红楼跟王宫一样,里面的享受应有尽有。他就用这个红楼腐蚀、拉拢了不少政府高官,在当时可以说是有钱有势,很风光的一个人。但是后面他走私暴露,被国家查处,逃到了加拿大,但最后还是被引渡回来,所有财产被没收,还被判了无期徒刑。听说他的房产远不止红楼这一处,后来法院把他被没收的其他房产拍卖,买到的人都说里面的装修非常豪华。当时在厦门呼风唤雨,红极一时,现在锒铛入狱。以前靠走私得来的荣华富贵对他来说就像借来的东西,最后还得还回去。

居士,好比城或村子的附近有一个密林。那里有一棵硕果累累的树,但没有果子掉在地上。来了一个寻找果子的人。到了树林后他看见了这棵硕果累累的树。他想:‘这棵树结满了果实,但没有果子掉下来。我知道怎么爬树。我最好爬上树吃个够,再把包装满。他爬上树吃了个够,再把包装满。那时,第二个想摘果子、寻果子、找果子的人拿着斧子走(过来)。他也到了树林,看到了这棵硕果累累的树。他想:这棵树结满了果实,但没有果子掉下来。但我不知道怎么爬树。我最好把这棵树砍倒,吃个够,再把包装满。他于是准备砍树。居士,你认为怎样?如果那个第一个爬上树的人不赶快下来,树倒的时候,他会不会摔断手、或者摔断脚、或者摔断其他肢体,因而死亡或者受到近乎死亡的痛苦。”“是的,尊者。”“正如这样,居士,圣弟子如此仔细思维:‘世尊说了果树的譬喻来说明欲:多苦、多恼,过患无穷。’对此如实以正智见到后,他弃除散舍,培育无余灭除一切对世间的执取的定舍。

这个譬喻说明对欲的 追求无止境,而且不管别人死活。人一旦被欲望控制的时候,他是没有道德,没有理智的。以前看一个寓言故事:有个人到金店里拿了黄金就走。当场就被店员逮住了。店员就问他:“你好大的胆子!没看到有这么多人看着吗?”他回答说:“我看到的只有黄金,其他都看不见。”这虽是个笑话。但寓意很深:一个人被贪控制的时候,眼里除了贪的对象,什么都看不见。有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完全无视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像现在很多地方污染很严重。原因就是有的工厂不管国家环保的规定,直接把污水排河里去了。如果污水要按照环保的规定去处理,那要花一大笔钱。直接排河里,省掉排污费,他的利润就增加了。结果,河里的鱼也毒死了,水源污染了以后,喝了水的人会得病,用被污染的水浇庄稼,农作物都是有毒的。为了追求利润,什么都不管。就跟譬喻说的一样:为了吃果子就把树放倒,也不管前面那个人会不会摔得半死。

如果佛陀仅仅说:欲很危险,有很多过失,印象不会很深刻。但是佛陀用几个生动的譬喻来说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多思维这些譬喻,对欲的贪求,就会减弱很多。

经文后面的内容就提到去除贪欲烦恼有助于我们证得神通和道果,实现真正的出离。关于神通、道果,我们在止观禅修知识分享再详细说明。这篇经文我们先学习到这里。(完结)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南传佛教经典禅修

南传佛教经典禅修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南传佛教经典禅修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南传佛教经典禅修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南传佛教经典禅修。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