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显示方式最新更新排序,一共显示10条信息,上5条是佛学视频,下5条是素食视频,翻页同步。

老王是远近闻名的气罐子,因为他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生气。儿女超过两个礼拜没有来看他,他自己生闷气,周围的邻居跳广场舞没喊他,他还是生气,超市东西打折他没赶上又在生气。没多久,老王感觉呼吸急促,晚上失眠,无精打采,食欲不振。去医院检查说是生气导致的,这个检查结果让儿女们哭笑不得。就劝老王:“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什么没经历过,什么没见过,成天因为一些小事生气,您看,气出病来了吧。”老王自己也很郁闷,居然生气还能生病,从那以后,老王尽量控制不让自己生气,渐渐地他发现遇到再生气的事情自己也不生气了,他觉着因为生气得病太不值得了。

光阴如此短暂,生活中一些无聊小事,又哪里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去生气呢?相信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过为琐事生气的经历,无非是为了争高低、论强弱,可争来争去,谁也不是最终的赢家。你在这件事上赢了某个人,保不齐会在另一件事上输给他,输输赢赢,赢赢输输。当你闭上眼睛和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你和普天下所有的人是一样的:一无所有,两手空空。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不要把时间耗在争名夺利上,不要总把“就争这口气”挂在嘴边。真正有修养的人会把这口气咽下去,因为气都是争来的,你不争就没气,只有没气你才会做好事情,也只有没气你才会健康的活着。

遇到让自己生气的事情我们要学会退一步,学会静心,佛法说忍辱是大智慧,你只要做到就是修到了大智慧。

大部分人对佛教不是很了解,只是有个模糊的印象,就只是知道佛教吃素,不杀生,知道佛教修行,但是并不知道修行的目的和方法。

佛教起源于释迦牟尼的慈悲心,目的是让人们摆脱世间的种种烦恼和痛苦,而佛教所说的一切,都是教你怎么摆脱生死轮回,生老病死种种痛苦。因此在我看来,佛教并不能算宗教,而只是一种方法,佛经与教人学唱歌,教人打乒乓球的书籍并没有什么不同,区别只是在于佛经教的不是唱歌打球而是教人怎么摆脱烦恼与痛苦。说完了以上佛教修行的目的以后,我们再来说说佛教修行的方法:释迦牟尼的方法究竟是什么,他怎么能摆脱生死烦恼?他不是也只活了八十多岁就死了吗?怎么能说他摆脱了生死呢?

还是从我们的目标说起,要想摆脱生老病死种种痛苦,是否只要找到长生不死、快乐无忧之药就可以了呢?是的,只要你找得到就行。可惜的是,世间并没有这种药,有生必有灭,有年轻就有衰老,有快乐就有痛苦,“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缘在则生,缘去则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无常。

既然没有长生不死之药,那么要摆脱生老病死种种痛苦岂不是不可能的?并不是这样的,人们还是能够摆脱这种痛苦的。这是因为,人之所以有生老病死种种痛苦,其根源并不在于生老病死本身,而是在于人对生老病死的态度。当一个人能够坦然面对死亡,“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那么他对死亡的烦恼就是不存在的;当一个人的内心强大到能够坦然面对一切烦恼痛苦时,这些烦恼和痛苦对他而言就是不存在的。就好象有些人到了星期天就开始烦恼星期一要上班了,而有些人却不会烦恼一样,这其中的差别是在于人的内心,而不在于上班这件事。

现在你可能已经知道佛教是怎么修行的了,佛教就是修心,面对顺境逆境心无差别,别人羞辱你你坦然接受,衰老死亡也顺其自然,这就是佛教,当你经过一年、三年或十年这样的修行,终究有一天你会摆脱一切烦恼,出离生死苦海。到了那时,你可能会记起自己以前生生世世的事情,从而相信轮回不虚。

真正想要出离生死,还是需要多看佛经和高僧大德的论述并且在理解之后照着去做,这里列举几本书籍:《六祖坛经》、《金刚经》、《无心论》、《二入四行》、《佛遗教经》,还有现代的《当代南传佛教大师》、《念住呼吸》、《灭苦之道》。

要想真正做到摆脱烦恼,看破生死,还是需要多读经书,参透里面的内容。

修善行并不和工作事业冲突,工作时努力工作,同时也能用善巧附带累积很多资粮。

行善的方式很多,随喜也是一个善巧。有时看到寺庙办祈福消灾法会,众人在诵经持咒,或知道有人捐款盖佛塔或寺庙,或救灾济贫,或捐血做义工等等。虽然自己没时间和能力亲身去作,只要在心中虔诚发心随喜,也可以得到和他们同等的功德。如果家里有佛堂,可以买一些供杯,放些供品来供佛。如果家人反对,没办法在家里设佛堂,就可以把佛堂放在心中用意念观想,上供下施。这些都可以培养自己的善根。

如果我们常常以正知正念约束自己的身口意,常存善心,不用刻意,在生活当中自然就可以累积非常多的资粮。比如,我们天天吃饭用餐时,也可以修善行。在吃饭前,先念供养文,以美妙的食物来供养佛法僧三宝。希望供养的福报,成熟在贡献食物者或拥有这些食物者的身上。

在吃饭时,可以将皈依境观想在自己的喉咙里,将一切食物供养给十方诸佛菩萨。将食物咽下的时候,观想下施给身体里所有的微生物。如此吃饭,上供下施就都做到了。此外,我们在穿一件新衣服之前,可以先将新衣供养给诸佛菩萨。要想这是诸佛菩萨赐给我的,心存感恩与欢喜,然后再穿上去。这时佛菩萨被我们供养了,我们也有了具有加持的新衣穿,两者都很圆满。

所以,不一定要花钱买花和水果供佛,或到一间寺庙或道场去拜拜才算供养。如果有时间和能力,当然可以常常这样做。如果没有时间或没能力的时候,可以多做好事积德行善。

到晚间睡觉,就等于死了一样。白天又醒,醒了就等于生,不过此生死是短暂的。我们一生的寿命在时间上比较长远一点。生死就像睡觉和醒著一样。

我们有时糊涂,有时明白,明白就是生,糊涂就是死。所以这念明白,这一念就活了。这一念糊涂,这一念就死了。这是一个短暂的生死,无论短时间的生死也好,长时间的生死也好,都是在生死轮回中转,浮沉不定。有时生在富贵之家,有时又生在贫贱之家,有时又去做牛、做马,有时又去做饿鬼畜生,下地狱。这些都是在轮回生死的苦海里飘流不定。因为这个生死循环无竭,没有完的时候。

释迦牟尼佛看见众生太过可怜了,所以也就等不了,而不问自说,说出净土的法门。净土的法门是很容易用功的方便法门。此路很直,只要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拿出信心、愿心,行心,这就够了。所以信愿行是往西方极乐世界的三资粮,三种路费。第一就要信阿弥陀佛,信极乐世界,信念佛法门能生到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要有信心,不要说我未见此事,无有证据,而我无法生信心。只要你有信心,旁的都不要了。然后再发颐,愿意见阿弥陀佛,愿生极乐世界,愿修念佛法门。发愿之后就要照净土念佛的法门去修行,要老老实实念佛,真真实实念佛。念得多了,才能打成一片,一心不乱,得到念佛三昧,那一定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在念佛时,也就是给极乐世界打电报。念一句佛,就打去一个电报;念两句佛,就打去两个电报。天天给阿弥陀佛打电报,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也有雷达,也有收电机。收电机和雷达是什么?即是七宝池的莲花。你念一句佛,莲花就长大一点,你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莲花就大如车轮,等你在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一灵佛性,一灵真性,就投到莲花去化生。等莲花开了,你的佛性亦现出来,故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我们愿意得到上品上生的莲花为父母,花开就见到阿弥陀佛,悟入无生法忍。

没接触过佛法之前自己做了许多错事,现在想念经来消除自己业障的,《妙法莲华经》可以消除业障,积累福报。

《妙法莲华经》是佛教经典。简称《法华经》。 法华经、楞严经与华严经并称经中之王。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

此经说三乘方便、一乘真实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等内容,为天台宗等据以立说的主要典籍。全经主要思想为空无相的空性说和《般若经》相摄,究竟处的归宿目标与《涅盘经》沟通,指归净土,宣扬济世,兼说陀罗尼咒密护等,集大乘思想之大成。主旨在于会三乘方便,入一乘真实。

全经大段分科,古来主张不一。隋智顗作《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立序品为序分,定方便品至分别功德品前半为正宗分;以分别功德品后半至普贤劝发品为流通分;又以前14品为迹门,后14品为本门。后人多依其说。

《妙法莲华经》,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佛讲此经之前,就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业障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来看,大有益处。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