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菩萨寺慧光法师

【尔时。一切诸来大众。咸见如是种种云雨。亦闻如是诸法音声。随意所乐。各见其身种种香华。宝饰。衣服之所庄严。又各自见两手掌中。持如意珠。从是一一如意珠中。雨种种宝..

仁焕法师念“佛七法会”开示:念佛关于念六字和念四字的问题,我也不是随便说的。2003年闭关的时候我是念四字,不是念六字,七天七夜没有停过。到2004年重新闭关的时候,梦..

大家早上好!我的咽喉炎已经有两个礼拜了,本来感觉两天就可以好的,因此又去讲了两次课,结果患上加患,这是我没有去爱护它的缘故。所以,今天大家都坐近一点,使我的嗓子..

有人发了信息问我:“要我知足常乐,我乐不起来怎么办啊?”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修道?修道第一个就是要训练出内心的快乐。如果别人给我们快乐永远不究竟,自己内心产生的快乐,..

所谓“利行”,是指菩萨践行利益众生之道。我们把悟道之人称为菩萨,对于没有悟道的人,如果他的行持与菩萨行相同,我们也称他为菩萨。首先是“喜舍”,用财物跟众生结缘;..

不要去执着生死佛教对生命实相的观察、透视,无非是让我们知道生命存在的痕迹是可变的,也是不可靠的。既然这样,你就不要去执着它。人的生命现象是非常复杂的,人和人的相..

大年初一,弥勒菩萨的圣诞日,我跪在东方山千手观音像前,听师父一字一句地教我说皈依文。从此,我成了一名正式的三宝弟子。在整个皈依过程中,我的眼前不停地闪出一个身影..

圣种性,圣是圣人,就是十地菩萨。这个十地菩萨的“地”跟前面十住菩萨的“住”是很像的,“地”是不动的,“住”也是不动的。十地菩萨的表现在哪里呢?就是你不会偏,我们..

佛陀看望病比丘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和大比丘众一共五百人在一起。当时,罗阅城中有一比丘,身患疾病,甚为困悴,卧大小便——就是大小便都不能自排,不..

修行是件快乐的事实际我个人24岁出家到现在60岁,我们师父们也可以见证,我每天虽然累,但却很快乐。因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当我选择了这条道路的时候,我一定要快乐地应对于..

遇到逆缘就叫增上缘修行中会遇到逆缘,逆缘在佛教叫增上缘,遇到逆缘就叫增上缘。增上缘是什么呢?你越难它越起,就像篮球一样你越拍它,它就越跳,所以呢这是叫增上缘。逆..

问:请问师父,现在有不少居士在讲经说法,其实大部分居士根本就不会讲经,也没好好学过教理,尽讲一些什么鬼神附体,什么念佛感应了。某些居士讲经时,也有不少出家僧人坐..

拜佛跟拜神,实在是大不相同。拜佛的人,是彻底的解决内在的问题,他能够回光返照,能进、能退,能够忍辱,有般若的智慧。拜神不同,哎呀!你可要保佑我儿子平安,不然就是..

生病能治治嘛小病从治,大病从死。原先我们医疗室有个师父他负责,有个师父发高烧了,测一下四十一度,然后他说:师父你就别治了,你赶紧念佛往生吧!他在那拚命念佛,拼命..

【淡然安静守护慈悲】别期望所有人都能懂你,那是不可能的。更不需要强求着去懂所有人,那是随缘的。大千世界,每个人都不相同,无需强求一致。在心情糟、烂、差的时候,用..

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纷扰,都可以转化为修道的资粮,可惜我们却往往陷在情绪的纷扰中,无力自拔。修行是否入道,看能否及时回光返照,起心动念,历历分明。而这,离不开文殊菩..

人来到寺院游览参拜时,都喜欢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纪念一下此刻的心境。而每当来到三宝殿宇之时,大家也都常常希望能用镜头记录庄严的佛像,留住这庄严肃穆的时刻。不过,相..

一信徒问师:师父,现在的世道很乱,怕影响到我的修行,想去一个清净的地方闭关修行,希望师父给个指导意见。师答:我没啥可指导您的,只能给您打个比喻:假如您关上心门,..

每个社会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职业使命:交通警察是维持交通秩序、确保道路通畅的,出家人是指导大众修行的。寺庙是给大家做示范的、是大家修行的一个模板。但佛法不离世间觉,..

人不平安来自运气不好,福气不顺,正气不对。运气是后天的事情,命是先天事情,命的善根就是先天。运气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后天叫做福德。先天有善根,人才有良好的信仰..

佛教中的“菩萨”两字具名菩提萨埵,又曰菩提索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旧译为大道心众生,道众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众生,求道求大..

别人念经能帮你解脱吗?修行,不是说修一下子马上就能够成就,“我念佛念了好久了,诵经诵了好久”,就能解决;我们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业障太多太多,需要我们有一定的..

修行就要修到证得空性,由于一切无差别,因此生起了佛陀的慈悲心。当然我们凡夫还有我执,有了我执之后这世界便有长、短、大、小的种种分别。但为了不让自己有我执,所以祈..

菩萨,乃成佛之因。我们想要成佛,必须从菩萨做起。或许有人会觉得,自己受了菩萨戒,就已获得菩萨身份,至少也是走在菩提路上的行者了。但扪心自问:我们可曾发起菩提心?..

整个修行当中就是四个字:莫向外求!你一定心中有仁者心动,有动过,你才会有这个世界出来。你一直在动,它就一直出现。所以我们在佛法说,这完全是循业发现。你所受用的每..

问:当自己遇到人或事儿,刹那间就会一丝贪嗔闪过心头,第二念是思惟还真是和上一念吻合,第三念才是分析不让自己动这个坏念。请问法师:我这前面的第一念是哪里来的?如何..

《智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欲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何以故?烦恼强故,未得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途,焉能救彼?假令得生人中,圣道难得,以施戒福..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一、世间之道(一)、世间之道最有代表的就是孔孟之道;我们今天研读上下篇的《论语》,到底《论语》讲的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彻悟禅师语录》,大家看这个文句: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不变,终日随缘。夫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界,便念九界。..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