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一切如来说 持戒最第一(西方寺传授三皈五戒暨在家菩萨戒)


一切如来说.持戒最第一 ──西方寺传授三皈五戒暨在家菩萨戒

宽运法师早斋过堂开示

公历2011年6月21日,正值为时二十一天的「华严吉祥法会」圆满之日,西方寺举行了「传授三皈五戒暨在家菩萨戒」仪式,参加信众有逾百人之多;是次传戒法会恭请西方寺法主和尚上永下惺长老为得戒和尚、大屿山观音山住持上融下灵长老为羯磨阿阇黎、西方寺方丈宽运大和尚为教授阿阇黎;法会庄严殊胜,气氛感人;大众皆感到佛光注照,法喜充满。现将大和授戒当天早斋过堂开示全文刊出,以飨网友、读者:

今天清晨,我们授戒圆满,首先要恭喜大家成为菩萨!昨天晚上,跟大家简单地讲一讲菩萨戒里面的六重二十八轻戒;今天我们难得请到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一个八十五岁、一个八十七岁;一个是得戒和尚、一个是羯磨阿阇黎,二老为大家授戒,这个都是大家的福德因缘。所谓「受戒容易守戒难」,我们受了戒,就必须要坚持,正如经上所说,真正的佛弟子,宁舍身命都要守护这个戒。

在《法句譬喻经.护戒品》第二中有这样的一个公案:

过去,佛陀在古印度的舍卫国祇桓精舍里,为诸天神及人讲说佛法。当时,罗阅祇国有两位新学比丘,想要来拜见佛陀。

他们两人一个守戒比较严谨,一个就稍有不及。因为以前没有飞机,没有火车,也没有轮船,怎么样呢?唯走路去拜见佛陀,两人结伴同行,千里迢迢赶来见佛,走啊、走啊;途中路经一处荒野,该处渺无人烟,由于这个时候正好是夏天,天气非常的炎热,以致泉水都干涸枯竭,他们疲累交加,非常的饥渴,虚脱到几乎不能呼吸;他们发现几近干涸的湖泊,尚有些许未蒸发的余水,但是水中却有肉眼可见的细虫在飘游,不能直接饮。当然,如果是现在,我们用放大镜一看,所有的水里头都会有虫,或其它的生物。

此时,二人相互对望,其中一位比丘甲感叹道:「我们今日从远地而来,无非为见佛陀,可惜没有这个福份,我们恐怕都会渴死在这里。」

另一位比丘乙却不同意道:「性命重要,生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修行?我们还是先喝了水,把生命保住,继续前进,这样我们就能见到佛陀,其余的事,等以后再说吧。」

甲比丘却坚持道:「佛陀制戒,以仁慈为本,如果以杀生来保住自己的性命,那么就算是见到了佛,又有何益?我宁可因守戒而死,也绝不犯戒而苟且偷生。」

乙比丘觉得甲比丘太过执着,不懂权变,也就不管甲比丘的死活,径自饮下有虫的泉水,接着起身独自上路。

甲比丘由于坚守净戒,不肯饮用泉水而渴死于半路,但却以此功德,死后实时转生于欲界第二忉利天上。

甲比丘当了天神的第一件事,就是思惟自己生天的因缘。他发现自己是因持戒不犯,故而生天。于是他更加深信净戒能招福报,于是持香花下凡,以神足通快速地来到佛前,跪在地上,额头触地,顶礼佛足后,然后恭敬的站在一旁。

乙比丘虽喝了有虫水而保住了命,但因身体虚弱,加上路途疲顿,经过了数日才抵达佛所。乙比丘见到了佛陀,便稽首佛足,礼毕后向佛陀哭诉甲比丘不幸的遭遇。

佛陀等乙比丘说完后便以手指着身旁的天神说道:「站在我身旁的这位天神,就是你的同伴,他因坚守戒律而生天,他以神通比你先到。」

佛陀接着说:「你虽然见到了我,但因不奉我所制的戒律,及不明白其中的戒律精神,即使是见到了我也等于没有见到。反之,若能奉行经戒,则此人虽离我有万里之远,却等于在我的眼前。」 

以上就是宁死不犯戒,而死后生天的故事,试想想,为戒而宁舍身命,这个守戒的功德与利益是多么的大!

既然今天大家已是发了心的菩萨,应该怎样学、怎样修,又以什么为依呢?在《华严经.离世间品》中说到,菩萨有十种依:「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依。何等为十?所谓:以菩提心为依,恒不忘失故;以善知识为依,和合如一故;以善根为依,修集增长故;以波罗蜜为依,具足修行故;以一切法为依,究竟出离故;以大愿为依,增长菩提故;以诸行为依,普皆成就故;以一切菩萨为依,同一智慧故;以供养诸佛为依,信心清净故;以一切如来为依,如慈父教诲不断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为如来无上大智所依处。」

十种依的第一依,就是「以菩提心为依」,就是永远不能忘失自己的菩提心,永远以菩提心为依为伴。第二依是「以善知识为依」,因为善知识能令我们与人和合如一,而「和合众」即是出家众,所谓和尚、和尚,以和为尚,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和合,这个「和合」非常的重要。第三依是说,一个菩萨要「以善根为依」,只要你以善根为依,就可以增长你的功德,这是菩萨应该学的。而第四依是「以波罗蜜为依」,我们都知道,佛教有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我们学做菩萨,就要以它来修,因为佛教经常说「六度万行」,所以勤修菩萨行就能增加我们的福德资粮,让我们具诸细行,所以我们要以「波罗蜜」为依。第五依是要「以一切法为依」,一切的法都是菩萨应该学习的地方,可令我们可以究竟出离,将来有一天离娑婆、出三界,最终成佛;只有依法而信、而学、而行,总有一天会有所成就;所以我们实际上要以三宝为依,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根本。

当然一个菩萨更要「以大愿为依」,这是第六依。我们要有愿,要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无尽誓愿断,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样就可以指引我们的菩提路,增加我们的菩提心。还要有第七依,就是「以诸行为依」,好像〈普贤菩萨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净土,这是普贤菩萨的愿;还有观音菩萨的愿、文殊菩萨的愿、弥勒菩萨的愿、地藏菩萨的愿,这种种的愿,我们都要学习,要「以诸行为依」,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要「普皆成就」,就是说要「成就了所有的成就」,我们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就,而唯有最后成佛了,才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第八依是「以一切菩萨为依」,我们要以大菩萨,即刚才所说的,三界外的正定的菩萨为依,为什么呢?我们与菩萨的智慧是同一的,我们跟菩萨是「同志」,因为大家都是同一个志向。而第九依,我们要「以供养诸佛为依」;我们供养诸佛,是因为诸佛有无量的功德。而一般的供养,有所谓「四事供养」,即供养卧具、衣服、饮食、汤药等;当然而供养之时,必须以恭敬心来供养,如是的话,就可以让我们信心清净;我们信心清净就没有染污烦恼,而菩萨修行的目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在上求佛道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供养诸佛菩萨,以供养诸佛为依。

与此同时,更要「以一切如来为依」,这就是第十依;「如来」就好像慈父一样教诲我们;所以我们应该以如来为依,只有这样,我们每一天都能得到诸佛如来的教诲,如果就会增长我们的菩提道业。所以,大家今天受了菩萨戒,目的就是希望将来能成佛,所谓「上求下化」、「自利利他」就是菩萨道的基本精神,要知道,我们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不过要是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说真正的自他两利。当然了,学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据经中所说,修一个「十信」位就要一小劫的时间,即是使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的罗汉(须陀洹),还要来回人、天界多少回呀?还要有七次那么多。而就算成佛了,仍要来回娑婆世界八千返,才能成就无量的功德;来来去去的有八千次之多,要经历这么漫长的历程才能成佛。

但是「佛道无上誓愿成」,由于「佛道无上」,所以我们才一定要成誓愿。从今天开始大家都是菩萨戒的弟子及三皈五戒弟子;皈依五戒是基础,接着就要受八关斋戒,还要受菩萨戒,到最后成佛,这才是「普皆成就」,才不会辜负我们两位老和尚,还有各位的发心;我们受菩萨戒目的其实就只有一个──就是成佛度无量众生,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愿望,希望大家都能信守这个愿望。弥陀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1我们念佛、诵经、放生、供斋或做任何善事,都需要做回向,回向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是完整修法或善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修完法或做完善事后不回向,功德白白流失,实在是可..

在色达境内一个叫霍西的地方,于1969年(十六绕迥火鸡年)9月22日(佛陀天降日),格花堪布诞生在一个父母亲家族都辈出大成就者的家中。小时候父母带他到色达洛若寺住持罗珠..

关于宽运法师

宽运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宽运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宽运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宽运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