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并非适合所有人 佛教过午不食好处说不尽


过午不食更有利于健康

近年来由于肥胖、三高人群的数量在逐渐递增,社会上应运而生并流行起来了各种“辟谷”或者与之类似的断食、饥饿的疗法等等。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大都比较不爱运动,宁愿闷在房间里也不愿意出去,同时也怕苦和怕累,于是乎社会上就出现了各种辟谷培训班以满足这类人的需求。

辟谷本来是道教里一种很好的养生术,最早起源于古代的修行者,修到一定程度需要进一步深入修行时,为了更好地修道加上又没有人照顾饮食的时候,就得通过“服气”来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方法。辟谷食气又叫龟息,道家认为乌龟之所以长寿就是因为它食气,同样气在人体内循环不止是不可或缺的,气的运行包含着人体最深奥的秘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虽然有些夸大,但还是有一点道理。然而真正懂得辟谷的人会根据每个人的层次、体质需要、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给予辟谷的指导,从而达到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修行的目的。

辟谷确实有很多好处,然而辟谷不当也会出现很多弊端,有些人出现营养不良、伤害体内正气而使得疾病加重;有些人身体条件不适合辟谷而强硬辟谷耗伤了正气,导致身体更加糟糕。所以辟谷这种修道的方法并非每个人都需要,倘若是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体质也是不尽相同。

那么作为学佛的我们如何看待辟谷呢?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中说到,“又我所有六年苦行历诸难事,但为降伏诸外道故。又欲令诸众生起精进故,一麻一麦为所食者,欲令身器得清净。故我昔如是于六年中修苦行时,有五百万天众仙众,皆得智通三昧。是故当知我修此行以善巧方便为利益故,先受乳糜食已方成正觉,何以故?末世众生皆以饮食而为资助,有诸众生求道果者。若无饮食资身,彼不能增进,咸生退屈。若得饮食为资助者皆获安隐,以安隐故,于诸善法而悉记念,乃能增进趣求道果。我欲令彼末世众生如是学,我先受饮食后方进道”。有此可见佛陀六年苦行,是为了示现降伏外道、令众生精进、令身器清净,并非徒劳无益为之。

伟大的佛陀所示现的苦行也为我们提供了现身说法的作用,在佛陀初出家之后就进入森林静坐思维,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其实这“一麻一麦”并不一定是指的就是一颗麻米或者一颗麦子,这里的“一”是指单一,也就是说当时佛陀每天就烧煮一点麦子或者麻米来吃,用以维持色身的能量需要。也许是粥也是汤水,现在已无法考证了,反正量很少,不然也不会饿成皮包骨头,犹如枯木。佛陀吃一麻一麦,并不是没有人供养,而是他思维一切众生皆以食物而受生,要了生死那就要断除对食物的欲望,但是又要维持色身的需求,所以吃的非常少。

佛陀通过这六年的苦行也让他认识到了苦行不是成佛之真因,即从座起,离开森林并接受牧女苏伽陀的牛奶供养,从而恢复身体,之后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佛陀的示现告诉我们,末世众生都要用饮食来资助身体,若有众生求证圣道,倘若没有饮食去资养色身,他们就不能精进伴道从而生起退屈之心,倘若有饮食资养他们就会获得安定,这样才能把诸多的善法牢记于心中,道业才能精进以至于趋向佛果菩提。佛陀所示现的修道成佛之路,正是舍二边的中道之法,“除是二边,趣向于道”,所以佛教不支持辟谷这种什么都不食,更不支持暴饮暴食,而是少食。

少食在佛教的经典也有说到,就是“不非时食”又作持午、过午不食。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在日出之后至中午之间,可进食一次,超过中午之时限即不得进食,称为过午不食。若过午而食,称为“非时而食”即为破斋。而对于学佛者来说,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脱生死,真正为了摆脱轮回追求究竟的解脱。然而不非时食与解脱的关系非常的大,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说明不非时食与解脱的关系。

(1)念恶鬼苦。《毗罗三昧经》解释说,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如来欲断六趣因令入道中,故制令同三世佛食。佛陀特别重视不非时食,因为他知道早、午两时受用饮食,就堪弟子资身行道,又不会引发饿鬼饥饿难挨之苦。饿鬼本身由悭贪所感的果报,或者生时对饮食过度的浪费而堕此趣,其咽细如针,腹大如瓮。若于非时一动锅碗瓢盆,诱发他们的饥渴,贪心大动,欲食又得不到,然因业力的缘故,则猛火便从口出,使其遭受燃烧的巨大苦痛,佛教的《盂兰盆经》开头有类似的讲解,也就是“目犍救母”的故事。所以为了三恶道的众生故,岂能不持此戒。

(2)防淫助道。在追求解脱的大道上,淫欲是障道的根本,然而饮食却是淫欲的助缘,也就是说饮食是轮回生死的增上缘,故有“饱暖思淫欲”之语。所以要想令自己身心净洁,不起恶念,对非时食戒就不能以平常心来看待。佛陀为了保护我们安于道业,远离恶法,所以在律中对于饮食有很多限制,其最主要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对治人生所存在的第一大欲,这大欲却是障碍解脱的大敌,而节制食欲的增长就可以遏制恶法的滋生。由此可以知道不非时食可以帮助修道人跨越修行的最大障碍。

(3)多食致病。凡是在饮食上没有节制,数数而食就会导致身体患病,容易吸收的则身体过胖,给脏腑带来压力,行动起来很不方便。若吸收功能差的,则数数食增加胃肠的负荷,使其功能紊乱,进而无法进食,影响了其它器官的正常工作。经典上说:“比丘有疾,先断饮食”。百丈祖师在《丛林二十法则》上就说到,“疾病以减食为汤药”。可见多食是会带来疾病的,而且有病还要从饮食上先下手。

此外,《处世经》对于过午不食的好处也有说明,过午不食有五福:(1)少淫,(2)少睡,(3)得一心,(4)无下风,(5)身得安乐。《大毗婆沙论》也以为:过午不食则少昏睡,无宿食患,心易得定,有如是益故,故令中食。

佛教对饮食方面说了很多,也说明了过午不食的好处,作为佛弟子干什么要舍近而求远呢?过午不食不仅仅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也为我们学佛修道提供增上缘,何乐而不为呢?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1我们念佛、诵经、放生、供斋或做任何善事,都需要做回向,回向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是完整修法或善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修完法或做完善事后不回向,功德白白流失,实在是可..

在色达境内一个叫霍西的地方,于1969年(十六绕迥火鸡年)9月22日(佛陀天降日),格花堪布诞生在一个父母亲家族都辈出大成就者的家中。小时候父母带他到色达洛若寺住持罗珠..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