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慈善之力以养德(二)



  修行的下手之处一定是先在法相上面来修因果清净。所以大家都看到禅宗的那些公案,那些故事,尤其是神秀禅师他的那个呈心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一个渐修,让我们实现清净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惠能大师是得到了祖师的衣钵成为六祖,也都知道他的得法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很多人以为说这两者是割裂的、是矛盾的。其实不是。神秀禅师这个呈心偈是金字塔的塔基,惠能大师这个得法偈是生命解脱的金字塔的塔尖,塔尖一定要有塔基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证得无我律,一定离不开因果律;我们要成就缘起性空,缘起性空的出世间智慧,一定离不开业果如理取舍的世间、世俗正见,因果正见。所以首先要能够深信因果,深信因果了我们的心就安下来了。心安下来了,我们的心就会强大,就会有力量。

 

  像诸葛亮的《诫子书》所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这个是指定,宁静致远是指慧,所以定慧等持。世间出世间要让我们的心有力量、强大,都离不开定和慧。

 

  在行持上面,在实践之中,首先下手的功夫,是应该要有那个因果,要尊重因果律,要深信因果,这样我们的心才会强大有力量。


 

  我们也讲一个故事好了,也是说这个新都宝光寺吧。宝光寺也在民国期间有一个县长新到任,新担任新都县的县长。然后到任以后,这个人很有文化,也喜欢到那些文化胜迹去走一走,去考察。

 

  然后他有一天就来到宝光寺,提前就派手下通知寺院的住持要迎接他。这个全寺的僧人就都在山门来迎接他,然后他很高兴,住持陪同他,他就一直从山门走到天王殿,然后到大雄宝殿。这时候他看到大雄宝殿这个搞卫生的香灯师,就正在忙忙碌碌打扫卫生,就没有去迎接他,看到他来也低头在干活就不理他,他突然一下就怒向胆边生,很生气,就命令手下把香灯师拉出去打了三十大板。然后他就回去了,不欢而散。他睡到半夜,半夜梦回,他就想今天这不对噢,人家在干活,又没有得罪我,为什么我要打人家呢?然后他就想怎么办,怎么赔礼道歉呢?怎么用行动来实际道歉呢?

 

  第二天他就马上去寺院,很谦逊地找这个方丈说:“昨天很抱歉,我无缘无故打了这个香灯师三十板子,我决定向他赔礼道歉。而且以行动来表示,我想请这位师父到我的房子去接受我的供养,他专门在里面修行,我把我的房子舍出来做一个精舍,请法师去那边接受我的供养三年,表示我的忏悔,表示我的诚意。”

 

  然后方丈就叫这个香灯师过来说:“昨天那个县长啊,想请你到他家里去应供,他愿意供养你三年。”这个香灯师也没有开悟,他就说:“师父我不敢去,昨天无缘无故,他就把我拖出去打了三十板子。我在他那里住三年那不给他打死啊。”师父就告诉他说:“哎呀,没关系啦,你放心啦!这三年时间,一天不多一天不少,他会恭恭敬敬来供养你的。”

 

  然后香灯师就问师父说:“为什么呢?”师父说:“你要深信因果,一切其实都是有因有果,因缘成熟就会有果报了。为什么你会跟这个县长之间是这样一种缘分呢?因为你过去生也是一个修行人,在山里面禅修,条件很艰苦你都坚持修行。然后肚子很饿了,食物也吃完了,你就决定出来化一些食物,刚刚走出来的时候就遇到一个卖素包子的一个店铺,然后你就走过去。那个店主也信佛法,就给了你大大的一个素包子,一个糖包子。

 

  然后正在这时候你正准备吃的时候,有一条狗跑过来了,它也很饿,所以一直围着你,摇着尾巴,希望你分一点食物给它。然后你一时没有正念,你自己也正饿得慌,所以一脚就踢过去,把这个狗就踢跑了。后来你想想不对啊,踢了以后才发现自己不对,我是个修行人怎么可以伤害众生呢?然后又把那条狗叫唤过来,把那个饼子就分了一半给那个狗吃了。

 

  所以你要知道,当时那条狗就是现在的这个县长。当时你踢了它一脚,所以今生他会打你三十大板;然后你曾经用半个饼子分给它吃,所以现在果报成熟了,他会供养你三年。”这个叫做“一脚三十板,半饼供三年”。

 

  那我们要能够从因果律上来,让我们身语意业都越来越清净。正如祖师大德所说的:“善谈心性者,终不离弃乎因果。因果清净者,终必大明乎心性。”这个是让心强大。


 

  然后是让心觉醒。我们的心强大以后,我们的心就会觉醒过来。《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是三心不可得。读过一点佛经的人都知道,什么意思呢?其实我们用现在最通俗的话来说,“过去心不可得”就是不要被过去的我绊倒。过去我们都曾经取得过成功,但是如果你执著于过去的成功,你用过去成功的经验来套现在的这个现实,你就可能会失败,可能会失误。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同时成功也是失败之母。为什么?你成功了,你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执著它,那么你就会失败,为什么?因为一切因缘都变掉了,一切时空都变掉了,一切都在变化。所以,如果你用过去成功的经验来套现在的事物,时空因缘都改变了,你来套就变成刻舟求剑了,所以你就会失败呀!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家都知道,是一个文化非常辉煌、非常灿烂的时期,其中有个学派,是叫墨家学派。墨家学派的开创者墨子,就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叫做“人寡不死其所长”。人往往就死在自己长处里面,为什么?他有长处,他就有所依恃;有所依恃就会有所执著,他就会粗心大意。比如说,会游泳的人,他经常去游泳,以为他游泳的技术很高明,终有一天他会死在水里面;开车技术非常好的人,经常在高速公路上飙车,那么有一天,他会死在车祸里面。所以“人寡不死其所长”,如果一个人执著自己的长处,往往就会导致他的失败。所以,我们要记得“过去心不可得”,就是不要被过去的我所绊倒。

 

  “现在心不可得”,是不要被现在的我所累倒。我们每个人因为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很紧张,每一点小小的事情,我们都非常非常紧张,生怕做错了,生怕失误了,每一天都绷得很紧,所以活得很累。所以,其实要放下自己的执著心,就不会太累。因此“现在心不可得”意思就是,不要被现在的我所累倒。

 

  “未来心不可得”,是不要被未来的我所吓倒,未来不可预计。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用有限的知识来面对无限的世界,用静态的知识来面向动态的世界,所以我们总觉得不够,总觉得害怕,总觉得未来不可知,所以一直想,一直想,我们就会越想越害怕。因此,不要被未来的我所吓倒,只要去行动就好了,去做就对了。这样是说三心不可得。

 

  如果从修证上来说,真正的下手功夫是什么呢?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那些弟子们根机很好的人,听佛说一座法,马上就见性了,马上就证得初果须陀桓果,乃至于二果、三果,乃至于四果阿罗汉果;根机差一点的两三个月,他也能够成就圣道,超凡入圣;根基再差一点,他两三年时间也能见性。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可以?你知道释迦牟尼佛教导弟子们快速见性的方法是什么吗?就是四个字一一活在当下!什么是活在当下?就是要超越受蕴之上。

 

  我们的精神法是什么?我们《心经》都会念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皆空,这个就是修行解脱的窍诀。


 

  色蕴是物质法。受、想、行、识蕴都是精神法。受蕴是什么?感受!我们的六根对六尘就会产生感受。如果你对感受执著,那么它就变成六识了。如果你不执著,一切感受都能够觉知它,但是你不执著任何感受。不受一切受,名为正受,正受就是三昧;不受一切法名为佛法,名为正法。所以要能够觉知感受,保持平等心,要能够不受一切受。那么也就是在这个受蕴上面。

 

  想蕴是什么?凡夫先有受蕴,眼根看到色尘,马上就生起一个受,有苦、乐、忧、喜、舍五种受。苦、乐是在肉身层面,忧、喜是在心理层面。受蕴之后,跟着他就会对这个受蕴去判断,调动过去的知识来解读它,这个时候就变成想蕴了。有了想蕴以后,进一步想我要怎么去取和舍,有取有舍就有轮回,就有生死;不取不舍就是见性成佛道。

 

  所以接下来就会有行蕴,行蕴就是对未来的计划,构思计划。

 

  所以要活在当下,要怎么样?要能够觉知感受,保持平等心。

 

  其实就是“过去心不可得”是超越想蕴,因为想蕴是活在过去;“现在心不可得”是超越受蕴,因为受蕴是当下,连当下也不执著,但是在当下下功夫;然后“未来心不可得”是超越行蕴,因为行蕴是活在未来。

 

  所以其实真正的修行方法就是在此地,就在《金刚经》这个三句话里面。“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你真正悟入的时候,你就是真正的心觉醒了。

 

  这个是我们简要地说禅与健康。借天地之力以养人;借文化之力以养心;借慈善之力以养德;借禅修之力以见性,也就是实现一个整体的健康。

 

  自然生命的长寿是清净养生,心智生命的超越是正位立生,社会生命的圆融是济世达生,灵性生命的觉醒是圆满悟生,生命觉醒,明心见性,开悟啊!

 

  所以禅的智慧讲健康,就是从养生、立生、达生、悟生这四个层面来说的,归纳起来就一个字:借。世间万物非我所有,为我所用。因为为我所用,所以清风明月都能够为我所用。因为是借来的,连这个身体到时候也要还归大地,尘归尘,土归土。所以我们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执著,当然就快乐自在,能够健康幸福。

----节选自《禅文化与健康暨企业经营管理》

往期文章推荐:
管理禅三法则
解脱就是大自在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管理文化三法则——幸福法则

管理文化三法则——企业文化特色法则


微博:@大愿法师

抖音:@释迦大愿

视频号:大愿法师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大愿法师

大愿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大愿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大愿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大愿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