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虚舟禅宗概论6003 拈花之意


6003  拈花之意


前几节课我们曾经讲到文,那样一种生命的观照。在这种与物相的后退之间,不卷入而呈现的退后的这个相,这个不粘不滞。那么进而形成了“间”,就是门中看月,或者是这样的“闲”。没有这个闲,也就没有这个间。所以这个间,不再是割断,而是链接。因为有了这个间,使物相之间形成,更容易去绵延。


我们目之所极是有限的,但是那个世界是不割的,它是绵延的。高古长寂,那样的一种不变和随风流转,风行水上的一种显现。这样的间,使我们就是和世界的绵延。也就是这个心和整个这个性,自然之性,整个流转。流转之色和自然之性,周流婉转。所以自然者“拾而得之为自然,抚而出之为几造。自然者,厚而安;几造者,往而深。厚而安者,独鹤之心、大龟之息、旷古之世、君子之仁,往而深者,清风浥浥而同流,素音于于而载往,乘碧景而诣明月,抚青春之如行舟。由之而得乎性。”


所以大家一般来讲,看到性情,就是这个性情者。知之所以为者的性情者之情,而没有看到之所以为性情的这个自然。这个几造,所以这个即色而即空。而背后这个心,这个心的明澈,而和性不隔。性之于心为空,空非离性而有,亦不离空而性。


所以一朝风月万古长空。这一朝风月就是间,而望出去见的这个月,就是性。叫:心随万境转,转处时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而人,我们基于自我,也就是这个者,那么他的望出去,目之所及是有限的。体知所感而生情,这和世界就隔了。世界姣姣的说,世界一直是绵延流转的,一直在显现,所以天地不延,因为它是完整的。



所以我们这个性和心之间,整个的这样的一个交际,所以超言相之表,  达造化之先。这个叫高古之意,神情变化,意境周流,亘天地以无穷,妙古今而独往者,则未有不得其所以然者。这个灵而明,明而妙的灵台,我们管心叫灵台,也是这个方寸之间,恰恰是什么?整个宇宙的运化,整个世界的流转。不离方寸,而方寸和无限,恰恰就是心和整个的世界。这个就是间。


石头希迁讲:“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元是迷。”落在事上,就是这个者,在它的有限生灭当中,就是迷。“契理亦非悟。”如果,“哦!那个”,这个时候依然有识,尤有挂碍。“一朝风月万古长空”“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


这段很难讲,很难表达。实际上就是我们脱开“自我”,往后从自我当中,向后退,向后退,最后“那个”全然。所对应的就是我们的大圆镜智,就是高古,不生不灭。而对应一朝风月的是我们的妙观察智。所以很多人认为学佛,待在那里,就像手不分瓣儿,认为这叫单纯。


世界姣姣的说,我如顽石一般,这个不是。所以禅宗这个法脉,这个法流,恰恰不在法上讲。如果说打坐,就会有,马祖道一年轻的时候,打坐要成佛。说是一物即不中,丢了本来。


禅宗以这个门中之月来显自然之心,恰恰离法而显法。显法而明、空之间的是这个灵台妙绝,是这个本然之性。所以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只是如是而已。


天真无言,难就在难这个“天真”。天真,也就一切现成。所以中国的禅宗,从释迦佛下来,拈花微笑到达摩东来,祖师西来意,全然在直指这一颗心。这一颗心绝对不是纠结、暗盾、分隔,或者自以为是、自以为不是的这个分别之心。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中国佛教网

中国佛教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中国佛教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中国佛教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中国佛教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